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芳律師事務所 劉嬪
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將經營效率提升和市場競爭力強化作為焦點,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需要國有企業以正確的視角去審視重組并購,確保國資結構不斷優化。從這個維度來看,正確審視當前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現狀,思考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趨勢、模式和挑戰,可以以更加正確的視角去面對國有企業并購重組問題。
對于國有企業并購重組案例進行歸結,梳理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趨勢和特點,發現可以將其歸結為幾個方面:其一,并購重組的思路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橫向并購為例,這是國有企業主營業務強化的重要路徑之一。主要是指關注于同行業企業資源的整合,確保品牌優勢,渠道優勢得以發揮,以便提升主營業務的市場占有率,使得經營規模不斷提升,引導規模效應和協同效能發揮到極致。還有的會選擇以縱向并購的方式來進行,可以使得產業鏈得以打通。比如中糧集團,樹立全產業鏈戰略。還有五礦集團以礦產貿易為主導,實現上下游行業的并購,使得自身的業務結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得以提升。在這樣的并購重組過程中,企業的成本在下降的同時,協同效應也發揮出來,市場支配素質也不斷提升。還有的會以跨界并購的方式來進行,依靠這樣的模式,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或者實現資產的置換,這樣可以快速地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得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其二,并購重組的特點開始朝著更加鮮明的方向發展。大型跨國企業或者大型股份制企業在此過程中會占據主流地位,金融嵌套式并購的發生幾率也比較高。在此過程中,并購重組多數會以橫向并購為主導,比如寶鋼武鋼之間的合并,在合并之后成為全球第二大鋼鐵企業。從并購方式來看,海外并購中會以直接收購標的方股權或資產的方式來進行。其三,并購重組的趨勢也展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最近幾年我國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提升,尤其在黨中央提出對應引導性政策之后,并購重組的發生幾率在不斷提升。從最近幾年大趨勢來看,此方面的活躍度處于上升狀態,重組并購的規模也在提升,其中跨國并購的數量在增加,單筆并購規模也在增加。從國有企業并購重組類別來看,國內并購為主導,跨國并購為輔助,形成新的國有企業并購重組格局。
國有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的過程中,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國際國內市場經濟形勢做出研判,然后選擇合適的并購重組模式。從眾多國有企業并購重組案件分析來看,可以將其歸結為如下幾種模式:
同行業的國有企業,往往有著相同的市場,需要進入到激烈競爭的格局中去,在此過程中企業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去進行宣傳營銷,這樣才能夠使得自身的市場份額得以提升。為了規避這樣的行業內耗,會以強強聯合的模式來進行優化,比如中國南車與北車以合并的方式,組建中國中車,由此使得生產經營成本進一步降低,驅動市場地位不斷提升,實際的競爭力也相應提升。在國際項目競標時,兩者不再是競爭對手,而是在協同基礎上形成更加好的競爭素質,以面對國際市場的沖擊。類似于這樣的強強聯合模式的案例還有很多,這種模式,既可以確保協同效益得到全面發揮,還可以取長補短,使得產品的結構得以優化,實現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在國有企業并購重組案件中,強強聯合的發生幾率是比較小的,多數都是在強弱不均衡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很多國有企業的并購重組,會以強弱權聯合的模式來進行。也就是說一些實力比較弱的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優勢,而另外一些國有企業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但是在創新方面有短板,這樣就可以以強弱聯合的方式來進行重組,由此確保彼此的優勢得到互補,改變弱勢企業的地位,使得強勢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比如中國船舶和中國遠洋,就是依靠大規模整合的方式來進行優化的,由此依靠優質企業,盤活存量企業,引導經濟朝著可持續的方向進展。
部分國有企業經營內容比較單一化,并且處于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態,在國際化競爭的格局中,這樣的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就可能影響到其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就需要進入到產業升級格局中去。在此過程中部分國有企業就依靠自身的資本優勢,實現跨行業并購重組,進入到多元化發展格局,由此實現經營風險的分散,使得盈利空間不斷拓展。
