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梅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119)
2012年,教育部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健康的體質和基本運動能力,是健康幼兒的重要標志,是發展的基礎”。2019年深圳的國際幼兒體育學會,著重關注幼兒體育發展與幼兒健康問題。體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之一,不失為一種良策,它不僅可以增強幼兒體質健康,還能促使孩子身體與心理全面發展,是一舉多得的選擇。幼兒時期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時期,也是心理身體成長的初始時期和關鍵時期,為更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體育鍛煉從幼兒抓起很重要。幼兒體育活動勢在必行,究其發展的制約因素,破其壁壘,顯得尤為必要。
以咸陽市12所幼兒園幼兒為研究對象,在實證調查基礎上,引用相關理論做指導,以具體咸陽市幼兒園幼兒的身體活動實際現狀為研究內容,通過網上調查、訪問和實地自身教學觀察了解目前咸陽市幼兒園幼兒的身體活動具體的實際的現狀,通過對咸陽市幼兒園幼兒體育活動開展的制約因素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幼兒體育活動發展對策或可行之策,以期促進幼兒體育的科學化、健康發展。同時,研究幼兒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問題與矛盾,促進開展適宜的幼兒體育活動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或許有益。
咸陽市是陜西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較為快速的地域。全區轄共有1鎮,居民常住人口50.8萬人。咸陽市作為中國首個封建王朝的都城,數千年前曾為中國的心臟。在這樣一個有著相對發展較好,經濟基礎夯實的區域進行研究,對中國幼兒體育的發展來說,有很好的普適性。
體育活動是增強學生體質的主要途徑,在體育活動的開展過中,培養學生個性特征與能力,對于幼兒園學生而言,體育活動是生活成長的重要環節。對咸陽市幼兒園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在所有調查的12所幼兒園中,有7所幼兒園有專門的幼兒體育課程設置,另外5所幼兒園只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活動,沒有體育課程的規范制式,單純的以陪孩子玩鬧、游戲為目的。眾所周知,游戲只能算作是體育教學的繼續和補充,就算是針對幼兒這類特殊群體,也萬不可以游戲替代體育課程的教學。在7所設置有專門的幼兒體育課程的幼兒園中,又對幼兒園是否能經常開展體育方面的教研活動、幼兒園是否制定了明確的幼兒體育活動目標以及對體育活動的開展是否有明確的評價標準等體育活動開展質量的相關情況也進行了調查。總的來看,7所設置有專門的幼兒體育課程的幼兒園開展的體育活動課程是很不錯的,但還有5所幼兒園未設置專門的體育課程,在全國同比例的計算下,仍是幼兒體育發展的一大困境。
體育器材是各樣器械、裝備與用品的總稱。體育器材與運動的關系可以概括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體育運動的普及加之運動項目的多樣化使得我國體育器材的種類、規格等都進一步得到發展。反而言之,質量優良、安全可靠、性能穩定的體育器材保證了競技比賽在安全和激烈的環境下進行,同時,也為運動員運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場地與器材是體育活動進行的物質基礎與保障,關于體育活動場地、器械使用情況也值得關注。12所幼兒園所使用的幼兒體育活動器材包括小車、蹺蹺板、高蹺、平衡木、滑梯、攀爬架、跳繩、各種球類,還有小輪胎與沙地等等。調查之后發現,在幼兒園中騎小車、蹺蹺板、踩高蹺成為幼兒的主要體育活動,相應,這些體育器材也被更多的使用。
運動頻率在運動訓練學中表述為每周鍛煉的次數。最合適的運動頻度應控制在前一次鍛煉的效果消失之前,如此循環,每次鍛煉效果會呈現積加的效果,進而達到提高活動能力。否則,運動間隔時間過長,運動訓練無連續性,難以取得高效持續的健身效果;間隔時間過短,容易產生肌肉持續性酸痛、疲勞和某些疲勞性運動創傷。運動訓練規律在幼兒體育活動中,應積極了解并嚴格遵守,科學鍛煉,預防疲勞與損傷。問卷調查運動頻率在一周體育活動時間1-2次的比例最大,達到了四成左右,而一周體育活動0次與3-4次的比例相當。
每次體育活動進行所使用的時間,針對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適宜標準。幼兒這類特殊群體,自我認知、運動系統發育并不完全,對運動時間、運動強度應有嚴格的適量控制。幼兒的體能消耗較快,在調查中6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的比例達到了16.51%,一個小時以上的高強度運動會不會導致幼兒的運動性疲勞的發生,這值得我們深入了解與探析。30-60分鐘的運動時間占33.94%,0-30的運動時間比例為26.61%。運動時間、強度與頻率是體育活動開展中尤為要把控好的重要一部分。
