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衛 凱
青山環抱,綠水相依,藍天白云下,一間間干凈整潔、古香古色的民居掩映在巨大的古栗樹間,孔雀園、游船、滑索、卡丁車等項目場地中不時傳來陣陣笑聲……隆冬時節,踏入濟源市坡頭鎮栗樹溝村,一幅恬靜悠然、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圖在眼前徐徐展開。
電網的升級改造,給栗樹溝村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該村也入選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國網濟源供電公司堅持“鄉村振興、電力先行”,通過改造升級農網建設,加快推進電能替代、促進特色鄉村電氣化項目建設等措施,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為。
“烤煙房沒有煤改電之前,烤煙工作又臟又累又苦,現在烤房環境好了,烤煙成本降低了,烤煙煙葉損失率低、質量穩定,最終受益的是煙農。”2021年11月12日,在濟源下冶鎮北桐村第三居民組煙葉烘烤場,居民組組長盧多杰談到村里新引用的電烤煙技術時,掩飾不住地贊許和肯定。
煙葉種植一直以來都是濟源山區富民綠色產業,煙葉也成為煙農致富的“金葉”。下冶鎮北桐村就是一個以煙葉種植為主要產業的村,種植有374畝的煙葉。2020年,國網濟源供電公司在這里進行有關電烤煙技術的電能替代宣傳,煙農認真了解情況后,向鎮政府表達了計劃改建電烤煙房的意向。無獨有偶,距離北桐村20多公里外,邵原鎮陽安村煙草精品示范園的煙農對電烤煙技術應用也有同樣的認同和需求。
2021年,該公司將這一項目作為重要民生項目來抓,在業擴報裝中開辟綠色通道,執行“零證預約、容缺辦理、兩證辦結”便民措施,高效開展了北桐村、陽安村電能烤房改造項目。2021年8月初,覆蓋兩個村共30個電烤煙房的配套電網工程建設完成,為促進煙農豐產豐收提供了可靠的電能保障。
位于濟源市大峪鎮槐姻村的偉恒生態觀光牧場不僅可為濟源伊利乳業提供優質奶源,而且還安排了周邊閑散勞動力200余人就業,每年收青貯玉米2萬余畝、干秸稈5000噸,對整個周邊山區的農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振興起到了積極作用。
“新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離不開電能支撐。從用電報裝、驗收送電,再到平常的保障服務,供電公司在各個環節都給予很大的幫助和支持,用咱本地話說就是老好好了。”2021年11月16日,國網濟源供電公司大峪供電所客戶經理到偉恒牧場走訪服務時,牧場主管項目建設的負責人薛強軍說。
據了解,偉恒牧場的生產環節都實現了自動化,照明清潔、打草做料、投食喂養、擠奶作業、冷藏保鮮等生產環節全部是依托電能進行的,生產效率和牛奶的新鮮品質都得到了保證。目前,牧場共有6臺變壓器,分布在料場、牛廳、奶廳、冷庫等功能區域,共4300千伏安。
2021年1至11月,牧場用電量達到140萬千瓦時,這樣的用電規模在農業項目中并不多見。針對這一情況,國網濟源供電公司本著“情系于農,服務于農”的原則,全程跟蹤牧場生產和用電情況,定期組織服務人員主動上門對牧場用電設施進行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解決用電難題,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立冬以后,我們就提前著手準備大棚的保溫措施了。”2021年11月22日,小雪節氣當天,在濟源市軹城鎮綺里村的火龍果種植基地,負責人劉衛星正忙著給基地的30個大棚安裝新的塑料膜,并對暖風設施進行調試。
劉衛星是一位享受電能保障農業發展成果的職業農民。2018年,他在老家投資建設了一個以火龍果種植為特色的新型農業種植基地。通過現代農業技術,他引進作為南方熱帶水果的火龍果在濟源實現大規模種植生產。經過三年來的試種,綺里火龍果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但是劉衛星在“南果北種”初期吃了不少苦頭,南方的水果必須依靠大棚進行種植,做到嚴格控溫、控光、控水。第一年冬天由于沒有及時采取有效的保溫措施,幾個大棚里的火龍果枝條凍傷了不少,導致了第二年的減產。
吃一塹長一智。他后來購置了20多臺大型暖風機,用于冬季氣溫低的時候24小時不間斷在大棚內增溫。考慮到用電量比較大,他當時向供電企業尋求指導,國網濟源供電公司軹城供電所專門派人到基地幫助排查用電設施、指導取暖用電,精心呵護火龍果果樹安全過冬。幾年來,為了讓劉衛星的火龍果能在濟源長久開花結果,軹城供電所還在臺區布局、線路改造等方面給予支持,為基地灌溉、保溫等農作生產提供舒心電、安心電和暖心電,為“南果北種”這一特色農業發展提供助力,也點亮了劉衛星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