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茂軍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碑廓畜牧獸醫站,山東 日照 276809)
1.1 消毒及物資準備
1.1.1 清潔和消毒 按照全進全出的要求搞好分娩環境的清潔和消毒工作。使用熱水和洗滌劑清洗分娩設施,選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劑對分娩設施、工具進行徹底消毒。設施等干燥后,將待產后備母豬趕進分娩欄圈,墊子要清洗干凈,并消毒、晾干,擺放就位。
1.1.2 熱源 寒冷季節,待產母豬進入分娩欄圈前,要全面檢修紅外線燈等熱源,保證其能正常工作,同時清潔、消毒保溫箱,擦洗供熱燈泡,以提高熱效率。仔豬保溫區溫度設置到32~35 ℃。
1.1.3 其他用品 待產母豬上產床前,確保排風扇、奶嘴飲水器、飼料分配設備和料槽均能正常工作。常用藥物、注射器、助產用的手套、潤滑劑、毛巾等物品存放于清潔容器中,在適當位置擺放整齊,以便隨時取用。
1.2 分娩環境管理 分娩母豬使用鑄鐵地板,仔豬使用鋼絲網或塑料地板。母豬分娩時,分娩舍溫度設置為21~23 ℃,分娩舍下部設有堆糞坑時溫度設置應稍高,以23~24.5 ℃較合適。母豬分娩后第2 d開始逐漸降低分娩舍溫度,到仔豬7~10 日齡及以后降至19 ℃。寒冷天氣在保溫的前提下適當通風,炎熱天氣加大通風量。分娩舍濕度以小于65%為宜。
為使母豬哺乳期能分泌充足的奶水,減少體重損耗,管理的重點是:
2.1 自由采食 母豬分娩后即可自由采食,以提高母豬泌乳量、斷奶7 d 內的發情率和仔豬斷奶重。
2.2 充足飲水 供給母豬充足的清潔飲水,確保每天的飲水量大于20 L。使用乳頭式飲水器的豬場,應控制水壓,防止噴水。
2.3 使用哺乳料 母豬產后及時使用哺乳母豬料飼喂,確保料槽內飼料充足、新鮮,夏秋季節飼料注意防霉。
3.1 誘導分娩 誘導分娩即在母豬分娩前1~2 d 注射前列腺素類激素,使其在20~30 h 后分娩,從而實現批次化生產,便于對新生仔豬進行同批次管理及制定斷奶計劃和實現產房全進全出。
母豬有以下三種情況的不實施誘導分娩:豬場后備母豬平均妊娠期116 d,一般不在妊娠115 d之前進行誘導分娩;經產母豬上一窩有產死胎記錄的不實施誘導分娩;批次化生產時產房內的掉隊母豬不實施誘導分娩。
在核實母豬分娩信息(從交配開始計算妊娠期)、檢查母豬乳頭已有乳汁分泌后(已有乳汁分泌的母豬12~24 h 內即會分娩,不需要實施誘導分娩),用催產素10 國際單位注入母豬外陰基部肌肉組織,催產素最多使用2次,注射間隔時間為2 h。
3.2 控制母豬體溫 待產母豬分娩前如體溫升高(直腸溫度高于40 ℃),必須進行治療。體溫40 ℃左右,少食或不食,精神尚可的母豬,可用青霉素120萬單位、鏈霉素1.5 g混合肌注,2次/d,連續注射2~3 d,同時用垂體后葉注射液20~40單位肌注,1~2 次/d,連續注射2~3 d。體溫超過41 ℃,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全身戰栗、惡露較多的母豬,可將鹽酸四環素1~1.5 g 溶于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00 mL中,一次靜脈注射。
3.3 盡量不助產 母豬自然分娩時,非必要一般不助產,分娩仔豬間隔在30 min內是正?,F象。
4.1 仔豬寄養 母豬產仔數超過了有效乳頭數時,可在同胎齡母豬窩間進行仔豬調配,將多出乳頭數量的仔豬向前窩或后窩寄養。
操作方法:母豬分娩后6~12 h 內讓新生仔豬吃足初乳,多出乳頭數的仔豬往前窩寄養時,分娩時間最好不超過3 d,盡量移大的,往后窩寄養時分娩時間不限,移小的。弱小的斷奶仔豬也可移到新生仔豬群里寄養,但不要調走腹瀉的仔豬。
4.2 分批哺乳 母豬窩產仔數超過15 頭時,可以進行分批哺乳,以防仔豬腹瀉,并提高其斷奶窩重和整齊度。
仔豬出生后擦干全身,按體重大小分成兩個組,體重較重的一組先放進保溫箱,將母豬乳頭留給體重較輕的一組,每隔2 h輪換哺乳,分批哺乳在分娩后8~12 h內完成。
5.1 母豬不食或少食
5.1.1 日糧調控 母豬年齡過小,日糧缺鈣或鈣磷比例不當,VB1缺乏,日照不足或缺乏運動;初產母豬胃腸功能紊亂,胃腸蠕動和分泌能力下降,均能導致食欲減退。母豬產前、產后必須使用優質全價日糧飼喂,保證日糧鈣、磷含量充足且比例恰當,并適當增加戶外運動,接受日光照射。
產后體溫升高、精神沉郁者,多為產后感染,應進行解熱鎮痛、抗菌消炎、抗病毒、抗過敏等對癥治療。若口鼻干燥、排干糞球、起臥不安則為胃腸功能紊亂,應灌服食醋,配合補給鈣、酵母片,肌內注射VB1、VC等。
母豬年齡過大,營養不良,體質衰弱的,分娩時間長,生產時失血多,可造成產后虛弱,導致不食或少食,此類母豬應盡快淘汰。
5.1.2 環境控制 保持分娩環境安靜、溫度適宜,供給母豬充足的清潔飲水,避免發生減食。
5.2 仔豬腹瀉 導致初生仔豬腹瀉的原因復雜,母豬乳汁不足或無乳,造成新生仔豬得不到母源抗體保護;母豬患消化道疾病、寄生蟲病、乳腺炎;產房溫度控制不當,尤其是保溫箱溫度過低,環境消毒不嚴;免疫失敗導致患病等均可引起仔豬腹瀉。
仔豬產出后要及時喂足初乳;保證環境適宜,如產仔箱內溫度要適宜,供熱和通風正常;避免仔豬過度寄養;無關人員禁止進入分娩區;產仔箱內的墊子要每天浸泡消毒,以免引發仔豬腹瀉。
5.3 壓仔
5.3.1 母豬母性差,體質弱 約克夏、長大豬等良種初產母豬缺乏護仔意識,可能導致壓仔,故母豬分娩時應盡量使用產床。
體質弱、體重過大、產程過長的母豬可因產后虛弱而導致壓仔,對此要加強母豬孕期飼養管理,確保膘情和體力良好。
5.3.2 仔豬體質差 初生仔豬體質弱,反應慢,被母豬壓到的幾率較大,對此應加強母豬孕期管理,產前1個月適當攻胎,以使母豬產下強仔。
5.3.3 環境嘈雜 母豬分娩時突然受到驚擾、哺乳時乳頭被仔豬撕咬都會導致壓仔現象,對此應加強飼養管理,給母豬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同時應及時給初生仔豬斷齒,避免其咬傷母豬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