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張天麒
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提出,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逐漸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轉化。同時,現階段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推進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實施的重要階段。因此,國企在此背景下面臨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應及時轉變發展觀念,引導全體職工正確看待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主動與新時期歷史性變革趨勢相適應,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管理制度改革,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提升管理層次和水平[1]。而在國企面臨新選擇、新方向時,應該更加注重企業文化建設,激發企業發展的內部凝聚力和驅動力。
國企進入十四五時期,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也在開始轉移,其重心逐漸轉換到如何解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上。結合當前局勢和企業發展戰略,國企應該在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始終堅持建設先行,以新型價值體系為核心,這符合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符合企業發展總體戰略,且能夠體現職工發展需求。因此,企業文化的功能應該得到優化,一是要繼續發揮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引領作用;二是要持續激發企業內部創造力;三是要有效發揮企業文化的傳播力;四是要優化企業文化的服務力。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企業文化的活力和影響力得以體現,從而促進國企綜合競爭力的提升[2]。
十四五時期,國企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之一便是構建全新的企業文化體系。該體系應該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保持一致,能夠對國企的發展起到引領和整合作用,同時也要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還應該得到全體員工的普遍認同[3]。因此,國企新的企業文化體系要以企業發展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參考企業發展戰略,在對過去經驗的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保持與企業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相吻合,進而從思想基礎上保障企業全體員工的協同性和團結性。
一方面,國企黨組織要充分研究企業當前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科學規劃和合理投入,構建企業文化建設體系,積極推進文化建設相關項目。同時,構建企業文化體系還應該體現該體系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讓該體系在實踐中更加簡明、易使用和可操作。另一方面,國企的企業文化建設始終要堅持價值理念的核心地位,要積極發揮企業文化的核心作用,即精神文化對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統領作用,要進一步明確精神層的靈魂作用。同時,國企要明確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固化形式,對于企業和員工的行為有著較強的規范作用。另外,行為和物質文化來自于精神文化,是其外化形式,能夠一定程度展示精神文明的內涵,有助于提升企業形象。
增強企業文化傳播力也是十四五時期國企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之一。企業文化傳播力的增強,能夠幫助國企拓展企業文化的覆蓋面,也是提升員工對企業文化認同的前提條件,只有通過企業文化強化員工的知曉度和辨識度,才能推進企業文化的發展。同時,國企要積極發揮互聯網思維的作用,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借助媒體融合發展理念推進企業文化的傳播[4]。另外,國企要注意對先進典型的培養和宣傳,通過著力培養那些具有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模范人物,創設良好的企業文化風尚,進而引導員工從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中得到啟發,爭相在企業發展變革中作出貢獻。
開展多元化文化活動也是十四五時期國企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國企要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等組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效能,不斷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多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多創造能夠體現優質文化的產品,從而引領員工在文化建設中不斷提升主人翁意識,強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同時,國企要積極推進全國和省市級文明單位的建設工作,以學習型組織的概念作為引領,創建創新工作室、培養知識型員工,積極開展崗位練兵、知識技能競賽等內部競賽活動,以此不斷提升員工對企業的依賴感和歸屬感。
另外,國企要發揮現有資源場所的作用,借助攝影、書畫、文學、體育等企業內部組織的作用,定期開展多樣性、多元化且深受員工喜愛、兼具積極、健康、向上特點的企業文化活動,以此培養員工的道德情操,促進員工文化素養的整體提升。國企還應該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果轉化,可以借助演藝、出版、網絡等不同渠道對企業文化進行有效傳播,將企業文化的引導作用、教育作用、凝聚作用等充分發揮出來,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5]。
十四五時期,國企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另一個基本任務是強化以人為本的核心。一方面,國企要充分體現“依靠人”的觀念,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體現員工的主體地位,對于現有的民主管理實現形式進行不斷改進和創新,尤其是國企要積極發揮員工在企業改革以及企業常規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參與作用,通過積極聽取員工的意見,為員工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參與管理環境,通過各項工作的推進體現員工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同時,國企要進一步明確價值體系的作用,要將企業發展目標與員工個人目標達到協同一致,引導員工注重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以更為積極和主動的心態投入各項工作。另外,國企要有效發揮全體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在實際工作中,注重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進行融合,并實現其最大化。另一方面,國企要始終堅持“為了人”的發展理念,在具體工作中,要始終將人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前端進行考慮,要讓員工能夠共享企業發展成果,推動企業與員工的協同發展,最終實現員工個體最完美的發展。
對于國企來說,企業文化建設事關企業發展全局,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因此,企業文化建設應該與其他各項工作協同進行。進入十四五時期,國企應該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不斷貫徹和落實融合工作機制,并通過制度進行固化,實現優勢互補,推進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在十四五時期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國企應該強化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作為國企的領導層,應該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軟實力和競爭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應該強化組織領導的核心作用。具體來說,國企應該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企業發展重要戰略體系,要讓各級管理者和員工明確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將其納入重要事項體系[6]。同時,國企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時,要始終圍繞企業文化創新、傳承以及資產保值增值等內容進行,要注重國企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有機融合。
國企推進企業文化建設,還應該完善企業文化建設推進機制。一方面,國企要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貫徹和落實,要保障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成效。要達到這一建設目標,國企應該通過加強黨的統一領導,借助齊抓共管機制,積極發揮各部門的協調和分工作用,以此明確不同部門和員工在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的具體職責,構建所有部門和員工都能夠積極參與的企業文化工作機制。另一方面,國企黨的工作部門應該將其協調和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管部門,更應該致力于如何實現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團結和凝聚,進而從根本上保障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落實。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還應該配套構建制度機制,尤其是在企業組織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以及財務管理制度等方面。一方面,國企要進一步發揮黨委會前置研究辦法和三會一層的監督決策作用,通過這些會議制度保障企業文化建設重大問題的研究和推進。另一方面,國企要構建企業文化建設保障機制,同時將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進行匹配,在各部門預算編制中納入企業文化建設經費,同時在對各部門和員工進行績效考核時,也納入企業文化建設相關指標,借此提高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成效,調動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的積極性[7]。
進入十四五時期,國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也應該從理論研究方面進行深化。在實際工作中,國企各級管理者和員工要注重從實踐中進行理論總結,并且積極探索理論研究方向,通過將實踐與理論進行融合,提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成效。同時,深化企業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工作,也有助于國企積累發展經驗,總結自身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推動理論創新,以此指導企業文化建設的實際工作。
綜上所述,進入十四五時期,國企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還有待加強。新時期國企應該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及時引入世界先進企業文化建設經驗,同時結合自身發展戰略和發展實際,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推進機制、健全制度機制以及深化理論研究,全面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進程,促進國企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