勞春南
(廣西欽州商貿學校 廣西欽州 535000)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職業院校落實黨和國家人才培養總體要求,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1+X”證書制度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為學生課證融通、深化“三教”改革、推動復合型技術人才育訓模式改革等方面奠定了堅實基礎,對新時代中職會計專業科學制訂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長期以來,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存在培養目標不夠清晰、制訂程序未夠規范、內容更新未能與時俱進、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課時分配不夠科學、思政必修課程未按規定開足開齊、教師教案陳舊、課證“融通”脫節、實施監督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導致培養學生專業崗位適應性差、職業精神缺乏、職業道德水平不高。所以,在職業教育改革進入新時代,中職積極推行“1+X”證書制度,加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的研究,對全面提高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拓展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
“1+X”證書制度是現代職業教育制度框架關于人才培養模式、評價模式的一種新型制度設計。“1+X”證書制度的內涵是:“1”是學歷證書,是指學習者在職業院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中完成了學制系統內規定的學習任務后獲得的文憑;“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反映持證畢業生已具備從事相應職業崗位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實施“1+X”證書制度,要求學生在畢業時除了獲得學歷證書,同時應取得一個或若干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1”是基礎,“X”是“1”的強化、拓展和補充,“1”與“X”不是兩個獨立的證書體系,而是兩種證書的相互銜接和相互融通。對中職會計專業來說,在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后,學生可以考取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目前主要有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財務共享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財務數字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收銀員證書等,為專業建立健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辦學機制、制定實施人才培養方案、促進“三教”改革指明了方向。[1]
做好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必須堅持四項原則。一是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發揮思政課對“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并全面推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基礎知識傳授與專業能力培養,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自然形成。二是堅持標準引領,確保科學規范。以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標準為基本遵循,圍繞經濟建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強化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最終實現會計專業“1+X”證書實施目標。三是堅持遵循規律,體現專業培養特色。遵循中職教育、學生身心發展和會計人才成長規律,規范“1+X”證書制度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開齊開足公共基礎課程,明確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課時安排,積極實施理實教學一體化,優化“1+X”證書的教學設計活動,使人才培養方案更體現職教和專業培養特色。四是堅持完善培養機制,推動持續改進。緊跟經濟發展趨勢和行業對會計人才需求,建立健全國家、行業企業、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強化教師教學和課程改革的效果評價與激勵,完善學校教學診斷和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做好會計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反饋。[2]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一般來說主要包括專業名稱及代碼、招生對象、修業年限、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課程設置、學時安排、教學進程總體安排、實施保障、畢業要求、教學進程安排等內容。“1+X”證書制度代表產教融合的新方向,對培養復合型會計專業人才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學校要深入研究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等級標準,根據國家財稅政策和產教融合需求,合理增加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素,把會計新政策、新規定融入課程內容,將“X”證書的培訓內容轉化為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模塊,成為具有“書證融通”與職教特色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確保實現培養目標,培養方案還要規范課程設置、合理安排學時、強化實踐環節、嚴格畢業要求、推動書證融通、加強分類指導等工作。
學校領導要根據相關政策做好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建立和完善有力的保障服務機制,確保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1+X”證書制度有效實施。
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使命,創新“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課程體系,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積極推進“三全育人”機制,實現思政教育與會計專業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
根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要求,制(修)訂專業課程標準,優化課程內容,及時將會計新技術、新規范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實現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會計專業教學標準相互對接,“X”證書的培訓內容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相互融合,培訓過程與教學過程統籌組織,考核評價同步實施。
落實“1+X”證書制度,依靠現有學校教師、現有教材、傳統教法是很難達到要求的,必須推進“三教”改革。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設符合“1+X”證書制度匹配的教學創新團隊;健全教材選用制度,選用體現會計專業新技術、新規范等的高質量教材;加強教學改革,普及項目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教學方式,推動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要求,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提高教學效率。
嚴格考核紀律,健全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學生學習過程監測、評價與反饋機制。強化實習實訓、畢業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全過程管理與考核評價。
學校優化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后,還要完善產教融合、教師管理、監管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實習實訓等有關制度,為方案實施創造有利條件。由于“1+X”證書制度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發起、第三方平臺企業開發構建、各大院校實施的“三方”機制,國家要加強政府統籌規劃、溝通對接、政策支持與激勵,并發揮行業、企業、家長等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指導、檢查、監督與評價機制,確保制度落到實處。[3]
總之,中職會計專業實施“1+X”證書制度,是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基礎性工程。學校要結合“1+X”證書制度實施目標任務,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動態調整,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才能使我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邁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