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 葉玟希
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學生從小學階段到了中學階段,一方面伴隨會考科的學習壓力,一方面是中學美術課程少、內容抽象,缺少兒童美術的趣味,因而大多提不起上美術課的熱情,導致中學美術教學效率低下。同時,美術課程也一度因為非主課的原因,無法吸引家長和學生的重視。長期以來,如何提高中學生的美術素養,成了美術教育的難題。
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美術表現能力,是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一味以“滿堂灌”的形式進行美術教育,只會讓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愈演愈烈,師生間互動減少,課堂氛圍沉悶無趣,這樣的美術課堂只會阻礙美術教育的發展。筆者認為,情境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美術教育停滯的狀況。結合目前我國中學美術課堂的實際情況,筆者對中學美術課堂“情境教學”的意義進行了初步探究。
想象力的培養是美術教育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創造是在想象的基礎上進行的。情境教學的分類頗為豐富,如問題情境,在現實情境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明確任務,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獲取知識技能,將知識技能加以運用來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美術教師通過設計問題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結合已有的知識與技能,發揮想象和思考,運用一定的方法去逐步解決問題。
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創設豐富生動的情境,結合手中豐富多彩的教具、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欣賞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學導入這一環節中,如果學生僅聽教師講解的話,他們的思維很可能處于被動甚至是“沉睡”的狀態,只有當教師提供了情境導入且給予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美術課堂才能被激活,學生才能對美術課堂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喚起主動了解美術課程的欲望。
美術是人的情感表達的載體。在中學美術課堂中采用情境教學豐富教學環節的同時進行情感滲透,讓學生通過感受美術課堂感受藝術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對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具有重要意義。美術教師可選擇將生活題材融入中學美術課堂,讓學生重新認識傳統優秀文化,重新思考當代思想,再次憧憬生活的美好圖景。
筆者借鑒情境教學法的經典范例,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情境教學法中進行摸索與嘗試,如課題《情境交融的山水畫——〈溪山行旅圖〉作品賞析》是筆者運用情境教學法的一個案例。
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內容圍繞課程《情景交融的山水畫》展開的《溪山行旅圖》作品賞析,讓學生欣賞山水畫作品,通過欣賞剖析古代畫家名作,感受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同時學習山水畫知識、初步了解山水畫皴法等表現技法,讓學生通過欣賞山水畫作品來感受山水畫情景交融的意境,并積極嘗試臨摹《溪山行旅圖》局部來感受畫家的用筆和情感表達。
課程準備:《溪山行旅圖》作品巨幅紙質范畫、多媒體課件、國畫示范工具材料、學案、平板電腦。
情境教學過程:本課程在課堂導入中設計了實物情境和問題情境環節。首先,教師讓小組合作欣賞巨幅范畫,學生面對巨幅山水范畫馬上激發起好奇心,大家非常興奮地共同打開作品并主動欣賞起來。這個環節初步為學生營造了山水畫的意境氛圍。接著,教師向學生們提出了答題任務,并以小組競爭方式展開,整個課堂氣氛極其活躍,連平時不吭一聲的學生都被整個課堂氛圍帶動起來,可以說此次問題情境的創設,成功地助推了課堂的發展。
情境教學早已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并且得到了較好的教學反饋,相信將情境教學靈活運用到美術課堂當中,也能迎來令人驚喜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