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琳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漸激烈,企業想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實現更好的發展與更快的進步,需要做好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中的一項重點工作,能夠實現對企業經營風險的有效控制,實現對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規范,促使各項經營活動都能夠朝著規范化方向發展。部分企業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特別是在加強內控作用、識別企業風險等方面,尤為明顯。在此背景下,針對內控體系建設工作,企業需要加強重視力度,推動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內部控制主要是指企業根據實際戰略發展目標,制定一系列管控措施,主要目的是確保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合規性與合法性,不斷提升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質量,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更好實現發展目標。而風險管理主要是指企業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戰略目標與經營發展目標,通過風險評估、風險預警,以及風險處理方式等,落實風險管控工作,實現對企業經營風險問題的有效管控,促使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內部控制的真正價值在于能夠幫助組織降低其所承受的風險,對于風險管控與內控管理之間的關系,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風險管控與內控管理具有相互獨立性的特點。風險管控與內控管理之間的目標存在很大不同,彼此有著相應的側重點[1]。風險管理更加注重的是將市場交易作為導向,重視企業效益的創造以及收益的完成情況。同時,對企業內外部信息識別,以及信息評估、信息處理深度有著更高要求。內部控制更加注重的是制度的創建執行,往往是利用全過程動態管理方式來避免風險的發生,并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規范。
風險管控與內控管理,從本質上來講其目的都是幫助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無論是風險管理工作,還是內部控制工作,都應創建相應管理體系,完善相應制度機制,為保障措施的執行打下良好基礎,使得企業各項經營數據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可以得到保障,實現企業的規范化建設。針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同問題,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進行全面分析與了解,并給出相應預防與解決措施,企業才能創造更多效益,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
風險管理與內控管理之間逐漸朝著融合趨勢發展。從目前外部市場經濟環境中可以看出,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開展,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需要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開展中,針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外延性拓展,實現內部控制與風險管控之間的相互結合。在企業內部創建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內部控制體系,實現企業風險識別防范,并實現對各項經營活動的控制,不斷提升企業經營活動規劃能力與約束能力。
從當前企業風險管理與內控體系建設工作開展中不難看出,其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與分析。
風險管控意識的缺乏。部分企業在內控體系建設工作開展中,并沒有堅持正確的風險導向,同時存在內控環境基礎薄弱問題。內部組織架構設計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企業在內部風險管理委員會的設置中,存在不完善情況,致使企業在風險管理工作開展中缺乏戰略層風險管理意識。風險管控體系與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之間無法實現有效融合,在對風險的應對管控工作中,存在主觀性特點與被動性特點。風險評估預警工作,以及應對處理措施的專業性與針對性需要進一步加強。
內部控制活動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薄弱之處。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想要將企業內控體系的作用切實發揮出來,并實現對風險問題的防范,必須對內控活動的執行給予更多重視[2]。但從部分企業發展現狀不難看出,在內控活動執行中仍然存在不足,特別是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制度的落實,需要做好各項授權審批管理工作,并對經營活動控制工作進行完善,有部分企業仍然存在落實不到位情況,很容易在內部管理活動中,特別是在經營活動以及財務管理工作中,出現薄弱環節,這對于企業資金管理、資產管理以及財務工作的規范化發展會產生直接負面影響。使得內部管理制度落實流于形式,使得內部控制管理效果受到嚴重影響。
企業內部監督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為防止企業在經營活動管理工作開展中產生薄弱環節,需要對經營風險問題的發生進行有效控制,提升內部控制工作時效性。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對內部監督管理的作用有全面認識與了解。從部分企業發展現狀可以看出,部分企業存在內部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特別是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與權威性無法保障,使得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受到嚴重影響[3]。且經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很多問題,無法被及時發現與解決,這對企業的良性發展會產生嚴重制約。
在風險管理背景下,企業內控體系建設工作的開展,要將優化企業內控環境作為重點和關鍵。在內控環境優化中,要注意以下幾點工作。
在企業內部需要有著良好的風險管理基礎,特別是在領導層,要對內部風險管理委員會的設置給予更多重視,內部風險管理委員會,是企業內控體系中的重要部門,需要對風險管理事項作出集體決策,促使各項風險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內部風險管理委員會需要由不同工作人員構成,同時,每一位工作人員對于自身工作的重要作用有正確認識,具備較強責任意識,認真對待各環節工作。
在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中,需要結合風險管理要求以及內部控制要求展開,尤其要做好領導層決策機制的完善、監事會議制度的完善、經理層管理制度的完善等,對企業中的組織機構管理辦法做出科學界定,針對不同結構需要完成的工作、管理職能以及職責權限等做出明確規定,促使各項工作的開展都能夠順利進行[4]。除此之外,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完善也要加強重視程度,制定科學的人力資源招聘工作機制、人才培訓機制、人才考核機制以及人才激勵機制等。保證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能夠具備較強專業能力、責任心,在工作中能夠認真對待各環節工作,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出來,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
為使企業風險管理與內控管理之間能夠相互融合,還要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創建并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在風險管控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中,可以從以下兩點落實。
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風險識別工作以及動態評估工作,企業要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部門針對企業每天產生的不同數據信息,要進行全方位收集,并做好分析工作。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從戰略層面、經營層面、財務層面以及法律層面展開,這樣才能實現對風險問題的有效控制。通過風險識別,需要建立相應的風險識別報告,根據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創建科學合理的管理清單,并做好風險地圖編制工作,這樣形成的風險管理報告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確保其合理性與完善性。
根據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制定風險策略,落實風險監控工作。企業要結合經營行業領域實際情況,以及內部外部環境變化情況、企業組織架構特點等,建立合理的財務風險監控指標體系[5]。通過對盈利能力風險狀況指標、現金流量風險狀況指標,以及發展能力風險狀況指標的應用,采用層次風險分析方式,做好財務風險評價工作。針對經營企業的不同高風險事項,要做好重點監控工作,結合風險評估結果,制定風險應對措施,實現對企業風險問題的有效控制。
企業內控體系建設工作的開展,需要將內控活動管理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內容。特別是要做好企業業務層面風險管控工作,防止各類風險問題的出現。例如,在采購環節工作開展中,會出現不同風險問題,為實現對風險問題的有效控制,可以創建采購申請制度、詢價制度、采購合同管理制度、訂單管理制度等,如此采購工作的規范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障,促使各項采購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同時,安排專業采購人員,按照標準規定落實采購工作,避免在采購工作中各類問題的發生。對于生產經營環節出現的風險問題,需要做好生產成本控制工作,在企業生產計劃調整中,要結合企業存貨情況、銷售情況開展;針對銷售環節的風險控制工作,同樣需要工作人員能夠加強重視程度,在這一過程中,要將創建完善市場信息管理制度、產品銷售計劃管理制度等作為重點工作,實現對各銷售環節工作的有效控制,推動銷售工作的高質量完成[6];在財務風險控制工作的落實中,需要做好融資投資管理工作,使得企業籌資結構能夠得以改善,并對財務杠桿進行合理應用,使得負債結構合理性、負債期限合理性可以得到保障。與此同時,要做好投資項目可行性論證分析工作,根據經營管理具體情況落實資產管理工作,分析應收賬款情況、存貨情況以及固定資產情況等,使得財務管理工作規范性可以得到保障。
內控體系建設優化工作,是企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點工作。針對該項工作,企業要加大重視程度,做好內控活動管理,制定并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促使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可以得到正確的引導,推動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