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瑩瑩
(長春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小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在課程改革以來,各個學校都在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小學階段,就要求孩子要有較高的識字量,那對于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識字教學是此階段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識別文字和簡單的文字書寫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有了一定的文字積累,才能進行相應的閱讀和寫作,因此打好基礎,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漢字最敏感的時期,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識字方法、獲取識字能力,正是教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目前使用廣泛的教學方式仍然以“灌輸式”為主,雖然這種教學方式經過長期的運用,已經成熟,對學生識字量的提升有顯著的效果,但相對于體驗式教學法來說,其對學生思維模式的開發、對文字理解的能力提升以及其他綜合素質的培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想要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掌握文字運用的技巧,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在教學的實踐中值得推廣。
通過對目前小學語文識字階段教師的調查來看,老師們都有意識地想要采用更多花樣、更多形式、更多場景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識字教學,以便于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上掌握新文字的識別和運用,想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分類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課堂條件、學生接受程度、課時長度的影響,很多形式不適合開展。大部分教師也都認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為既要教會孩子對文字的識別和書寫,還要培養孩子們對學習漢字的興趣,引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同時提及識字教學中的難點在于對漢字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部首的認知和掌握。因此教師會在生字的整個認知流程上下功夫,包括字音、字形、偏旁、筆順等,這樣一個完整流程走下來,耗時長,教師累,學生也覺得乏味無趣,再加上課后作業仍是以重復抄寫漢字為主,導致學生的學習氣氛不好,識字效果也相對較差。而對學生進行調查,大部分學生更加喜歡教師以故事、游戲、圖片、兒歌等方式來教授漢字,這種方法他們才會更加有興趣,也愿意參與其中,注意力相對集中,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也隨之變得更加深刻。對教師們常用的方法如:拼讀,組詞,造句,對漢字的部首、筆畫等死記硬背等方式表示不喜歡,沒有學習動力。由此可見,學生們更希望運用比較新穎的識字教學模式,原有的“灌輸式”教學并不能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在調查中也發現,教師們對于新課改以后的教學方式改變具有很高的關注度,年輕教師可以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論,通過網絡、書籍、教輔資料等多途徑獲得識字教學資源,從而為其設計豐富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保證;但對一些年齡稍長,工作時間長的老師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于多年來的教學模式,對新的科技和手段的運用能力相對較差,無法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教師間的新式理論和認知水平間的差異也不利于新型識字教學方式的推進。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新文字的學習和理解具有很強的挑戰性。想要提升學生識字的水平和質量,識字興趣是主要影響因素。通過對低年級學生的調查顯示,他們目前對于學習語文和漢字都有一定的信心和欲望,學習的動力還是有的,也基本可以認識到學習漢字的重要性,只是對漢字的含義和運用不太理解。如何讓孩子們將這種對識字的熱情保持下去,并提高相應的識字能力,是教師們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另外,孩子們表示課堂之外主要的識字途徑包括閱讀、使用字典或從其他生活素材中獲取,但主要學習途徑仍然是語文課堂,課堂上的識字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孩子的識字能力來說是最為重要的。若課堂教學不能促進學生識字思維模式的創新,只是單純的抄寫和組詞,時間長了以后,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消極的影響,同時也容易造成孩子們漢字使用的錯誤,影響識字能力的提升。
調查后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第一次學習漢字時,在短時間內很容易忘記,需要不斷地記憶,在不同的場景中重復出現,才有可能記住。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往往會通過默寫、聽寫、抄寫等方式來鞏固學生對于生字的學習,但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仍然很普遍,大多集中在對字義的理解不足,字形寫得混亂,以及形近字之間的混淆。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將漢字的讀音、字形、意思等方面綜合起來記憶,僅限于對漢字的字形記憶,從而導致在實際運用中出現較多的錯誤。
