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欣
(吉安市吉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水產股 江西吉安 343000)
筆者認為精養池塘這種高密度、投餌量大、水質易惡化的養殖模式要實現用藥減量,必須從苗種、飼料、水質、病害防治、規范用藥等方面多措并舉,結合本轄區內養殖情況,現介紹精養池塘用藥減量的技術措施如下。
放養檢疫合格的優質苗種,有效防控疫病傳播,減少和消除濫用藥。養殖者購買水產苗種一定要到持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單位。苗種放養做好水質監測、魚種消毒、暫養等工作,提高成活率,降低應激反應。
正規優質配合飼料一是營養較全面,消化率和轉化率較高;二是適口性好,飼料顆粒大小和風味滿足養殖動物的需求,攝食快。飼料投喂嚴格遵守“定位、定時、定量、定質”的原則,根據水溫的高低、天氣的變化、魚類攝食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投喂量。
(一)徹底清塘 一個養殖周期結束后,趁冬季、早春池塘閑置時,排水干塘,挖除過多的淤泥,保留約20cm淤泥層,曝曬塘底,至淤泥層裂開。放養前,一般帶水 10~15cm,每畝用 50~75Kg生石灰化漿消毒,一邊全池潑灑,一邊均勻翻耙底泥。生石灰清塘方便、經濟,而且功效顯著,能消毒殺菌、改善底質、調節pH值、提高肥力、透明度等。
(二)合理施肥 精養池塘底質肥,通常不施基肥,在養殖過程中,最好使用生物肥施追肥,隨水溫、天氣、養殖種類的不同而靈活掌握。
(三)水位管理 水位管理遵循“春淺、夏滿、秋勤、冬深”原則,即春季水位較淺為1~1.2m,有效吸收陽光增溫;夏季池水要深達1.5~2.0m,特別在高溫季節要保持更高水位,深水可有效降溫,但不超過3.5m,避免深層水缺氧;冬季池塘水深宜2m以上,可保溫防凍;夏秋季勤加注新水,可有效調節水質,每次加水20~30cm。
(四)生物調控水質 精養池塘定期使用微生物改良劑,將水質、底質中的殘餌、糞便、死亡動(植)物尸體和藥物殘留化學物等惡化水質的隱患及時分解消除,減緩水質惡化。微生物改良劑使用時注意:①水溫適宜(20℃以上),陰雨天最好不用;②開動增氧機、給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氣;③堅持定期、定量使用;④避開殺菌藥物,以免微生物被抑制或被殺滅。
(五)提高水體溶氧 增氧主要措施:①機械增氧:開動增氧機,攪水、曝氣增加池塘上、下水層交換,使水體溶氧均勻,減少底部氧債。增氧機使用堅持“三開兩不開”,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②化學增氧:增氧劑(如過氧化鈣、過碳酸鈉等)投入水體中釋放氧氧,快速增加溶氧,缺氧浮頭危急時刻見效快。化學增氧易造成水體溶氧過飽和,多次投放養殖動物易產生應激反應,需謹慎使用。③光合作用增氧:養殖池塘中大部分溶氧都是由藻類光合作用提供,養殖生產中掌握好藻類培育技術,促進有益藻生長,成為優勢種群,控制有害藻數量。
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①控制和消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如魚種、水體、工具的消毒、病害監測、定期用藥等。②調控養殖環境條件,改善和優化水體生態環境,如徹底清塘、合理施肥、科學投餌、水位、水質管控等。③提高群體養殖動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如:投放優質苗種、注射疫苗。
用藥增加養殖成本,影響養殖效益,更嚴重的是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受到威脅,降低水產品品質,水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隱患。水產養殖從業者應遵守和執行農業部發布的《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牢記養殖規范用藥“六個不用”:不用禁用藥品、不用停用獸藥、不用假劣獸藥、不用原料藥、不用人用藥、不用農藥,嚴格遵守休藥期制度,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科學合理施藥,能充分發揮藥物療效,提高防病效果,減少用藥,用藥時注意事項:了解藥物性能,選擇有效的用藥方法;注意藥物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了解養殖環境,合理施放藥量;注意不同養殖種類、年齡和生長階段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