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侯婧
企業發展過程中,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可以相互監督、相互促進,使企業的發展在相互監督中取得進步。只有將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兩者齊心協力把企業凝聚在一起,才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使企業獲得長遠利益。
兩者的工作對象都是企業的員工,在工作過程中,都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因此,黨建與文化建設工作要從員工做起,樹立為員工服務的理念,深入員工的實際生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或工作中的問題。對于企業文化的建設,主要是在企業內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員工的思想內化,使他們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能夠滿足企業所需要的品質。
在國有企業中,無論是企業文化建設還是黨的建設,主要目標都是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不斷對員工進行思想文化道德建設,使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逐漸加深,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黨建工作堅持以企業文化建設為基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不斷實施創新,開拓新的工作思路。因兩者的工作目標相同,在實際工作中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
兩者都旨在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的進步和發展。在日常工作中,無論是黨的建設還是企業文化建設,都是在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的,只有堅定了正確的工作方向,才能使黨建工作和文化建設工作得到有效開展,進而推動企業的進步和發展。
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其內部黨組織應當按照現行有關組織管理規定進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合理優化黨委成員和企業發展結構。因此,在新時代企業發展過程中,要督促企業領導積極參與黨的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這樣才能更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要改革現行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根據當前的市場發展制定相應的針對性措施,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制定新的考核獎懲辦法,進一步實現對創新人才隊伍的有效考核。
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精神的凝聚力是必不可少的。企業精神地凝聚在于企業文化的建設。在國有企業的發展中,要通過黨建活動,探索企業文化建設的新途徑,在這方面的實施中,中路公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板,實現了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深度融合,促進企業精神凝聚力和企業有效發展。在實際應用中,中路公司利用多元化的學習形式,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確保最大程度提升學習效果。此外,開展知名講師的黨建專題講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企業的長遠發展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1)為保障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發展,企業應加強黨委建設的規范化,同時,加強黨建統籌協調發展,既要保證黨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的同時,提高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水平和質量。
(2)在推動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相互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使企業文化建設順利開展。面對工作挑戰,黨員要發揮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以身作則,將基層黨支部打造成最具團結和戰斗力的企業團隊,為國企黨建工作和文化建設相互融合融入更強大的精神力。
黨建、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員工觀念的轉變,觀念的轉變需要不同的、多樣化的渠道。對于國有企業,一方面要加強內部宣傳建設,讓員工清楚地了解企業的價值追求和員工的訴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逐漸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微信、微博、抖音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黨建與企業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新媒體擴寬宣傳渠道,逐步建立員工對黨和企業文化的認同感。
在黨的建設和文化建設過程中,核心是企業領導,企業領導在企業工作的各項制度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企業領導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思想素質。這對黨的建設工作和文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有很大作用。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劃分企業員工職責,管理好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使這兩項工作有制度可循,進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人才隊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前提,也是黨的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的前提。在企業發展中,一方面要注重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的人才選拔,“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通過招聘、人才引進、企業內部選拔等方式將黨建與企業文化并重,另一方面要加強存量人才的培養,可以通過定期培訓和專項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因為存量人才專項培訓是快速提高人才隊伍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可聘請行業領軍人物和知名專家教授,采用集中授課、人才幫扶、進修等多種培養形式。
為增強員工凝聚力,國有企業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外,還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激發員工參與興趣,讓員工在樂趣中接受黨建工作內容,接受企業文化。提高黨建、文化建設效率。
總之,尊重企業職工的需求,充分行使他們的民主權利,是推動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順利發展,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是實現國有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企業必須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的領導作用;企業文化是所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因此,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的領導層必須保證兩者的融合發展,才能保證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健康、長遠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