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在潛江的稻田里有兩樣收獲:一樣是稻谷,一樣是龍蝦。潛江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潛江蝦-稻產業綜合產值突破600億元,其中,“潛江龍蝦”實現全產業鏈發展,“潛江蝦稻”從“普通米”向“品牌米”轉變,兩大產業比翼齊飛。
“蝦稻共作”模式剛剛風行,潛江小龍蝦紅遍大江南北,而同一塊田里的蝦稻米,價值卻未得到充分體現。近年來,潛江市在大力發展小龍蝦產業的基礎上,注重稻產業的培育,推動“潛江龍蝦”“潛江蝦稻”雙輪驅動。
今年初,潛江提出潛江蝦稻“三品一標”提升行動計劃,出臺一系列補貼措施、優惠政策,推進蝦稻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倡導糧食加工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形式,發展優質蝦稻的訂單生產。
積玉口鎮寶灣村是潛江“蝦稻共作”的發源地,村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蝦稻共作面積2800畝,負責人王華介紹,今年又是個豐收年,一畝田蝦苗3000元,庫蝦有3000元,稻谷2200元左右,預計每畝收入可達7000余元。
為推動蝦稻穩步前行,潛江成立蝦稻大米行業協會,圍繞發展蝦稻產業、打造“潛江蝦稻”公用品牌、整合“潛江蝦稻”大米資源等方面開展服務和監督,讓產業健康發展。協會負責人介紹,整合全市蝦稻品牌資源,統一標準、商標和包裝,每年組織“潛江蝦稻”走進湖南、廣西、重慶、上海等大型超市,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目前,潛江已累計建成蝦稻共作基地85萬畝,從業人數超過20萬人,培育了巨金米業、蝦鄉食品、春景農業科技等一批大米加工龍頭企業,創立了“蝦鄉稻”“水鄉蝦稻”等蝦稻米品牌,先后榮獲“中國好糧油”“湖北名牌產品”“荊楚好糧油”等稱號,相關產品銷往全國18個省市。
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巨金米業與中儲糧、中糧、中國供銷等大型央企合作,形成水稻種植、農機服務、收購倉儲、加工商貿等完善的產業鏈條,倉儲容量達5萬噸,年加工稻谷15萬噸、稻殼棒2萬噸。(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