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映霞
(云南師范大學數學學院 云南·昆明 65009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發揮出各類課程的育人作用,讓各類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來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形成全課程育人的新格局。數學是高校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課程的跨度非常大,并且課時比較長,作為數學教師也應該深刻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育人作用,要充分發揮出數學學科的育人作用,將思政教育靈活融入到高校數學教學中。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是為了落實立德樹人而提出來的要求,具體是指讓高等教育中的各類課程都發揮出思政政治教育的價值,利用各類學科的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來滲透思政教育,引領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當前高等教育體系中要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課程育人的育人體系,數學教師應該積極響應這一號召,深刻認識到自己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成為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引導者,同時還應該發揮出育人作用,成為學生價值觀念的引領者。
(1)將思政教育融入到高校教學中能夠更好地踐行立德樹人。教育是國之大計,而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落實和踐行立德樹人,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教育目標。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是讓各類課程成為育人主渠道的一種有效的舉措,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實現知識的傳授,同時還重點引領大學生的價值觀,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來實現立德樹人,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為了更好地讓大學生為社會、國家的發展而奮斗,就一定要讓大學生能夠認同中國共產黨,擁護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因此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僅僅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實施思政教育還遠遠不夠,這就需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類課程的教學中,形成全員育人、全課程育人的良好局面。
(2)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不言而喻,當前各大高校都在積極探索怎樣來更好地貫徹思想政治工作,而將思政課堂融入到數學教學中,能夠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各學科教師的力量來強化思政教育的作用。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并不是簡單地在課堂上滲透一些思政教育方面的內容,而是要形成系統,這就要求教師要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對專業教材進行適當修訂,制定系統、科學的教學計劃,將思政教育能夠有效融入到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和學科體系中。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能夠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貫通,加快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深化課程思政的落實。
(3)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徑,課程思政的提出要求每一門學科都要發揮出育人的重要價值,而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的實現并不是某一個部門或者是某一門學科的事情,而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所有的教師和課程都要發揮出育人職責和功能。作為數學教師也應該深刻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育人職責,要積極配合相關的部門和要求來開展教學工作,最終形成“三全育人”的格局。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將課程思政看成是踐行和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措施,讓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依賴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主渠道,而是將所有的課堂都變成思政教育的有效渠道。
一直以來,高校數學都是各類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具有非常強的工具性。但是近年來我國的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不斷發展,這導致高校數學的相關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功能越來越微小,而大學生畢業之后極少部分的學生會研究數學,在以后的工作中會高數高等數學知識的學生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小,這個比例不到30%。這樣導致高等數學的實用功能變得非常小,導致很多大學生都對數學學科不重視,或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對數學學科產生群體性焦慮,不僅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時變得非常迷茫,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變得比較迷茫,不知道怎樣來教、教什么。而課程思政概念的提出要求全體的教師都積極參與到育人中,各類課程也要發揮出育人的重要價值,這就給高等數學課程的定位提供了新的方向,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數學學科隱含的思政教育內容,將數學的方法、思想等上升到方法論以及世界觀的高度,引導學生將數學研究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應用到現實生活和學習中。作為高等數學的教師,可以將數學學科定位為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通識類的課程。核心素養當前成為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以此為導向來開展教學,核心素養關于學會學習、科學精神、實踐創新等方面的要素都可以通過數學學科來實現。
對于教師來說,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會最終影響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的選擇,所以教師一定要將立德樹人、核心素養等的培育目標納入到數學教學目標體系中。高等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要思考培養怎樣的人,將數學學科定位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通識類課程之后,教師要將三全育人融入到數學課程目標中,借助數學學科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底蘊、實踐創新能力以及責任擔當等。數學學科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數學文化,借助這些數學文化能夠實現以文化育人的目的,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另外數學學科中的數理概念等知識也和人性品質有著緊密的聯系,高等數學知識非常精妙和深奧,數學理論的推導也非常復雜,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擁有創新精神、刻苦鉆研的攻關精神,這些都和學生的成長、成材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可以適時滲透思政教育,讓學生在面對困境和困難時要擁有刻苦鉆研的攻關精神。數學還具有嚴謹性,體現了科學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品質,這些品質也會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精神、求真向實的理性思辨能力等。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并不是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課堂時間來開展思政教育,而是要深入挖掘數學學科蘊含的思政元素,挖掘數學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資源,重新確定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要發揮出數學學科的育人作用,讓思政教育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有良好的切入點,還要求要對高校數學課程的內容體系進行革新,使其適應課程思政的要求。以往的大學數學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概率論、線性代數、微積分等,其中微積分的內容為主體,教材基本是通過文本的形式來呈現相關的數學知識,內容非常抽象,導致很多學生都對數學學科缺乏興趣。另外大學數學課程基本都是以必修課的形式開展,學生基本都是被動接受相關的知識。而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就要求教師要從思政教育的角度來對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讓數學教材的內容更加豐富、充實。
(1)首先是教學內容要更充實,不能只有相關的概念、數學方法、數學定理等,而是要融入更多的數學文化等相關的知識來讓數學內容變得更加鮮活。數學文化涉及到文化、哲學和歷史等方面的內容,數學和哲學也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數學教材中應該凸顯哲學的內容,比如介紹數學研究的來龍去脈、數學知識發展的前后衍變等,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能夠明白一定的哲學道理。此外,教材的調整還應該凸顯數學學科和其他文化分支的聯系性,讓學生感受到人類文明發展中數學的重要意義。數學學科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等,在教材上要凸顯這些思想和精神等,比如增加數學實踐活動,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來將數學的思維過程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對數學思想進行思索,以此來啟迪學生的思想和思維。另外還應該在數學教材中弘揚數學精神,通過數學家探索的過程等內容,借助數學精神來助力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2)除了要讓大學數學課程的內容更加充實之外,在數學課程的設置上也應該更加靈活,比如除了高等數學的必修課之外,還可以設置相關的選修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來選修,比如可以增加《數學建模》、《數學文化》等相關的選修課,讓大學數學的課程體系更加立體。
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要體現在第一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滲透到第二課堂教學中,所以教師要積極構建第二課堂的教學平臺來滲透思政教育。比如可以開展學科前沿講座,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來打造能夠實現思政教育的精品課程,將數學相關學科的發展、應用、數學家的名人軼事、數學家追求真理和攻克難題的經典案例等融入到精品課程中,通過講座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滲透思政教育的內容。在學科前沿講座中可以設置互動問答環節,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相關的專家進行正面引導。此外,還可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座談和調研的方式來梳理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特點,然后針對不同的階段來確定數學教學體系融入思政教育的工作重點,引領學生的價值觀,適時滲透思政教育。
課程思政、三全育人等的提出要求高等數學教學中要滲透思政教育的內容,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形成系統化的教學體系,基于課程思政來重新定位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要將思政教育的目標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體系中,重構課程內容,增強數學學科的思政教育價值。另外,數學教師還應該構建鏈接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課程思政平臺,促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程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