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度市蓼蘭鎮經管統計審計服務中心 王淑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能夠將發展機遇提供給農業生產,改善鄉村面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促進機械化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發展。基于此,農業經濟發展遇到了新的機遇,需要和時代發展潮流相適應,重視對于新技術的運用和推廣,并合理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業實現現代化發展。同時,應重視其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在必要情況下采取解決措施。
農業機械化不斷發展和農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是現代科學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的結果。在實施鄉村振興的背景之下,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并有效運用科學技術于農業生產機械中,從而為構建科學有效的現代農業生產和發展體系奠定基礎。新時期鄉村振興政策背景下,推動農村機械化生產,能夠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
要想使農村生產力得到穩步發展和有效實施,需要國家的推動和政府的政策支持。關于這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以及與之相關工作的投入是促進農村生產力提升的重要保障之一。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的應用能夠更好地使農業生產活動更為規范,使農業生產活動更為合理,同時也有助于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見,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未來農業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都會發生轉變,因此要根據各個地區的農業發展狀況針對性地提出未來農業生產的方案規劃,有目的地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做到因地制宜、科學發展農業,推動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促進農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從農業生產力方面進行針對性地分析和研究,如何真正做到有效提升農業生產力。從農業生產實踐的經驗總結來看,要想推動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經濟提升,首先要從提高農業生產和質量方面入手。隨著目前國家和政府對于農業發展以及相關農業問題的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也要跟隨時代的發展,農業生產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模式上都需要進行完善和調整,并且要優化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從而促進農業生產力的提升,加速農業生產效率并提升農業生產質量,為農業經濟發展注入動力與生機。同時,農業生產的有效提升離不開農業生產技術的完善和革新,有效提升農業經濟也離不開農業生產新工藝的開發和有效推廣與應用。根據農業發展歷程來看,傳統農業技術和生產工藝無法更好地推動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但是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對農業產物的需求量與日俱增,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方面亟須得到改善和革新,繼續沿用傳統技術方式和工藝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國家和人民的需求。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生產新技術和新工藝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對于未來農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利于農業新技術的創新和新工藝的有效開發,為新型農業生產和規劃提供動力,促進農業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因此,提高對農業生產新技術與新工藝的重視程度,組織農民群體進行專業性學習,讓農業生產新技術和新工藝得到更好地應用,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只有讓農業生產方式進一步機械化,才能使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并使農業生產實現現代化轉型。盡管國內推廣了各種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惠民政策,并使農業機械得到了相應的推廣,但是從整體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嚴重不足。比如,農業機械的推廣體系、推薦力度都相對不足,而且個別推廣人員并不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其綜合技能相對較差,這些都對農業機械生產水平的提升造成某種程度阻礙,進而局限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
盡管國家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從政策、資金各個層面進行扶持,但由于人口基數較大,同時農村人口占據較大的比例,導致全國各地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對一些較為偏遠、貧困的鄉村而言,農業基礎設施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常常出現“一機多用”的現象,導致農業生產力遲遲得不到提升。此外,農田水利等大型農業設施未有效普及,農業設施的更新改善多數由政府撥款的資金進行維持,社會出資運行機制未得到有效落實,這些因素對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我國對農業經濟發展高度重視,并出臺了各項政策進行扶持,力圖優化我國農業產業的結構。但是,部分偏遠地區仍未能享受國家政策的福利,導致政府供給和實際需求產生了錯位現象,使農業產業結構更加單一化,對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且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國外大量農產品逐步占領國內市場,而國內農產品深陷滯銷困境。由此可見,傳統的農業產業結構根本無法承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甚至還會進一步削弱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使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停滯不前、難以提升。
農業科技的創新與推廣直接影響著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農業科技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然而在當下的農業經濟環境中,農業科技的創新程度相對較差,不僅普及率不高、科技含量低,就連轉化率都不夠理想。此外,農業科技的創新需要立足于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但是從實際調查情況來看,農業科技的創新成果并未給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任何顯著的、正面的影響。而且,農民普遍文化層次較低,對農業科技的重視程度不夠,也未能掌握有效的農業新技術和新工藝,導致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很難得到大幅度提升。只有深刻認識到農業科技創新的價值和作用,同時立足于當地的實際情況展開推廣工作,提高基層服務質量,才能確保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帶動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想要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必須以農業為核心,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腳步,切實提高農業現代化程度。在農村經濟發展進程中,農業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也是農民群體的核心收入來源,因此,想要真正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理念,必須堅定不移地將農業現代化作為奮斗的方向,提高當地的農業發展效率,使農村不同地區實現統一發展。此外,鄉村在發展過程中,不可忽略當地的實際情況,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爭取發揮自身的地域優勢,同時加大推廣力度和幅度,狠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有效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對于農業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弊端,提出的主要對策是“立足不同區域的發展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有效完善與優化”,具體的實施要點是:
(1)不同地區適合種植不同的農產品,只有根據農產品的特點進行深入規劃,才能使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有效優化。
(2)結合當地實際,合理規劃鄉村道路,既要滿足農產品的運輸需求,同時也要保證農業機械的便利使用。此外,道路的合理規劃也能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有利于提升當地農業資源的經濟的效益。
(3)針對農村地區的信息設備以及電力供應進行分批次的優化更新,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行業信息的搜集效率,也有利于鄉村信息的傳輸和普及。
(4)加快完善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腳步,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
(1)突出地域優勢,大力培育當地特色農產品,規劃產業種植區,同時豐富農產品類型,使其成為當地特色產業,并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經濟價值,改變傳統農業經濟單一化局面,使農業經濟“遍地開花”,實現農業經濟多樣化的發展。
(2)在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始終秉承著“綠色生態”理念,確保農產品從種植到加工再到生產,全程無公害、無污染,積極培育并宣傳當地的綠色農產品,使農業經濟走向健康、可持續性發展的康莊大道。
(3)以現代化農業經營主體為核心,積極建設農業現代經營體系,完善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使農業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
大力扶持農業科技創新,是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重要條件。對此,我們可以做的是:
(1)不同地域應對當地的耕地資源進行合理使用,并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予以保護。
(2)在農業灌溉過程中,確保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時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農業灌溉水資源管理制度。
(3)結合當地的農業發展需求,在農業實際生產中強化農業科技的運用,重點解決農業產業化進程中面臨的困境。
總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機會,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帶動下,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優化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提升農村地區的機械化水平。因此,在鄉村政策的背景下,要把握機遇,從多個方面入手,促進農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