部分國有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的時候,會以產業鏈整合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引導國有企業朝著縱向一體化的方向發展,產業鏈條得以延展,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由此使得國家的利益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進展。以中糧集團為例,其就將產業鏈完善作為戰略焦點,積極并購了蒙牛、萬威客等食品企業,實現自身產品鏈條的拓展,這樣就使得上游與下游的融合性得以提升,產品的類別不斷豐富,食品安全體系也可以更好得構建,由此引導國家的糧食安全進入到理想的狀態。從當前來看,中糧集團不僅僅參與到糧食貿易中去,還參與到地產酒店項目、生物能源項目、金融產業中去,由此使得空間產業鏈展現出橫向一體化的特點,企業產業鏈之間可以更好地進行交互,企業的整體效益也因此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國有企業在進入并購重組的過程中,有的的確可以起到良好的并購重組效益,但是也有不少錯誤的決策,由此影響到實際并購重組效益的發揮。尤其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越來越復雜的背景下,國有企業并購重組工作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其集中體現在:
部分國有企業在改制的過程中,擔心被并購,然后盲目參與到并購中去,希望依靠這樣的方式實現規模的拓展,但是卻忽視了并購風險的管理和控制,頻繁地使用并購手段,繼而使得投資出現更加多的失誤,甚至因此陷入到嚴重的財務危機。比如中鋁公司在2010年-2012年快速完成了兩個項目的收購,導致財務上出現了11.46億元的虧空,并且還查出在實際投資中存在違規的情況,繼而使得股市處于嚴重動蕩的狀態,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這就是在并購重組中盲目進行并購的惡果。對此要樹立風險管理意識,懂得在實際并購的前期做好全面調研,確保對并購重組的效益全面評估,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進行并購重組方案的部署實施。在實際并購重組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風險的識別,依靠這樣的方式確保投資方案朝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這樣也可以有效地規避出現盲目并購的情況。
在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會發揮一定的作用,這是因為很多國有企業往往屬于國資委、地方國資委、地方政府管理,其中牽涉到的利益比較復雜,中央和地方證券分權體制下,實際的利益關系會朝著更加失衡的方向發展,對于部分地方政府,地方國有企業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大戶,國有企業如果參與到并購重組中,就可能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造成沖擊,也會影響到地方官員的政績,如果這樣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就可能使地方政府成為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阻力。比如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重組哈飛汽車和昌河汽車的時候,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當地政府的復雜關系,導致實際的并購重組最終失敗。對此,應該學會從我國行政架構的角度入手,關注利益的合理分配,確保能夠以雙贏為目標,實現并購重組方案的生成,以確保實際的并購重組方案可以有效地貫徹執行下去。
在國有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也會選擇以跨國并購的方式來實現并購重組。在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也出現了不少的失敗案例,這些案例中,有的是因為并購決策存在風險,有的是因為融資方向出現偏差,還有的是重組并購方案不合理。從微觀角度來看,在此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風險集中體現在:其一,企業與并購標的之間信息不對稱,企業可能因此做出錯誤的決策,此時并購決策風險就會提升;其二,并購方國際金融運作處于不理想的狀態,實際的審批和資金流動周期比較長,在此過程中企業周轉如果出現問題,就可能陷入到財務危機中去;其三,并購之后,在文化和管理方面難以融合,這樣就使得管理難度得以提升,并購整合的效益也因此難以有效發揮。對于這樣的問題,需要樹立風險管理意識,懂得積極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去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確保可以做出科學決策,并購完成后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文化或者管理機制,確保并購整合的效益得以發揮。
綜上所述,對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問題,需要以更加理性的視角去審視,在此過程中懂得進行并購重組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確保并購重組模式中可以使用針對性的管控方案,這樣就可以引導國有企業并購重組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