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運強
(廣州市黃埔區新莊小學 廣東·廣州 510000)
當前,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各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其中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科目,其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而為了使得其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并有效地加強學生素養的培育,那么教師就應該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去,以此讓小學生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實現優秀素養的形成。
在我國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則會對人們的言行產生重要的引導作用,有利于人們的文化素養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F如今,已進入了網絡時代,在網絡上紛繁復雜的信息的沖擊下,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更好地保證學生所受到的教育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那么教師就必須將傳統文化與各學科教學進行融合,同時道德與法治這一科目開設的主要目標也是為了實現小學生自身品質與道德的提升,而這也就與傳統文化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去,并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學生就能夠在傳統文化的引導下不斷的實現自身素質的提高,而且也可以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其特別強調了自身品德的重要性,人們只有具備了較為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如此一來,其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夠獲得信任,進而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為社會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而通過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與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結合,就可以更好地保證學生品德的培養,進而也就可以為社會源源不斷地提供具有較高道德素養的人才。
小學生年齡較小社會經驗不足,并且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而且在這一階段也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全面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通過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習中對傳統優秀文化進行了解,可以有效地推動其正確三觀的樹立。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金錢觀、物質觀等不良風氣都會對小學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如果能夠將中華傳統文化作為自己思想上的指路明燈,那么學生就可以在明確的精神追求下不斷進取,努力實現自身價值的發揮,進而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展。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各學科教師也不斷地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進行探索,而這其中情景教學法則是一種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以及課堂趣味性的方法,所以教師就可以借助教學情景的營造來進行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結合,進而讓學生更加輕松的對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進行掌握。通過對部編版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內容較為理論,學生在這種抽象的知識的學習中往往會感到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法,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需求進行結合,這樣學生在相應的情景中就能夠更高效的實現知識的接收,同時其也會對教學內容產生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除外,教師在進行情景教學法的使用時必須與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充分的融合,如此一來情景教學法的作用才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對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掌握,進而積極地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例如,在進行《中華民族一家親》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可以向學生播放《愛我中華》這一首歌曲,這一首由宋祖英演唱的歌曲,其既有著較高的傳唱度,而且也是一首較為經典的主旋律歌曲,所以大部分學生往往都較為熟悉。與此同時,這首歌的旋律較為歡快,學生通過進行聽歌,其愛國情懷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激發,如此一來這節課的德育教育目標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達成。除此以外,在《中華民族一家親》這一教學內容中,其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實現學生愛國精神的培育,在這首歌曲的影響下就可以有效地營造一個愛國的情境,進而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就可以更加輕松地進行知識的掌握,并且也可以有效地激發其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的精神。在以上這一系列過程中,教師通過利用歌曲來進行教學情景的營造,學生在相應的情景中其愛國精神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激發,其就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接收,有利于其素養的培育。
在當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影響下,人們的生產生活的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人們進行信息獲取的方式也出現了很大的改變。相較于以往傳統的參考書籍、報刊等較為低效的方式,通過使用網絡人們可以更加迅速便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而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小學教學中去,學生進行知識獲取的效率就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對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效地利用,以此來更高效地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實踐表明,如果能夠有效地進行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往往就可以得到有效地加強,而且其也可以對教學內容以及傳統文化產生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有利于其核心素養的培育。
例如,在進行《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使用多媒體設備,將自己在備課時所查找的有關環境污染的視頻進行播放,并對現如今較為常見的污染物進行介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視頻的觀看就能夠對白色污染產生一個形象的認識,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對內容為塑料制品的相關圖片進行展示,進而引導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塑料制品對環境所造成的嚴重污染。最后,則可以對描述人們日常在環境保護上的不良行為的視頻進行播放,這樣學生當看到人們在外出郊游或時飲料瓶隨手丟棄,在上學放學的途中將食品袋隨手扔在馬路上等畫面時,其就能夠有效地認識到隨手亂扔垃圾對環境保護所造成的嚴重不良影響,進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范,做到保護自然愛護環境。在這一系列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學生在更加形象具體的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就會對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愛護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產生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而且相較于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而言,學生也可以更加深刻的對愛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行認知,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也保障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小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如果能夠大量地進行各種書籍的閱讀,那么不僅可以實現知識面的拓寬、視野的拓展,與此同時也可以從書籍中獲得各種經驗,這也將會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為了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地進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那么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相應的讀物,以此讓其在課余時間通過閱讀得到精神上的豐富,而且如此一來也可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其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
例如,在進行《古代科技耀我中華》這一內容的教學,可以發現其教學目標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對我國古代的科技進行了解,進而使其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而為了更有效地對學生的認知進行深化,使得其對我國的科技、中醫藥、天文等各方面的發展產生一個深刻的認識,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時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豐富外,還應該為學生推薦相應的讀物,以此對我國科技文化的發展產生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天工開物》這本由明朝的宋應星所做的書。在這本書中較為全面的對我國古代的發展成果進行了介紹,所以較為適合作為學生的課外讀物,進而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全面的對中華民族的科技發展史進行認識,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優秀素養的培育,教師可以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一定的利用,將其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去,如此一來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深化,而且在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調動,有利于推動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樹立,也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