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鈺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渭南 714000)
高職院校的生源情況除了傳統的普高統招,近幾年尤其以單招學生為主,還輔以擴招等形式,生源的多樣化推動了高職學校的協調高速發展,同時,生源的多樣化也暴露出諸多的問題,比如學生在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養成、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差異性,這些都給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隨著這部分青年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他們在諸多方面需要盡快調整和適應,在全新的校園環境內肯定也會面臨各種全新的問題,而這時心理承受能力弱、適應性差的學生在這個時期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方面的問題。因為他們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高職院校在這方面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良好心態的培養,學生極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隨之而來的先是學習方面的自信心欠缺,之后人際關系也會相對緊張,最終學生在面對就業這個大問題時也會出現焦慮感,導致一系列心理方面情況的出現。
(1)首先,單招學生未經歷過高考,這部分學生在入校后會因為自己的成績、身份與他人不同而感到不太適應或者產生輕微的自卑心理,這將影響到個體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其次,高職學校的專業設置、教學進程、二課活動等均與高中學校或中職學校有較大差異,學生進入校園后,在適應課程方面同樣面臨著很大挑戰,這也同樣會影響個體的適應情緒以及心理狀態。再次,學生缺乏對情緒的管控和調節能力,隨之出現一系列情緒問題,如考試焦慮、人際關系焦慮等多種狀況,在進入新環境后依然會伴隨個體,并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
(2)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入學現階段正好處于青春期,他們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在心理上都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但還是有不少學生在戀愛的過程中表現出某些人格缺陷,或者難以約束自己的行為等等。他們的生理、心理尚不夠成熟,而且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學習目標較為模糊,同時缺乏積極向上的動力,尤其在懵懂的戀愛中一旦受挫很可能會表現出極端的行為舉止。
(3)青年大學生是網絡的主要受眾群體,網絡雖然為大家在學習和生活上提供了諸多便利,但也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就拿高職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因為受網絡的影響,在很多行為表現上都帶有網絡的影子,如果在大學這個階段不能正確運用網絡來輔助學習,而是打游戲或者聊天,那么這部分學生已然失去了正常的作息規律和人際交往能力,隨之會伴隨心理承受能力差和學習情況不理想等諸多問題。
(4)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性格方面明顯存在自我意識太強、團結協作意識淡薄等現象,這些現象都是90后、00后身上最明顯的特征,這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一旦遇到挫折,或者沒有得到別人的關注,那么敏感、緊張、焦慮的細微情緒就會出現,而且在平時的行為習慣、做事態度上,他們有時不會先考慮集體的利益,而是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為先,在和同學的交往中如果遇到矛盾,他們中的有些人不會通過正常的渠道去尋求幫助、化解矛盾,有時甚至會將矛盾激化。當面對陌生人時,還會存在社交恐懼等問題,諸如此類人際交往的障礙問題,都會影響到學生以后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5)高職院校的學生主體逐漸以獨生子女為主,他們在做事和做人方面的某些價值觀念是相對利己的,多數同學作為家里的掌上明珠,從小到大一直都處于家庭的重點關注之下,所以在進入大學之后,獨立處理問題時或面對抉擇時,明顯表現出沒有自我決斷能力,或者承受各方面壓力的能力較弱,以及缺乏安全感。雖然上大學之前也經歷過各種考試的錘煉,但在很多方面仍然不太成熟,人生經歷還尚淺,還未遇到過太多的挫折以及風雨的洗禮,從小到大,父母給予的保護和溺愛過多,這些都使得他們的心理越發脆弱。
(6)高職學生在進入大學校門之后就會發現他們之前的學習、生活和眼前的大學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從某種角度而言,大學生活相對之前的高中生活更加自由,個人能力發揮的空間也更大,但如果他們不能自律的去管控自己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迷失自我,感到前途渺茫,整天無所事事,受到消極思想的影響比較大,這種消極不僅表現在學習上,也表現在生活上。
全面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配備,已成亟待解決的問題,除了專業隊伍的加強,還要聯合各二級學院以及輔導員的力量,以及家校和學生本人的合力體系構筑,綜合校內外多種資源,加強心理咨詢等各項工作的協同開展,面向所有年級學生,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強化育人合力,建立健全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不斷加大加強對潛在心理危機學生的排查力度和頻次,提升危機干預工作的精度和準度。推進高職院校逐步建立起一批專業、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1)加強專業培訓,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要加強輔導員在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領域的深化學習,并且了解和把握校園心理咨詢過程中較常見的普遍性問題,強化存在心理障礙學生的識別和處理程序,做到分類指導,切實幫助問題學生能夠養成良好心態,逐步完善健全的人格品質,讓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環境。
(2)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克服自卑心理,重塑自信心并能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創造價值,服務社會。在實施過程中可采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且學生易于接受的活動,比如通過開展切實有效的校園心理咨詢工作,尤其是個體咨詢,再以團體輔導或主題班會教育等方式呈現在學生中間。引導他們正向看待心理咨詢,因為校園心理咨詢其實就是一種加強師生溝通交流的途徑,在咨詢過程中,溝通和理解是雙向的,它能夠幫助有困惑的學生排解煩惱,疏通心情,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準確地審視自己的短板,釋放自己的長處,也能讓他們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在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時,更是促進了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全面發展。
(3)善用朋輩心理進行輔導,這也是在不斷的實踐下發現的一種很有效的心理輔導方式,更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力量。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有他們特有的矛盾,一方面,他們更愿意和身邊的同學朋友去交流傾訴,也愿意通過這種朋輩關系疏解自身壓力,那么作為我們老師來說就可以發揮班級心理骨干成員的力量,去引導這部分有咨詢需求的同學,和他們產生共情心理,改變他們原來認知方面存在的某些偏差,以及對身邊事情的消極抵觸情緒和處理事情的錯誤行為反應,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這部分學生還可以通過朋輩輔導的方式交到更多朋友,參加更多社團組織,或者聯系加入自己的老鄉會,獲取勤工儉學等的各種信息,這些都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環境的適應性。
(4)學校采用不同形式加強和擴大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以及范圍。可以在校報上開拓心理專欄,也可以在學校或者學工部網站上增加心理板塊,還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等渠道普及專業知識、開展心理講座、舉辦心理情景劇展播等不同形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心理調適,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培養他們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
(5)在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從班主任,輔導員,再到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定期對學生開展心理測評工作,然后對評估數據進行分析,以評估結果作為心理健康干預工作的重心,對高危人群進行重點約談并持續動態干預,做好記錄并給予專業的調節和疏導,不讓問題進一步擴大直至惡化,對于特殊學生還可以推薦到專業的心理醫療機構進行更加全面的檢查治療,幫助其解決各種問題。
(6)高職院校還要構筑和拓寬學校與家庭交流的體系與渠道。對于青年學生來說,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三者合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父母的身教言傳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是最關鍵的,這種形式的教育能夠更好的幫助青年學生完善人格品質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擁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質,還可以通過家校共建的聯系方式,非常便捷地了解學生的生長環境、家庭情況,家校共同配合來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家長也在這個過程中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給學校的管理工作帶來更大的幫助。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就要將新時代對青年學生的價值引領、素質教育和知識傳授等要求相統一,努力通過自己的專業水平、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為新時代大學生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讓青年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上遇到困難時都能夠依靠自己的勇敢和自信去克服困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