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醫學院 石愛民
20世紀以來,人們對醫學教育的辯論就一直沒有停止。其中最主要的論點是目前教育體系的核心仍然是對自然科學知識的理解,而忽略了對醫學生社會和人文特性的教育。目前高校的醫學課程教育改革也都多集中于課程內容的提升方面。醫學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它包含了對健康和疾病過程的理解,同時也涉及社會、文化、心理、歷史等諸多方面的指導。醫生應該準備好隨時處理復雜的醫療情況,努力保護病人的最佳利益。這一現實使得有必要改進醫學高等院校的教學方式。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基礎科學和臨床科學的學校教育問題,而且是要在醫學教學中引入人文主義精神,以便讓學生日后能夠在醫學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職業中負擔起保護人類健康的使命。因此,醫學高校思政課程的建設和醫學生思政教育的提升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任務是解決三個問題,即:“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為普通高校的思政課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對于醫學高校而言,更需要努力加強思政課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貫徹好人文教育在醫學生教育中的作用。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醫學高校作為一種特殊的專業性高校,為醫療人才的培養以及社會的進步起到決定性作用。綜合來說,醫學高校思政課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程思政本質上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結合在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和整個過程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以及醫護人員的基本準則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掌握醫學專業知識的同時使自身道德品質全面發展。課堂思政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創新實踐,是新時代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層次醫學人才的基礎。
(2)課堂思政是醫學高校高等教育理念、制度和實踐的全方位創新,因此有著實施的必要性。首先,從制度創新角度來講,課堂思政強調要從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層面進行創新,推動以德樹人的新的教育制度的發展。其次,從實踐創新和理念創新角度來講,課堂思政需要高校全體教職工、工作人員立足工作崗位,改變自己的教學服務意識,深挖課堂上的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同時課堂思政的效果也離不開學生共同努力。因此,課堂思政是為實現學生全方位成長的有效選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3)課堂思政不是一門特定的課程,而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在醫學高等教育課堂思政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到“潤物細無聲”。這對培養醫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日后進入醫療崗位面對病人十分重要。比如在病例討論和實驗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邊操作邊講解,實現師生互動。在課程的各個方面注入人文情懷。又比如在理論課堂《醫學微生物學》中講解病毒時,可以結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生及我國在這次抗疫過程中對世界的偉大貢獻及彰顯的中國力量的講解,從而教育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實驗課上,如在《機能實驗學》的動物實驗中,教育學生熱愛動物,敬畏生命,告訴學生實驗動物是為我們人類的健康而犧牲著自己,為培養在將來能夠關愛病人,敬畏生命的合格醫生而盡綿薄之力;在課余各項活動中,要以身作則,不弄虛作假,深化醫德感性認識;學習中嚴格要求學生,生活中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解答學生生活中的疑問。如如何面對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如何學好某一門課程,考研要注意什么,如何選擇學校等,發揮育德功能。
醫學思政課程改革不是對高校思政課程的簡單補充,而是對思政課程在醫學教學上的進一步深化。一方面,醫學專業教師需要與思政教師一同合作,努力貫徹思政教育的目標。另一方面,教師需要立足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兩個維度,在傳統專業課堂的基礎上努力滲透思政知識。當然,這樣的聯系是存在挑戰性的:有些師生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比如認為思政課程會影響醫學專業課的教育進度,或者認為思政應該有專門的課程,應該與專業課明確分離等。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種誤解,就會出現事與愿違的后果,導致學生和老師產生抵觸情緒。
課程評價是對課程整體以及部分的教學效果的綜合判斷。如果不能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那么課程評價就注定走上經驗主義的舊路。當前一些醫學高校存在思政課程評價體系不科學不嚴謹的問題。這些高校在傳統的醫學專業課程評價中已經積累了廣泛的教學評價經驗。而對思政課程的教育評價顯得經驗不足,往往只能以簡單的考試形式來敷衍了事。這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思政能力評估不足,從而有可能助長學生的負面情緒,也就背離了思政課程對學生的啟發教育目的。
2020年初,全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這次疫情是對全人類的一次重大挑戰,廣大高校師生、管理人員也面臨著新形勢下如何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挑戰。為了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醫學高校通常都采用了一些在線的教育平臺,對醫學專業課知識進行線上講解,鼓勵學生在線主動溝通交流。然而,根據我們的調查,針對醫學生的思政課程的教育平臺卻是缺少的。首先,專門針對醫學生的思政教育平臺的可選擇性不強;其次,教師在錄制視頻課程時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的難度進一步增加。
思政課程對醫學大學生的教育以及日后走上醫療工作崗位至關重要,然而,由于醫學高校的各個層面存在著對思政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夠重視的問題,從根本上束縛了思政教育的和“思政課堂”的發展。例如,部分高校管理機構和人員對思政教育存在抵觸心理,從而導致態度不積極的問題。如果不能將思政課程的理念很好地灌輸到教師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之間也會存在互相生拉硬扯、消極懈怠的現象,導致課程缺乏內容深度和區分度。
“課程思政”的宗旨是要把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醫學高校的教師更需要深化“課程思政”的理念,把“以人為本”真正滲透在醫學課程的日常課堂中,把“以德樹人”作為自己的神圣的教學使命。學校和師生需要共同努力,需要消除思政課程會沖淡醫學專業課程教學的顧慮,要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對醫學生進行恰當的思政教育,他們日后才能在各種醫療崗位,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評價主體的不同視角所側重的不同能力,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醫學高校和教師要學會利用各種科學的評價工具,全面、客觀地評價醫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避免“高分低能”情況的發生。教師、學校管理人員、班干部要立足專業課和思政課程兩個維度,對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深層評價,并及時收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做到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進和創新。
隨著我國信息化以及5G技術的飛速發展,疫情期間大規模的在線教學活動得到了順利地開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已經有很多成熟的在線教育資源平臺可供各大高校使用。在資源建設方面,學校要努力采購符合師生要求的醫學思政教育的在線教育平臺,以應對疫情形勢下在線教育的需要。此外,各個教研組可以努力開發專業課和思政課結合的精品課程,放在互聯網上供學生反復觀摩學習。
從學校層面,要加強對各層管理人員、教師思政教學理念的綜合培訓。本領不是天生的,是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得到的。因此,要加強專業教師思政教育的設計能力。鼓勵醫學類教師主動與思政專業課教師交流,學習他們的豐富經驗,從而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專業課課程中。學校也要明確思政課程的內涵和要求,對師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高校的各個層級必須努力樹立對思政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牢固樹立并認真踐行“四個意識”,認真貫徹執行中央有關思政課建設的有關重要精神。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師說》中寫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首在傳道,傳做人之道。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書育人也是如此,教書是過程,育人是根本。課堂思政效果的體現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在短時間內很難對其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因此,從學校管理層面來說,要建立長期有效的評價機制,要重點觀察部署是否結合了專業課程找到自身的特定方式,是否調動了師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是否營造了良性的思政教育風氣等。綜上所述,醫學高校要努力形成一種講政治、講大局、講正氣的良好育人環境,為國家培養合格的醫療人才接班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