對于低年級需要識字較多的學生來說,圖畫作為最直觀的教學材料,可以加強對其視覺的沖擊力,通過圖畫可以更加快速地記憶文字,這也是小學語文課本中插圖插畫較多的主要原因。通過顏色鮮艷、主旨明確的圖片,學生們可以很好地認識文字,并可以簡單地理解文字的含義。例如:“水”字。圖畫上畫出水流動時波紋的樣子,學生在學習“水”字時,通過旁邊水紋的圖片可以強化其學習興趣,增添學習樂趣。學生通過圖畫和文字的對比,思考兩者之間存在的某種關系,將想法說出來,并以此為例子,鼓勵學生聯想到其他還有哪些學過的文字可以用圖畫表示出來,枯燥乏味的課堂就會變得生動得多。其次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強化學生學習和運用漢字,小學階段的孩子內心充滿了童趣,對一直陪伴其成長的故事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選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教授文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學生沉浸在有趣的故事中,對故事中反復提及的主要人物或物品會有更好的記憶效果,并在故事的發展中,理解文字的意義。例如:有一個外國朋友到中國餐廳,老板問他想吃什么,朋友說“要睡覺”。老板很疑惑,不明白朋友的意思,于是問他“這里是餐館,不是酒店,是不是來錯地方了”。經過多次交流,和對實物的指認,老板才明白,其實他要的是“水餃”,由于發音不準確,因此才鬧了這樣的笑話。通過這個故事,學生們更加清楚了讀音的重要性,明確讀音之間的區別。故事雖短,但對學生識字的影響卻很大,一舉多得。最后是利用兒歌,兒歌一般都有一定的韻律在里面,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很強的親切感。并且兒歌通俗易懂,節奏明快,好聽的兒歌,學生會喜歡反復朗讀,幾遍下來就可以背誦,通過兒歌可以讓學生更加巧妙地記住不同漢字之間的意思和用法。例如:小嬌嬌很可愛,是華僑住國外,開轎車去遠行,過石橋開得快。通過簡短的四句話兒歌,學生可以很快地掌握“嬌”“僑”“轎”“橋”之間的含義差異,并且學會區分。通過兒歌的讀寫,學生在理解上更加快速,對文字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同時還能提高其語言的運用能力。
小學階段的孩子,還依然有著愛玩和好動的天性。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孩子們主動參與其中,在活動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可以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下面針對幾種便于課堂使用的教學活動方法進行介紹。第一是動作識字法,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很多文字通過象形、發音等特點演變而來,而人體又具有很強的柔韌性,對于比較簡單的漢字可以通過動作表現出來。學生在肢體表演的過程中加強了對漢字的記憶和理解。例如:“抓”和“握”的學習,老師可以通過詢問學生誰愿意用動作將這兩個字表示出來,學生甲:五指張開,手掌向下,將桌子上的橡皮、轉筆刀等小物品抓起來;學生乙,將大拇指直立,其余四指并攏,手掌向內,將桌子上的水杯握住,拿起來。通過兩個不同的動作舉例,使學生們理解漢字更恰切的用法。第二是游戲識字法,好玩的游戲可以將沉悶的課堂氛圍帶動起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例如:組漢字游戲,教師將多個漢字拆開,分成多個部首和其余部分,參與游戲的學生手中發放一個部首,其余部分全部攤在講桌上,讓學生挑出可以與手中的部首組成漢字的部分,沒有發現的那些,可能就是學生掌握不好的漢字。通過不同學生的多次游戲,大家可以加深對漢字的印象,不僅保證了教學目的,還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們可以在一組游戲中記住大量漢字。第三種是認知卡片教學法,學生之間通過自制漢字卡片,互相進行考試,要求同學讀出卡片上的漢字,并說出它的意思,若對方不能說出,自己就要教會對方,在彼此的互幫互助學習中共同掌握文字的含義,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熱情。
小學生的思維本身具有很強的跳躍性,想象力也更加豐富,而漢字也可以讓人產生無窮的想象。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特點,通過設立特殊情境,開拓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在思維轉換中體驗識字。首先可以運用分字造句法,此方法適用于偏旁部首容易區分的漢字,讓學生通過想象,將漢字拆分,并造出簡單的詞語或句子,對于那些筆畫多、難記憶的漢字很有效,在幫助孩子記憶的同時,發散思維。例如:“你在我心上”(您),“你在左我在右”(俄),“我的旁邊有只小鳥”(鵝)。老師在選漢字的時候,要注意這些生字本身要具有一定的聯想性,學生在拆分時積極思考,將分開的部分組詞造句,不僅可以鍛煉孩子們的思維能力,還能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寬度,讓學生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提升識字能力。其次可以運用猜字謎識字法,猜字謎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自古以來元宵節猜燈謎都是主流活動,在學生的教學體驗中,與傳統文化相銜接,不僅可以傳承中華的文化內涵,還能讓學生在猜謎中深化對漢字的理解。由于小學階段孩子已學漢字有限,因此教師在字謎的選擇上可以多采用合成字謎。例如:“二小二小,頭上長草”(蒜),“難分上下”(卡),“八十八”(米)。由于字謎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學生也可以參與仿制,更進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維,在猜謎過程中,注意力相對集中,識字效果也會更好。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中講述自己在生活中發生的小故事,并將故事用書面的形式復寫出來供學生閱讀,由于學生已經聽到過同學的講述,讀起來更加熟悉順暢,也會覺得更加有趣。教師帶領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生字,這種簡單又不失樂趣的方式,讓同學的識字過程變得更加輕松,在完成識字目標的前提下,也使學生感受到了強烈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同學之間可以互寫名字,由學生自我講述名字的含義,學生進行書寫,既學習了漢字,也讓同學之間有更多的了解,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體驗式學習識字作為一種集創造力、想象力于一身的多元化識字方法,其可塑性和可創新性都具有很大的空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拘泥于幾種簡單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生活經驗來積累漢字,對提升識字效率、識字能力意義重大。作為語文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明確自己的責任,要遵循中華文字的理論結構和含義,運用正確新穎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本文通過對目前識字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幾點體驗式教學的建議,希望可以為語文識字教學方式的改進提供參考。識字教學的路很長,值得改進和研究的方面也很多,也希望更多的語文教育者或專家可以在體驗式教學中做出更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