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治 惠 瑜 苗 曉
(新疆第二醫學院 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無論是博士、碩士、即使是本科畢業的青年教師,畢業后都掌握了相對全面的專業理論 知識,有一些師范院校畢業的老師,同時還掌握了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如果單從 技術層面來講,剛畢業的青年教師上臺講課應該是沒有問題。但是正當這些青年教師走上講臺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卻發現現實并非如此[4]。無論自己這樣準備,總是達不到預期的理想,總有縱使滿腹經綸仍然講不出來的感覺,有時候恨不得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一股腦倒給學生,看著身邊經驗豐富的教師上課,不僅學生喜歡,而且授課效果甚好,不免心生困惑。
青年教師課堂經驗不足甚至沒有授課經驗,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重要性,通 常以自己為主導,仍舊延續“填鴨式”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參與感,嚴重影響 教學狀態和效果。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不足,通常出現教學內容詳略不當的情況,使得學生 無法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另外青年教師備課沒有做到百分百還原課堂,習慣于將教學方 法寄托在現場發揮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對活躍課堂氣氛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涉及到專業 領域的具體知識,可能會出現冷場的尷尬場面,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雖然青年教師朝氣蓬勃,年輕有活力,但由于剛步入教師崗位,教學實施能力尤為欠缺,尤其是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有部分年輕教師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表現的過于嚴肅,這 樣只會讓學生害怕,達不到了解學生的目的。還有一部分老師剛開始就和學生打成一片,處成朋友,但由于掌握不好力度而在學生面前失去威嚴。大部分青年教師盡管已經對教材內容 非常了解,但由于涉入課程不深,缺乏對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的潛心研究,加之還未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也不了解學生的整體狀態,不清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所以整個課堂的目的性不明確,從而上課缺乏自信,種種的這些問題,都導致了年輕教師無 法完全掌控課堂,從而影響課程質量。
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提升青年教師尤其是大部分剛從學校畢業就步入教師崗位的青年 教師的工作幸福感。總是聽到有老師感慨,現在的大學生素質越來越差,學生對上課沒有興 趣,遲到、曠課、神游現象嚴重,教學效果越來越差,但是追究其源頭,學生的責任無可避 免,教師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責任呢? 出現這種情況,不能一味的責怪學生不努力,素質差,也與我們的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扎實的課前準備工作是上好一門課的基礎,對于剛剛加入教師團隊的青年教師而言,我 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教學目標。知道這節課要做什么,得到什么樣的效果,堅持要做到以學生為中 心,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有機結合。
(2)深入鉆研教材。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范例,教師要嚴格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正確的把握教材的思想內容、知識范圍以及各知識點的銜接,準確把握重難點。
(3)研究分析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研究,了解學生的水平,掌握學生的訴求,從而有的放矢,才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4)制定教學方案。設計合理的教學手段及操作程序,提前準備道具,認真做好教學課件,準備講稿,反復練習。
(5)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師自己上課之前要多去聽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課堂,充分 利用互聯網資源觀摩優秀教師課堂,在糅合了所有精華之后提煉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只 有精心的課前準備,才能胸有成竹的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問題,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 性,營造高效輕松的課堂氛圍。
剛剛步入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往往缺乏對課堂的把控能力。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充分備課,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并且要參考不同類型的教材參考書乃至專業雜志,只有這樣才能 靈活應用教材,掌握所有知識點,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的程度。相對來講,青年教師雖然學 的多,但不一定精,理論知識不夠扎實,教學經驗缺乏,教學重難點把握不精準,因此講稿 一定要認真而詳盡。講稿的撰寫,要從講授內容上由淺入深的引入概念,合理分散難點、突出重點。教學準備工作要考慮如何舉出恰當的例子,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聯系實際,何時板書,如何板書,何時提問等都要詳盡的考慮到、安排好。