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張蓮
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態環境是人類生活的大環境,是環保工作中的重點。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但是很多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加大了對資源的索取,給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推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開展環境保護工作成為當前時代發展的重點,環境監測工作作為其中的重點,是環保工作的信息來源,關系到環保工作的開展。
環境監測工作將生態環境作為監測的主要對象,對生態環境中的多項因素進行把握,包括一些動植物的生長情況、天氣和氣候變化等。環境監測結果較為客觀,通過對大量信息和數據的分析和整合完成監測目的。通過對環境中多種組成因素的分析,實現對生態環境污染程度的把握。
傳統的環境監測工作以人力監測為主,存在很多局限性,監測效率難以提升。當前的環境監測工作加強了信息技術、傳感器等相關設備的應用,不僅監測周期大大延長,監測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能夠實現動態監測。開展環境監測工作是保障后續環境保護工作質量的關鍵。
針對不同的監測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監測方式,監視性監測、特定監測和研究監測是其中的代表方式,不同的監測方式有著不同的監測側重點,監視性監測的側重點在于環境質量和污染源,在監測過程中能夠實現客觀的分析,是環境監測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監測方式;研究監測能夠實現對特定目標的監測,在得出客觀的監測結果后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完善的應對策略;特定監測的目的性比較強,針對性也比較強,是有特定目標的監測方式,監測效率比較高。
作為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點,環境評價工作是開展后續工作的重要指引,為了保障環境評價工作的質量,就要保障相關信息和數據的客觀性,環境監測獲取的信息和數據具有很強的說理性,也較為客觀,是環境評價中的重要數據來源。結合環境評價工作的實際內容來看,為了保障評價結果的合理性,也要對污染源進行分析,環境監測技術在這時顯得尤為重要。環境評價工作的開展能夠幫助環保人員及時解決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
環保意識作為開展環保工作的核心觀念,能為后期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方向。生態環境保護逐漸成為當前時代的熱點問題,但是單憑環保工作者的努力,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顯得至關重要,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能夠讓廣大民眾認識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明確不同的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對于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很大幫助。環境監測工作能夠拉近公眾同生態環境之間的距離,民眾能夠切身認識到生態環境發展面臨的嚴峻態勢。
工業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與人民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結合工業生產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技術層面的原因,很多工業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工業污染是生態環境保護中面臨的一大難題。廢氣和廢水是其中的代表,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能夠幫助工業行業治理廢氣和廢水,環境監測結果就是工業廢氣和廢水控制的重要指導。此外,合理推進環境監測工作,也能幫助有關部門實現對工業行業的監督和管理。工業行業的發展不僅要滿足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同時也要順應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長遠來看,環境監測工作對于促進我國工業行業的轉型和升級也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對環境監測結果的把握,環保工作者能夠實現對廢棄土地的把握,廢棄土地的閑置不僅無法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還會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隨著環境監測工作的推進,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及時對廢棄土地進行把握,通過人工造林等方式,實現廢棄土地的再利用,不僅能夠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也能改善周邊的生態環境。綠化建設是廢棄土地再利用的主要方向,綠化面積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公眾的生活環境。
作為生態環境污染的一種具體形式,該類污染的破壞性比較強,治理難度也比較大,是環境保護中的一項難題。突發性污染主要出現在工業中,具有不可預知性,一旦出現,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化學原料的泄露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不僅會危及生態環境,也會威脅到周邊居民的人身安全。科學的環境監測工作能夠幫助環保工作者做好準備和預防工作,實現對該類污染進行有效預防,在出現該類污染后,相關管理人員也能及時反應,在短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傳統的環境監測觀念很難滿足當前環境監測工作的實際需求,因為當前的生態破壞更為嚴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更大的挑戰。首先要進行監測觀念的轉變,觀念的轉變不僅要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要滿足環境監測的實際需求。環境監測觀念的轉變要對以往觀念中的積極因素進行繼承,不斷推陳出新,進行監測觀念的更新。監測觀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緊跟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
監測技術和監測設備是環境監測工作中的核心和關鍵,會影響到環境監測工作的效率,在當前的環境監測工作中,加強了對一些新型監測技術和監測設備的利用,監測技術和監測設備需要緊跟監測行業的需求不斷進行更新和優化。在監測技術和設備的更新過程中,也要考慮到成本等因素,保障監測技術和監測設備的經濟適用性。監測技術和監測設備需要結合監測工作的需求變化進行及時調整。
環境監測工作的工作周期比較長,在監測過程中需要實現對多項復雜因素的有效把握,因此想要達到理想的環境保護效果,不僅需要環保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廣大民眾的配合。經濟投入作為環境監測的重要物質基礎,關系到監測工作的開展,因此要結合實際的監測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環境監測投入。首先,國家和相關部門要利用好相關政策,加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扶持和引導。其次,環保部門要增加科研工作的經濟投入,促進相關監測設備和監測技術的更新,環境監測投入需要契合當地的實際監測需求。
科學的管理制度能為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提供標準,從環境監測工作的實際來看,在監測管理制度上還存在很多漏洞,因此推進監測管理制度的優化和完善很有必要。監測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優化,一方面要對以往的監測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另一方面也要基于行業的長遠發展進行考慮。在環境監測制度的建設過程中保障監測數據的科學性。除此之外,環境監測部門還要發揮好自身的協調作用,促進不同部門和不同工作人員協同工作,保障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科學的環境監測網絡能夠實現對多種監測資源的有效利用,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時效性,監測人員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較為客觀的監測結果。環境監測網絡的建設成為環境監測工作的重點,在相關網絡的構建過程中,也要結合監測經驗,將硬件和軟件的建設作為監測網絡建設中的關鍵。一方面,基于實際監測需求進行硬件設施的完善,為監測網絡的建設奠定硬件基礎,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軟件層面的建設,尤其是對新型信息技術的應用,更是環境監測工作的關鍵。在環境監測網絡的建設過程中,也要結合監測行業的長遠發展需求。環境監測網絡的建設需要相關部門轉變發展觀念,不能固守以往的環境監測模式,要順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創新,推進監測網絡的系統化建設。
監測人員作為監測工作中的核心,承擔著大量的環境監測任務,但是結合環境監測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缺乏專業性的監測人才,很多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比較低,同時受到傳統監測觀念的影響,在監測過程中無法實現對一些新型監測技術和監測設備的利用,影響了監測工作的效率。推進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迫在眉睫。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不能單一培養人才的專業技能,而是要切實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將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目標。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監測部門的長期引導和監管。
環境監測工作在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工業行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針對環境監測工作,需要對其中的一些監測要點進行把握,尤其是針對一些重要監測指標制定合理的監測計劃,明確監測工作的周期,保障監測工作的整體質量。環保工作者要不斷實現自身觀念的革新,順應環境監測行業的實際發展潮流,公眾也要發揮輿論的積極作用,參與到環境監測和環境保護工作中,為生態環境的改善貢獻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