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幫君 張曉文 余國鋒
(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眾所周知,一場世界范圍內的疫情在世界各地肆虐,給人類生命財產、工作學習及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威脅。為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教育部英明決斷,及時下達了延期開學通知,并向全國大中小學校發出了“停學不停課”的號召,共同戰勝困難。一時間,全國各大中小學校迅速響應,有序地組織開展起了線上教學。老師們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借助各種網絡平臺如超星學習通、釘釘、騰訊課堂、智慧樹及其結合形式等,開啟了多種多樣的線上教學模式。
高等學校由于學生人數多、生源分布廣、開設專業多、開設課程多等客觀因素,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對高校教師的在線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波疫情之后,社會逐漸復工復產,學校有序復學,轉而進入目前疫情常態化管理現狀。對高校而言,學校復學之后,既要做好疫情防控要求下的教學工作,同時也要做好隨時應對疫情反彈的準備。能夠順利將教學活動由教室轉移到線上,是疫情形勢下對教師新的特殊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行之有效的網絡在線教學方法。本文以疫情期間筆者所授化學、材料類課程及本校其他教師的在線教學經歷為主要經驗,摸索出了幾種可行的、有效的網絡在線教學模式,反思和總結了每種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及一些改進建議,為全國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們提供參考和借鑒。
網絡直播課堂模式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借助騰訊課堂、騰訊會議、釘釘等網絡直播平臺,在線講授課程。這是最直接的一種在線教學方式,這種模式的優勢也顯而易見:
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可以使用自己現有的教材、PPT課件、教案等學習資料,不需要去網絡上尋找教學資源,省時省力,可迅速響應、開啟課程。這種優勢在專業課的教學上能夠更好地體現出來,因為對很多專業課程而言,網絡上并沒有太多的開放的課程資源可供選用。如果有,在教材版本、課件設計和重難點等教學內容上與教師預想的教學資源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難找到適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的課程。這樣,借助直播平臺自己講授課程,就成了最便捷有效的一種方式。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平臺進行簽到考勤和提問,實現與學生的實時互動,學習內容、學習要求等都可以像傳統課堂一樣,明確而直觀地傳達給學生。課后,借助平臺自帶的“作業”功能或者QQ群“作業”功能給學生布置作業,學生提交后,教師可以進行在線批閱,及時反饋給學生。批閱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問題,在后續的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除了不能面對面接觸,這種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很相近,老師和學生都容易接受,通過考勤簽到、提問、筆記、作業等課堂管理手段,能夠保證較好的學習效果。
從學生角度來講,學生只需要在手機、平板或電腦等終端上下載直播軟件,就可以直接進入課堂上課,操作簡便。上課聽講、做筆記,下課寫作業,每堂課都可以在老師的指導和要求下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通過課堂或作業及時地反饋給老師,學習的效率很高。這種模式和課堂教學方法一致,學生從心理上容易接受,在操作上也沒有太大的困難之處,這有利于他們迅速適應,于傳統課堂一致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在居家環境中對在線教學的抵觸情緒。
當然,網絡直播課堂這種在線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這種模式要求學生的學習時間固定,對學習環境的要求也較高,同時要求學生保持很高的學習自主性,通過手機屏幕,全身心投入課堂,才能達到與傳統課堂教學相近的學習效果。而學生們面臨的實際狀況可能是:對疫情蔓延的恐慌、與家長相處困難等心理問題,封城導致的生活不便、電子設備系統性能較差等實際問題,這些因素尤其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特別是在線上教學初期,一些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對網絡在線課程產生抵觸。這種狀態下,如何沒有合適的心理疏導和自我調控,極端的學生會消極怠學、經常曠課,部分同學會選擇“外掛”上課等等,學生的學習效果很難保證。直播課堂模式還受著另外一個客觀因素的制約,那就是對手機或電腦等終端尤其是網絡信號的要求很高,很多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隔離在偏遠地區,網絡信號不好,網絡卡頓會嚴重影響課堂互動,有時連考勤簽到這些基本操作都不能順利完成,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進度。而疫情突發,導致一些教師缺少電腦、耳機、麥克風等硬件設施,而不得不放棄直播教學模式。
缺乏網絡直播條件的教師一般會在學校的支持下,通過超星學習通、MOOC等學習平臺,選擇合適的網絡課程,推送給學習自主學習。這種模式對電腦、耳機、麥克風等硬件設施的要求相對較低,是疫情特殊情況下可以選擇的一種常見模式。該模式教學的優勢在于:
從教師角度來看,可以直接借助于網絡上已有的優質教學資源來完成教學,突出了資源優勢,同時大大降低了教師的工作量,這對順利完成疫情嚴峻形勢下的教學活動意義很大:因為在居家在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難以避免地要將很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中,作為家長,自家孩子的教育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血。這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節省大多數老師的人力物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優勢在高校公共課的教學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因為公共課的開課班級和人數多,選擇網絡課程可以很好地實現資源共享,降低教師工作量,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也便于教學管理部門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監督和管理。
從學生角度來講,這種模式給予學生更靈活的學習時間和更寬松的學習氛圍,具備學習主動性的學生可以自主安排學習,合理規避疫情期間居家上課的種種不便之處和不便之時。如學生可以選擇在一天之中精神狀態較好、居家環境較為安靜時學習,也可以錯開網絡使用高峰,選擇網絡順暢時進行學習,時間安排上更為靈活,大大降低網絡卡頓、家庭糾紛等客觀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不需要定時定點地完成學習任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焦慮、厭學等消極情緒。
這種模式也有自身的不足之處:大多數學生習慣了在校學習環境,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的課堂管理,可以促使學生保持好的學習紀律和學習效果。而居家學習,對學生的自主性突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讓很多學生措手不及。大多數大學生家長在孩子學習方面的管教也顯得“無能為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遭遇的最大難題是對學生的管控變得十分困難,很多學生并不能按照老師的進度要求,在規定的時間段內完成學習任務,部分同學學一學停一停;部分同學“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趕在結課前集中“刷課”,這樣的學習狀態下,學習效果是很難保證的。為了保證好的學習效果,大多數教師初期會將這種模式設定為“線上課程+線下翻轉”的模式,希望在疫情得到控制轉后,再將線上課程翻轉到線下傳統課堂上。但隨著疫情的持續,教師們及時應對形勢,改變策略,采取“線上翻轉”模式,即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通過QQ群、網絡直播或會議等方式,每周加入一至兩次教師“答疑”環節。每經一定的學習階段,教師們就根據學習內容,組織學生答疑,既可以很好地督促學習進度,也可以及時解答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大大提升了學習效果。
世界疫情給中國帶來的沖擊,使人們的生命安全、心理都受到威脅,出行受到限制、生活面臨諸多不便......在這種情況下,廣大教師能夠迅速響應教育部號召,調整教學思路,有序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最終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并且確保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這與國家領導及教育相關部門的支持密不可分,同時,也是教師精神的體現,突出體現了教師們不怕困難、勇于奉獻的敬業精神。這些經驗,也是目前疫情常態化管理現狀下的一根“定海神針”,有了這些寶貴經驗,我們就能更加從容地面對疫情常態化現狀,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在思想上毫不畏懼,在行動上嚴陣以待,積極化解,并取得教學工作的最后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