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華 王淑娟
(1.潛江市龍灣鎮水產技術服務中心;2.潛江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 湖北潛江 433100)
龍灣鎮地處潛江市西南角,全年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境內無工業污染源,地勢低洼,是發展小龍蝦養殖的風水寶地,從2003年起,龍灣鎮小龍蝦養殖面積逐步擴大,特別是2014年至2017年,蝦稻共作井噴式發展。現在全鎮小龍蝦養殖模式有蝦稻共作、池塘養蝦和蝦蓮藕共作三種,其中蝦稻共作面積約73000畝,池塘養蝦面積約3000畝,蝦蓮藕共作面積約2000畝,蝦稻共作和蝦蓮藕共作畝均純收入3000-5000元,池塘養蝦畝均純收入5000-10000元,成為我鎮漁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1.對場地環境要求相同。三種模式都要求養殖場地環境道路通暢、交通便利、水電設施完備,無污染源,保水性能好,符合場地環境評價準則。
2.對水源水質要求相同。三種模式都要求養殖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無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水質符合NY5051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要求。
3.技術路徑相同。不論是蝦稻共作,還是池塘養蝦和蝦蓮藕共作,小龍蝦對水質調節、飼料投喂、病害防控的要求都是相同的。水質要“肥”“活”“嫩”“爽”。飼料投喂要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病害防控要遵循“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4.對養殖從業人員的要求相同。三種模式都要求養殖從業人員熱愛水產養殖工作,知曉并遵守國家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規定,充分了解小龍蝦生物學特性,掌握小龍蝦養殖技術,愛學習、守法紀、會經營。
5.都對充實漁民錢袋子做出了貢獻。盡管收益有區別,蝦稻共作、池塘養蝦和蝦蓮藕共作都幫助漁民增收致富,充實了漁民的錢袋子。
6.都對環境保護做出了貢獻。由于都采取了仿生態養殖技術,蝦稻共作、池塘養蝦和蝦蓮藕共作可以減肥減藥30%-50%,都對環境保護作出了貢獻。
1.對田塊條件的要求不同。蝦稻共作田塊要求在稻田四周開挖寬3-4m、深1.2-1.5m的蝦溝,筑牢池埂,溝內要移栽水草。因而要求田塊面積40畝為一個養殖單元為宜,基本農田和非基本農田都可以開展;池塘養蝦不能在基本農田上開展,面積大小均可,以10-30畝為宜,池塘養蝦要求池塘深度1.5m,池塘底泥不能太厚,10cm左右為宜;蝦蓮藕共作不能在基本農田上開展,面積大小均可,田塊四周要開挖蝦溝,蝦溝內要移栽水草。
2.養殖關鍵時間段不同。蝦稻共作養殖關鍵時間段在每年的3-5月,池塘養蝦的關鍵時間段在每年的4-10月,蝦蓮藕共作的關鍵時間段在每年的3-8月。
3.捕撈銷售季節不同。蝦稻共作的捕撈銷售季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6月,池塘養蝦的捕撈銷售季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蝦蓮藕共作的捕撈銷售季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10月。
4.養殖效益不同。蝦稻共作畝均純收入3000-5000元,池塘養蝦畝均純收入5000-10000元,蝦蓮藕共作畝均純收入3000-5000元。
5.社會價值不同。蝦稻共作除為市場提供優質小龍蝦外,還充實了米袋子,保障了糧食安全。池塘養蝦彌補了蝦稻共作夏秋季小龍蝦市場供應量少的不足。蝦蓮藕共作除了提供小龍蝦外,還提供了優質藕帶、蓮子、蓮藕等水生蔬菜,豐富了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