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縣林業局 楊明寶,唐志超
為了保證我國林業的平穩發展,在造林工程中就必須確保林業造林方法的正確運用,同時要加強營林生產管理,良好的營林生產管理對控制營林造林成本、提高經濟與生態效益都有積極意義。
林業造林方法有多種,具體可分為播種造林法、分殖造林法以及植苗造林法,每種林業造林方法的特點都有所差異,特別是在養護管理方面,有著不同的技術要點,只有根據不同林業造林方法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正確選擇,才能獲得較好的造林效果,同時對造林成本加以有效控制。下面就來具體闡述一下每種林業造林方法的特點與應用中的技術要點。
播種造林法作為目前最常見的林業造林方法,其對專業技術要求較低,只需根據造林工程需要在林地內播種相應數量的樹木種子即可達成,當樹種發芽成長后,等待其成材即可。應用該造林方法的造林工程在前期階段所需投入的經濟成本較低,所以特別適用于林業單位經濟條件有限或大面積造林工程之中。但是目前的林業造林工程中在應用播種造林法時,我們必須確保播種環境能夠滿足播種造林方法的基礎條件,同時要加強對幼苗的養護。眾所周知,樹種在自然環境中的發芽率及樹苗成活率較低,為了獲得更好的造林效果,必須保證造林工程所屬區域內土壤肥力充足,具備樹種自然發芽生長的基本條件,這樣才能提高樹種的發芽率以及樹苗的成活率。另外,在播種前我們還可以通過拌種、浸種的種子處理方式讓樹種的抗病害能力提升,同時獲得樹種催芽的效果。最后,我們還要認識到,不是每種林木品種都適合使用播種造林法,所以必須根據林業造林工程的規劃設計方案確定種植的林木品種,來決定是否使用播種造林法。例如,比較適合使用播種造林法的林木品種有茶樹、泡桐、核桃以及杏樹等品種。在具體的造林施工中,我們還要根據造林工程所屬區域的地形情況以及地塊大小,確定采用哪種播種方式,如塊狀播種、穴播、縫插與散播等方式。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植物分殖生長特點,從樹木上截取側枝、根莖作為分殖造林材料,將其培育成獨立的樹木個體。該造林方法與播種造林法相比,培育樹苗的速度更快,可省去種子發芽的過程,有助于縮短造林時間,同時也節省了購買樹種所用的經費。另外,分殖造林法的幼苗成活率較高,通過嫁接技術還能實現對樹種的改良并延續母樹良好的遺傳基因。但是應用該造林方法時要確保造林區域具備良好的土壤環境用于林木的分殖造林,同時還要確定林業造林所選用的林木品種適合分殖,目前適合分殖造林法的林木品種有松柏、楊樹、柳樹以及泡桐等。
植苗造林是指選用一年生實生苗進行栽樹造林,采用該造林方法要注意確保所選擇的樹種適合當地土壤環境與氣候環境,建議優先選擇本地樹種,這樣不僅能提升苗木的成活率,也能為恢復當地森林生態系統提供幫助。林業造林應采用混合樹種植樹造林的模式,注重保證樹種的多樣性,這樣才能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生態系統,例如,將闊葉樹種與其他樹種混合種植,闊葉樹種的落葉就能成為改善土壤環境的養料,同時闊葉樹種有更強的保持水土的作用,能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進而促進林區內全部樹種的生長。實現多樹種的混合造林,能夠更好地保證林區生物的多樣性,豐富林區內的森林資源景觀,這樣也有利于提升林區的旅游價值。另外,單一樹種的造林更易發生林業病蟲害,實現樹種的多樣性,有利于提升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進而降低林業病蟲害防治難度。
植苗造林法作為一種能夠快速擴大森林覆蓋面積的造林方法,目前在我國多個地區的林業造林工程中被應用,但該造林方法有著相關的施工標準,如果不能達成這些標準,造林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具體的植苗造林技術要求如下:為了保證苗木栽植后能夠迅速恢復并健康生長,栽植苗木的坑穴尺寸必須保證坑穴在50-65cm長寬,坑深要達到40-55cm,要保證栽植坑穴底部平整,為了避免苗木長大后植株之間相互影響生長,苗木的栽植間距應該控制2m左右,具體栽植密度一般在150-170株/667㎡。栽植苗木時要保證苗木根系垂直向下,側根能夠水平舒展,苗梢朝向為山下。選用的苗木必須健壯,不存在感染病蟲害的苗木個體,同時苗木還應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這樣有利于降低營林生產管理難度。通常情況下,用于造林的苗木高度應該在40cm以上,苗木移栽時要保證苗莖入土部分達到1/3左右。
