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文斌
(江蘇省無錫師范附屬太湖新城小學 江蘇無錫 214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全面發展對小學生而言越來越重要,因此,在小學教學階段,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全面發展能力的培養。科學實驗研討能力的提升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科學實驗研討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的能力進行針對性提升。因此,在小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展開科學實驗研討教學。
自主探究能力可以為小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堅持傳統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這就給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帶來了一定限制。提高小學生科學實驗研討能力就可以較為有效避免這個問題,在科學實驗研討中,小學生很容易對未知的知識產生興趣,這就會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生成[1]。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所以動手能力存在一定限制,在這個階段如果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會限制小學生的發育,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科學實驗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證學生健康發育。
提升小學生科學實驗研討能力雖然可以有效促進其全面發展,但由于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教師很難保證從整體的角度促進學生提升,這就給小學科學教學帶來了一些問題,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以提升學生科學實驗研討能力為主的課堂很難保證有效性。
科學課程中利用科學實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一種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高效手段,但是由于部分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對科學課程中的實驗內容缺乏興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會這出現排斥科學實驗的情況,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2]。
小學生年齡偏小,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缺乏動手能力,在展開科學實驗時,低年級學生會出現無法自主完成實驗的情況。甚至在科學實驗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缺乏動手能力,實驗過程不僅無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可能因為實驗步驟操作不當對自身造成傷害。
閱歷不足是小學生的特點之一,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小學生并沒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觀,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往往沒有成熟,導致學生在學習科學實驗的時候很難理解實驗原理。雖然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由于無法理解實驗原理,所以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較為有限,這會影響小學科學課堂對學生實驗研討能力的提升效果[3]。
小學生在科學課程中接觸到的實驗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盡管教師可以通過課本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教學,但由于課本中涉及的知識面較淺,學生很難通過實驗內容聯想到生活中的現象,這就限制了學生知識面的拓展。例如,學習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養蠶”的時候,學生雖然可以通過實驗了解養蠶的原理,但卻很難將蠶絲與生活中的衣物進行聯系,這種情況同樣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認知與學習。
在提升學生科學實驗研討能力時雖然面臨一些問題,但在實際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掌握合理的教學策略,并在課堂中應用現代化教學技巧,就可以提升學生的科學實驗研討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小學生對科學實驗缺乏興趣的情況較為常見,一旦學生出現缺乏科學實驗興趣的情況,就會導致學生課堂積極性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科學教師即便是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科學實驗研討能力,也會因為小學生缺乏實驗興趣,導致課堂效果下降。因此,面對這種問題時,教師需要利用游戲教學提高科學實驗的趣味性,鼓勵學生在游戲中自主討論科學實驗,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對科學實驗的積極性,進而主動參與科學實驗,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實驗研討能力[4]。
游戲教學是一種在小學教學中經常使用的現代化教學方式,因為小學生保留了愛玩的天性,在課堂中融入游戲可以保持學生注意力集中并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將這種教學方式在小學科學實驗課堂中應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習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的時候,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小降落傘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對降落傘產生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展開放飛降落傘的游戲,鼓勵學生自己制作降落傘并和同學互相探討降落傘的原理。這樣學生就可以對科學實驗保持熱情,在制作降落傘和探討的過程中了解降落傘的原理,進而掌握這一章節的內容。不僅如此,在制作降落傘的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升,這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動手能力是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研討能力的關鍵,如果學生缺乏動手能力,就無法獨立進行實驗。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對科學實驗的原理進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學生必備的優秀能力,在小學科學課程當中,自主探究能力與小學生的動手能力相輔相成,想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就需要從自主探究能力入手,對小學生進行綜合培養。例如,學習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觀測天氣”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究風向儀的原理,小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會嘗試動手制作風向儀。風向儀本身的制作過程較為簡單,小學生可以輕松動手制作,即便小學生缺乏動手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獲取材料并制作風向儀,制作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科學實驗研討能力的提升。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往往存在一定問題,這樣會導致學生在學習實驗的過程中無法快速理解實驗內容。盡管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了提升,但受制于無法有效理解理論知識,所以限制了學生科學成績的提升。因此,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解析,然后教導學生學會使用思維導圖,這樣學生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與同學進行研討,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較為有效地理解實驗內容。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以高效解析知識點的圖形工具,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利用這種教學工具可以實現小學生的快速學習。例如,學習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展示不同形狀與結構的特性,學生在觀看思維導圖所展示的內容時,可以快速了解不同形狀與結構的特點。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影響形狀特點的因素進行剖析,學生可以借用這些知識與同學進行研討,進而掌握這一章節的內容,這對學生科學實驗研討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由于課堂知識面存在局限,小學生在學習部分科學實驗內容的時候,無法有效將這些內容與實際的生活進行聯系,這給學生科學實驗研討能力的提升帶來了巨大阻礙。想要避免這種問題,需要教師利用教學生活化展開教學,通過將科學實驗與生活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拓展科學實驗知識面,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認識到科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以實現學以致用,提高科學實驗研討能力的目的。
例如,學習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做實驗,利用小風扇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這種現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在學生完成這個小實驗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代入生活化場景,對電扇、電視、電熱水壺的簡單原理進行解釋,這樣學生就可以將科學實驗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對小學生的知識面拓展有很大幫助。小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后,也會主動對實驗內容進行研討,進而促進學生科學實驗研討能力的提升。
科學實驗研討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實際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小學生進行引導,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