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獨墅湖實驗小學 江蘇蘇州 215124)
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探究知識內涵,學會鑒賞文學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加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另外,合作學習并不是完全放任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進行學習,需要教師耐心地給予指導,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合作學習也被稱作協作學習,是將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結合在一起,以課堂教學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為基點,以教學目標為先導,以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的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班級的學習環境,形成和諧的學習環境,鍛煉學生的心理品質和增強學生的社會交流能力為根本目標的策略體系。
合作學習并沒有完全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更加突出集體性與個體性,還加入了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等環節。相較于競爭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合作學習的特點是個人與小組內其他成員的目標是相同的,組內學習相互依賴,小組內所有成員都完成各自的目標,本組的學習才能成功。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班級學習氛圍[1]。
傳統的教學模式,除了教師占據主導地位之外,學生也是注重自身的發展,忽略合作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而合作學習的方式更加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將學生自我提升的目標和小組共同提升的目標相結合,形成一種積極的、相依依存、相互聯系的關系。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可大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從以往的“單打獨斗”變成如今的“合作共贏”,這是一種“榮譽與共”的學習模式,讓那些內向的同學、成績差的同學也能被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所感染,學習好的同學也能夠鞏固知識,并且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彼此之間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學生通過參與合作,還能夠形成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首先,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組合作學習期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家集思廣益,有問題也會得到快速解決。其次,在合作學習期間,學生之間會在共同面對困難、共同獲得榮譽中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能夠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學生能夠學會如何關心他人,如何幫助他人,會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讓每一位成員都能融入其中。
合作學習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由局外人變成參與者。因為合作學習主張學生相互取長補短,這就會促進學生要更加清楚、透徹地為其他學生講解,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參與的過程中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在小組合作時,分工要明確,這就要求小組長根據實際情況,將組員安排在合適的崗位,這樣能夠大大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2]。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多方面發展,不論是在精神的塑造還是個人的品質上,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合作學習中采用分層合作是為了體現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平均分配教育資源,拉近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和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對學生因材施教、實行分層等,能夠堅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的信心,引導其發掘自己的優點,規避自己的缺點,讓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學習的成就,不僅能讓學習好的學生更加完善自己,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成績中等的學生,可以更加堅定自己學習的恒心和毅力,以學習好的學生為榜樣,最終讓學習更上一層樓;也能讓成績靠后的同學,明白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向上的動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將基礎學習學扎實,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最終實現全面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分層教育并不是給予學生完全的自由,而是了解學生的特點,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3]。
例如,我們學習到《古詩三首》時,學生需要明白絕句是什么體裁,詩的讀音和其中字的意思,要明白詩句在說什么,全文的詩眼是什么,文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只會做到一知半解,學習氛圍不僅枯燥無聊,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高,長此以往,甚至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若是采用分層教學,教師按照學生各自的特點引導其去預習此課的內容,組長分配合理,然后學生將自己預習的內容與他人進行交流,不僅教學效率能夠得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飛速提升。再加上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學生會更加愿意學習。由此可見,科學的分層合作,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全面提高。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走進了千家萬戶,科技產品也在快速發展,各個領域也由于這些變化迎來了改革。在教學設施方面,多媒體、擴音器、點觸屏黑板等等都為教學帶來了便利。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逐漸將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學生在學習方面能更加主動,并且通過網絡搜索可以很快學習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即迅軟件的產生,也能拉近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更加方便交流。并且在教學中經常會有一些非常抽象的問題,通過現代化教學工具可以讓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更加直觀地掌握,進一步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發散學生的思維[4]。
例如,我們學到《童年的水墨畫》時,需要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文中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另外,文中描寫了溪水的綠、童年釣魚的歡樂,以及采蘑菇兒童的可愛。如果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僅對文中的畫面進行描述,就會產生比較抽象的畫面,學生難以理解教材內容。若是采用信息教學,則可以用多媒體直接展示出文中的景象,讓學生直觀理解內容,讓學生分析內容,加工內容,最后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彼此取長補短,將課堂上遇到問題逐步解決,得到掌握。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的鍛煉,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即學校和家庭,不僅要有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每個學生都是家中的寶貝,家長都在學生身上寄予了無限的希望,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教育資源,都希望給學生最好的,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學校方面除了需要教授學生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之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良好的行為習慣。其中,由于家庭環境的不同,每位家長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對于學生的教育方式也不同,但是家長與教師有著相同的教育目的。因此,家校合作的方式能夠滿足教師與家長的想法,兩者之間應相互合作,形成合力,相互交流學生在學校與家庭中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育,讓學生充分享受到家庭和學校的關愛,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快樂成長。
例如,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時,重點在于讓學生體會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按照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師只是對文章內容進行簡單的講解,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金色的水泥道”。而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可以讓家長在接送學生的路途中,帶領學生感受不同時期的街道,感受不同季節的美,讓學生養成觀察事物、記錄生活的好習慣,積累更多的知識,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教師能夠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到的學生特點,進而可以科學地為學生分組,讓學生可以友好交流,共同進步,共同提高[5]。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的方式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創新,是一種更加全面、更加科學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學生與其他同學友好交流,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鍛煉,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使其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既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又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小組合作還會有展示環節,這一環節也會設置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的環節,這種方式還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歡樂和諧的班級氛圍,形成友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學習更加輕松,進而促進學生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