在林業造林的過程中,還必須解決自然災害以及病蟲害對林業資源帶來的威脅,通過林木災害防治方法的正確運用,對自然災害制定更有效的應對措施,做好對常見林業病蟲害的防控工作。水土流失、沙塵暴、森林火災等都屬于對林業資源破壞最大的自然資源,在開展林業造林工程時,必須提前做好對當地環境的勘察工作,根據勘察獲取到的土壤環境、氣候環境分析潛在的自然災害發生風險,根據自然災害發生概率與具體災害種類,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例如,通過喬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的合理搭配,形成立體化的森林生態系統,利用多種植物物種提升對土壤的保護效果,避免水土流失,通過栽植高大的闊葉樹種獲得防風、擋沙的效果,進而提升林區對沙塵暴的抵抗能力。另外,為了預防森林火災,在加強林區周邊防火宣傳教育、設立防火觀察站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林區實際面積合理規劃地塊,按照一定的距離設施防火隔離帶,這樣即便發生森林火災也能延緩火勢蔓延,減少林業資源損失。而在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必須做好對當地林業病蟲害流行情況的調查工作,根據當地林業病蟲害的主要種類以及高發時期等信息,制定更有針對性的防治計劃。在高發時期對林區全面實施病蟲害的噴藥預防,在林區巡視工作中及時發現病蟲害并立刻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及時清除病蟲害嚴重的林木,并對周邊林木進行化學防治,以此避免病蟲害的擴散。
為了確保林業造林工作順利開展,必須優先保證苗木的穩定供應,為此,在營林生產管理中要加強苗木基地的建設,擴大苗木培育基地的規模,引入更加先進的育苗技術,保證苗木的健康生長,豐富苗木的品種種類,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林業造林的需要。另外,加強苗木基地的建設,也能將培育的苗木推向市場,通過承包、私人經營的運營方式,確保苗木基地的持續發展,進而不僅能保證苗木基地具有較高的生產力,也能從中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讓我國林業得到健康穩定的持續發展。而隨著苗木基地的不斷發展,育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也能顯著降低林業造林成本,這對林業發展也是極為有利的。
營林生產管理必須遵從經濟規律,要從市場環境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制定營林造林計劃,營林造林不僅要滿足市場對林木資源的需求,還要考慮造林工程所能獲取的生態與社會價值。在營林生產管理工作中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人的主觀意識不能左右營林工作,評價營林造林成效的重要標準就是林木的生長質量,因此,林業生產技術的應用是否適合本地林業發展現狀,是否能夠滿足營林造林需要,都要依據樹木生長量與成活量來作出評價。營林生產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以真實數據為依據,這樣制定的林業規劃才能更具可行性與指向性,不會因盲目立項而造成資源的浪費。
營林生產管理還必須為營林質量的提升制定有效措施,主要關注的工作內容就是保證林木較高的成活率。營林生產管理工作要始終堅持營林質量與營林效益并存的原則,首先我們需要做好營林造林工程項目的定位,明確項目目標,這樣才能讓制定的營林造林計劃更具可行性,讓項目最終獲取更高的效益。其次,要注重各項管理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在工作中推行責任制,明確林業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劃出具體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范圍。營林生產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確保造林的良好質量,為了加強對營林生產情況的掌握能力,還要引入現代科技,完成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通過無人機、遠程監控儀器設備的應用,實現林區的遠程操控巡視,這樣就能讓營林生產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在林業的營林造林工作中,我們必須掌握林業造林的相關技術要點,根據造林區域當地環境情況以及林業單位的自身條件,合理運用林業造林方法,制定更具可行性、經濟性的營林造林計劃,這樣就能獲得更高的營林造林成果。做好營林生產管理,才能為林木創造更佳的生長環境,同時降低林業病蟲害對林業資源的危害,進而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