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瑤 賀 建 舒 彥
(1.重慶市九龍坡區共和小學 重慶 400050;2.重慶市九龍坡區彩云湖小學 重慶 400050)
數學運算是“數與代數”部分的重要內容,也是支撐學生學習“統計與概率”“圖形與幾何”“綜合與實踐”三個部分的重要基礎。在核心素養觀指導下,本文總結分析小學生在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教學實踐促進學生運算技能的形成,提高學生的運算正確率,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算能力,促進其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數學學習是一個理解和反思的過程,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探究學習,動手“做”數學,透徹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則,進而深入理解算理的科學性。例如,教學“9加幾”首先讓學生做一些10加幾的練習,學生能快速準確算出得數,這時設問“為什么這些題能算得又快又準?”學生會說是因為十加幾就等于十幾。然后出示“5+7+3”這樣的題目,問學生有沒有什么好的算法可以比較快的算出結果。有學生會發現先算湊成10再加,這樣計算又快又簡單。通過這樣兩組課前練習的計算與總結,讓學生真正參與這一知識生成的過程,在學習后面“9加幾”時,學生很自然地就能想到先湊成10。新知教學時為學生提供出充足的動手動腦理解的時間,如教學“9+3”,在10個格子的盒子里已經放了9和牛奶,盒子外面放3盒牛奶,問“一共有多少盒牛奶?”動畫演示操作步驟,從外面拿1盒牛奶放入盒子內,裝滿盒子湊成10,盒外還有2牛奶,計算結果自然是“12”,然而到這個程度,學生還沒有真正掌握湊10的方法,操作的目的還沒有達到。要達到目的,必須人人動手,在操作小棒的同時伴隨著數學語言的表述:“3可以分成1和2,9和1組成10,10加2等于12。”這里的關鍵是什么?是湊10。也就是說,當9加幾時,既需要從另一個加數中分出一個來與9湊成10。那么當8加幾時呢?必然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其目的還是為了湊10,這樣才算將算理的理解落到了實處,學生才能很好地掌握與應用算法,為準確快速的計算提供有利的基礎準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有了扎實的口算能力,才能有效地加快筆算速度,提高各種計算的正確率。教學時做到讓學生明確算理,熟練算法從而達到熟練準確地計算。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聽算、口答的形式把口算作為一項日常工作堅持練習。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種計算形式,也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估算教學,對學生的推理、分析、計算能力是一種很好的訓練。計算之前先估算,估出得數的大致范圍,為計算的準確性創造條件,是學生計算時一種很好的檢查方式。估算并不是亂猜、胡猜,而是一種數學思考,是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得出計算結果的范圍。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適時幫助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提供估算的情境和機會,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每次計算時先讓學生估一估,得數大概在什么范圍,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可能是多少。”久而久之,讓估算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自覺意識,促進其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使估算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起到應有的作用,提升學生的估算計算能力。
數學的性質、法則、定律是運算和推理的依據。課堂上總結出運算法則之后,需要給出學生內化運算法則的時間,訓練之初要嚴格要求學生按照規定的方法和步驟進行計算,還必須要求學生敘述計算過程,結合實際題目,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將計算過程用盡量簡潔的語言敘述出來。這一階段的訓練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算理,熟練計算法則。在能熟練敘述的情況下再要求學生逐漸精簡自己的語言,將敘述中核心的部分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這樣的一個提升就使學生形成了完整的計算技能。
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拿到題目不著急下手,先細細的讀懂題目要求,認真看清題目的每一個字,看清楚每一個數字,每一個符號,想清楚加減乘除,搞清楚運算順序再開始計算,做到不錯不漏。嚴格要求學生規范書寫,要把數字寫整齊,寫清楚。這樣嚴格要求后計算中的錯誤就會降低不少。再有,打草稿時也要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草稿紙上的書寫同樣要整齊規范,看起來清晰,便于算后檢查。總之,一定要從細處入手,不放過絲毫,在一點一滴中積累,在點滴積累中不斷強化并形成牢固的好習慣。
良好的檢查習慣是保證準確計算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一個人學會學習的一種表現。大部分學生沒有認真檢查的習慣,一是懶得檢查,二是缺乏檢查作業的方法。首先,從教師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的課堂用語準確規范,自己有自查的習慣。其次,教會學生基本的檢查作業的方法,每次做完作業留給學生檢查的時間,記錄自己的自查結果。然后,建立自查評價機制,讓學生清楚明白自己錯在哪里,自己為什么沒有檢查出錯誤,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最后,創建一個溝通交流檢查方法的環境,與學生一起分享好的驗算檢驗方法,如算前估一估,算后想一想,算加用減驗,算乘用除驗等,在不斷的強化與練習中讓學生形成驗算的習慣,讓驗算成為學生計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數學運算素養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多樣化的計算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在積極探索算理算法的過程中實現個性、情感等多方面的發展。實現計算學習由知識、技能性學習向探究性、創新性學習的轉變,促進學生計算技能和正確率的提高,進而形成良好的數學運算素養。最終達到“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的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能力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