尤其注意的是,內容上要堅 持“少而精”的原則,不要貪多,多了說不細、講不透,久而久之,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教師掌控課堂變得越來越難[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 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高校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充分發揮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 養之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隨著新時代國內外思想動態的變化,黨和政府更加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青年教師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成長起來,沒有經歷過社會動蕩和生活的磨煉,青年教師身處市場經濟大環境中,影響更大,其思想必然受社會市場經濟環境的沖擊和影響,極易形成重物質而輕精神、重實惠而輕道德的人生價值觀。在這種重物質利益,輕政治素養,追求功利、淡薄奉獻的價值觀念影響下,甘心情愿、勤勤懇懇地教書育人,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搞學術研究的奉獻精神逐漸下降。年輕教師剛步入工作崗位,收入的提升,職稱 的晉升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那么奉獻和擔當的無私精神和崇高理想必然受到影響,改善課 程教學效果需要青年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沒有良好的人格素質,其教學發展必然大 打折扣。
青年教師年紀輕,體力旺盛,心理復雜多變,在由學生轉變為教師的過程中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未成熟時期,因此容易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思想波動較大。當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各種矛盾疊加,一些重大問題、敏感問題、熱點問題頻現,有些涉及到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社會道德等領域,具有較高的關注度。每當出現熱點問題,都會成為高校熱議的話題,特別是一些不良的有害觀點一旦在高校中發酵擴散,勢必沖擊青年教師的世界觀、價值觀,影響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關注的是理想、信念教育,關注高校學生世界觀、人生 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現如今,涉及意志品質、道德情操、健康心理、文化素養、人際關系、精神狀態等日漸增多,然而諸如此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單一,缺乏新意。普遍都是聽講座,召開主題班會,黨課教育、傳達中央精神等方式開展,由班主任主導,在 班級或者學校小范圍內進行引領,幾乎沿襲了“封閉式”、“灌輸式”的單一傳統教育模式,缺乏從理論上升到實踐的活動,無法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因此也無法滿足高校學生多 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國高校肩負著培養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 務,要保證他們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有強烈的政治信仰,有頑強的奮斗精神,就要求 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首先成為這樣的接班人,清晰地判斷國際國內政治形勢,認識到 黨和國家發展面臨的問題,這就需要青年教師主動提升自身素養,更多的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增強使命感,多崗位歷練提升政治素養,支教扶貧增加社會責任感,參加講座培訓提升理論水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用一次次的真情實感,所見所聞,如春風化雨般沐浴自己,強化青年教師育人的思想自覺。
教育主管部門要及時把握青年教師的思想傾向性問題,應當主動深入到青年教師的生活 和工作中,掌握青年教師思想變化的原因。具體來說,相關部門要采取同高校青年教師面對面、實打實和心交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積極聽取青年教師的意見,本著實事求是的 原則做好解釋工作。只有進行深入扎實的調查,才能全面、具體、準確、有效地了解高校青 年教師的思想傾向,只有真正地摸清摸透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才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 提升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對于穩定青年教師 隊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校思政課走出教室,與專業、實踐、生活相結合——思政教育打破校園“圍墻”成為 大學思政課改革的新方向[4]。大量實踐證明,多地高校思政課打破老舊、死板的教學,把課 堂教學延伸到社會實踐中,實行“項目化實踐”模式,成為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紅課”。學校可以充分借助于學生的專業,開展一系列的課外實踐活動,服務社會,傾聽民聲,豐富 自我,使思政課有全新的“打開方式”,變得“血肉豐滿”、“有意思”、“都愛聽”、“真相信”。支部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你來我往講黨課”活動,自主安排主題黨日活動,按照學生喜聞樂 見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服務意識,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還可以帶領 學生走訪“紅色教育基地”,切實感受民族榮譽感,堅定政治信仰。專業課教師要加強對課程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在把握學生認知規律、心理特點、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章節,提高課程思政育人能力。學校可以通過政治理論 培訓、典型經驗交流、現場教學觀摩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教師教學方案設計和課程思政 育人的能力。
高校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生力軍,既承載著接續奮斗、載夢前行的使命,也肩 負著開源活水、立德樹人的擔當。高校青年教師的發展,決定了學生的成才能力與責任擔當,培養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圣神,路漫 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