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潔 盧鍇鋒 施 曼 李玉紅 陳建雙 肖麗君
(承德醫學院 河北·承德 067000)
醫學院校要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促進醫療事業持續發展,醫學人文教育是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其應與醫學科學教育有機融合,才能有利于醫學學科的完善,推動社會的不斷前進。
醫務工作者能否恪守醫德,秉持治病救人的初心,有賴于醫學人文素養的培育。醫學院校應充分發揮文化的育化作用,將課程思政作為德育工作指導方針,不但要注重醫學專業技術知識與實操技能的培育,還應同時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的提升,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醫學高素養創新人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但是醫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育工作如果僅依賴于醫學人文相關課程單打獨斗是遠遠不夠的,亟待拓寬育人渠道,創新德育載體,在基礎醫學專業課教學中深挖思政點,有機融入醫學人文素養的培育,打破醫學人文課教師“單兵獨馬”的困境,將醫學人文素養培育工作從“專人”轉向“人人”,真正實現“三全育人”,建立富含醫學教育特色的人文素養培育新模式。
病理生理學作為一門研究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和機制的綜合性科學,是醫學專業課程中重要的溝通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核心課程,其根本任務是闡明疾病的本質,為學習臨床課打下夯實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大量的臨床病例,在傳授專業知識時,培養學生能對疾病做出精準判定,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的同時,溝通技巧、人文關懷、責任意識的培育也極為重要,有助于培養新時代仁心仁術醫學才干。
現將本教學團隊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醫學人文素養培育的措施和方法做一總結、分析。
我國醫學教育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思想政治與人文關懷教育,設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式與政策、大學生心理健康、醫學倫理學、衛生法學、醫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但由于醫學專業課程門類繁多,內容繁雜,學生更注重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忽視了人文課程的重要性。146份問卷調查顯示,50%的學生認為醫學專業技能培訓比醫學人文素養培育更重要,75%的學生認為醫學專業課程可以提高醫學人文素養培育。病理生理學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將醫學專業教育與人文素養培育有效交融,是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路徑。
育人者應先自育,教育者應先受教。作為一名病理生理學專業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人文素養,精湛業務能力,高超育人水平去培育每一名學生。因此團隊教師通過外出學習和校內交流探討不斷加深對課程思政及醫學人文教育的認識,對如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如何更好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培育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切實提高醫學人文教育能力,逐步推進思政建設。
病理生理學作為基礎與臨床紐帶學科,著重研究疾病的發病機制。其本身蘊含了唯物辯證法、“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理論聯系實際”的唯物思想以及“以人為本”的人文素養等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在備課、鉆研教材的同時,持續深化對課程思政、醫學人文素養培育的理解和挖掘,依據病理生理學專業特點,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將課程教育與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職業素養等方面教育相融合,積極撰寫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案例匯編,構建病理生理學人文培育資源。如在講病因學理化性因素電流致電擊傷時,可引入電擊傷急救和護理知識;在《呼吸衰竭》這一章講授時,引入“逆行者”等真實案例,號召醫學生學習他們果敢堅毅、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講急性呼吸道阻塞時,引入及時正確施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知識;在《休克》這一章講授血量丟失時加入急診科護士在一場校車事故中面對自己女兒一眼轉身離去搶救其他傷員的責任意識,在講述臨床防治原則時引入無償獻血知識,號召同學們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培養無私奉獻的精神;在講心力衰竭時,展示馬拉松賽途中男子心臟驟停,跑友緊急進行心肺復蘇的視頻,培養醫學生救死扶傷的醫學人文精神以及應急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等。
病理生理學不但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同時還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在實驗課教學時,教師向同學介紹在動物實驗中應遵循的減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優化(Refinement)的3R原則;實驗動物的抓取手法應規范;動物麻醉時應嚴格遵循麻醉指征判定,以減輕動物的疼痛;手術過程中應遵循模型復制機理,嚴謹執行每一個操作步驟,珍惜實驗機會,及時準確記錄、分析實驗結果,處死動物應遵循安樂死原則,可采用過量麻醉劑方法;實驗報告書寫時要求客觀、真實??傊處煈⒅匮詡魃斫?,關愛動物,進而讓學生學習關愛患者、敬畏生命,從而進一步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
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與課程的深度交融與革新,智慧教學全面鋪開,醫學專業課教師積極創新信息化條件下,借助于微信、超星學習通等網絡教育教學平臺,開創多元化教學手段,如選擇學生關注的醫患矛盾案例、社會焦點事件、臨床典型案例、最新醫學理論、診治指南等,以鏈接、微課等方式呈現,注重引導學生討論,這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自由泛在學習形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不但使醫學科學教育得以延伸,且使醫學人文教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真正滲透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我們教研室一直積極探索課程思政新途徑,第二課堂是課程思政的積極實踐,和課堂理論知識聯系,鼓勵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如鼓勵同學們參加“病理生理學專業知識競賽”、“機能實驗學操作技能競賽”,本著“以賽促學,以賽強技”的理念,著力強化學生的專業價值觀,喚起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助于進一步拓實其專業職業技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為將到來的臨床知識的學習和臨床實踐奠定堅固的基礎。課外聯合學校臨床技能教師、學生社團、社區、中心血站等開展開展急救技能培訓、醫療保健知識宣傳、血壓測量、心音聽診義診檢查、義務獻血等活動,在各類活動中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理解運用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增進團隊合作意識、進一步增強核心價值觀的培養。
隨著思政元素、醫學人文教育的融入,病理生理學,課程評價方式也隨之發生變革,在考核過程中不單單關注期末測試,還加大了對過程性考核的關注,將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包括學習態度、交流能力、團隊協作等納入到課程評價的體系之中。建立實施教師評價學生、學生評價老師、自評、互評的多主體、同參與的評測制度,評價兼顧學生的合作精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人文關懷等。過程性考核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評學生綜合素質,使教師和學生均能認識到人文與專技在教育過程中同等重要。在對2018級146名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發放的關于“病理生理學教學中融入醫學人文素養的培育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的結果中顯示,92%的學生認為有利于激起其對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95%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專業課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90%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實驗操作技術的掌握,89%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溝通能力的有效提升,87%的學生認為有助于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91%的學生認為有助于基礎與臨床的融合滲透,92%的學生認為有助于醫學人文意識的提升。
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融入醫學人文素養培育的實踐,促使專業課教師在關注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更加關注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有助于提升專業課教學能力、思政人文育人意識和能力,對學生潛移默化,激起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有效促進學生職業責任感,全方位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力求將學生培養為才德兼備的新時代卓越醫學才干。在教學中融入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有益嘗試,力求使人文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可成為學校思政工作的發展有益助力,形成人人有思政、門門講人文的良好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