針對幼兒園管理層即幼兒園園長,本人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訪談,了解到5位園長都非常喜歡體育運動,也都認為幼兒體育相對于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但對幼兒園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滿意程度都表示一般滿意。其主要原因匯集園長的表述意為專職的體育教師師資從根本上的缺乏;科學合理的專門的幼兒體育教材的稀缺與正確選擇有局限性;體育活動與體育課程教學計劃的形式主義;專門性的幼兒體育運動器材的缺少等等。關于幼兒園領導重視體育活動開展的程度,其中,園長完全贊同并且非常重視體育活動開展與基本贊同且積極舉辦體育活動的比例共達到90%以上。調查發現部分家長對孩子參加體育訓練的態度,是積極的支持。認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在的孩子課業本來就比較繁重,所以更要把身體養好才能更好的做好學習的基礎工作。同時認為體育活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從小熱愛體育活動,必須讓他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孩子的體育運動對于中國家長來說意味著給孩子以后一個更好的保障,因為只有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那么孩子以后才能夠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才能夠在社會上立于不敗之地。如果身體非常差的話,那基本上什么抱負和偉大的志向都不可能有了。也有部分家長提出問題,家長擔心幼兒受傷,建議教師應該好好研討一下組織幼兒的戶外活動,如果有必要的話,需要多名學老師看護好學生,主要的擔心還是來源于安全的考慮。
教師對學生來說是傳播者、啟迪者、陶冶者。正是教師職業的這些特點,要求教師要努力做到“學深為師,品正為范”,同時,也要不斷地學習,積累自己。幼兒園老師在調查中的基本情況,從關于認為幼兒參與體育活動重要性、是否學習過幼兒體育課程理論知識、是否參加過體育教學專門的培訓以及是否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等四個維度進行分析。認為幼兒參與體育活動重要的比例是完全符合的情況為最多,46.79%。曾學習過幼兒體育課程理論知識占比85%。參加過體育教學專門的培訓以及掌握一定的體育基本運動技能的比例依次為84.47%、83.48%。分析可知,沒有參加過體育教學專門的培訓以及沒有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的還有一部分教師,這部分教師多是沒有體育基礎。
我們可知制約幼兒體育活動主要因素有八個維度,依次為家長方面家長支持度;幼兒園方面缺少體育資源、體育活動條件的有限性、經費投入的不足;學生本身對活動開展的內容不感興趣、缺少觀摩的機會、沒有得到老師細致耐心的講解和對器械使用的不熟悉;以及教師方面缺少培訓的機會,去學習和更新幼兒體育課程理論知識與體育運動技能。依照上述制約幼兒體育活動主要因素八個維度劃分為四個方面,根據問卷中受訪者對相應的選項進行排序之后得到的均值,其大小反映了相應因素在問卷填寫人心中的認可程度。制約因素排在首位的是家長的支持度,這說明在目前形勢下,影響幼兒體育活動的主要阻力來源于幼兒園家長。緊隨其后的是幼兒器械使用的情況,不敢嘗試等原因造成幼兒對器械使用不熟悉。幼兒園缺少體育資源、體育活動條件的有限性等有很高的認可度,可以說明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幼兒體育活動的發展。
3.2.1 加強“三位一體”的體育權力與體育意識觀念
在整個幼兒體育發展的進程中,和諧有效高質量的體育活動需要在父母家長—教師—教育管理者這“三位一體”的關系網的正常運轉下開展。家長對孩子參加體育訓練的態度,對活動環境安全的考慮及要求是源于安全需要的基本體現,但家長于教師在考慮安全相關問題的同時,也應意識到幼兒的體育權力,包括幼兒體育受教育權、體育游戲權和體育活動權等在內的體育權力運用與實現的問題。在這里提出建議,家長—教師—教育管理者“三位一體”中的角色應重新思考體育權力的實然性,在可控和相對安全下,給幼兒活動與探索的空間,讓幼兒體育權利的重新獲得的同時,提高體育健身意識,加強體育終身化的思維,促進幼兒體育穩步發展。
3.2.2 加速幼兒體育發展所需的基礎物質保障與身心支持的構建
幼兒體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基礎的物質設施、設備與條件必不可少,包括體育活動場地、體育活動器械、適宜且能引起幼兒體育興趣的體育活動內容以及多樣的體育活動形式等等。除此之外,幼兒園的老師要明確認識到幼兒參與體育活動重要性,并積極學習幼兒體育課程理論知識、參加體育教學專門的培訓以及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家長力求能陪伴孩子共同參與運動,身心同樂,增加體育樂趣與體育安全感,構建和諧氛圍。
3.2.3 加快幼兒體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開展幼兒體育活動是必要與可行的,在幼兒活動時,關注幼兒體質狀況,構建體制檢查與評價標準及科學方法。在關注幼兒身心發育的年齡特征基礎之上,拓展幼兒體育的內容與方法和幼兒體育教養策略。幼兒形態機能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社會特征研究是重中之重,以及對體育的內容和教材進行編寫與改進也尤為必要。幼兒體育鍛煉效果的檢查、幼兒體育活動開展質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都應繼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