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榮
(重慶市璧山中學校 重慶 402760)
常言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初中生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時刻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神,加深對家國情懷的理解,樹立正確的道德法律觀念。
家國情懷表現為愛國之情、愛民之情、恪盡興國之責,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因此,“家國情懷”,不是讓我們拋卻小家,忘卻親人,而是要我們推己及人,由家到國,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表現出深情大愛。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對學生展開家國情懷的思想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家國情懷教育的滲透,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讓他們學會擔當,并由此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能使學生們更加深刻地明白要努力學習、奮發上進,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初中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教師在向其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更要對其進行德育教育,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并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在一些初中政治課堂中,老師的教學觀念陳舊,缺少創新意識。雖然老師依然保持著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但是面對新的教材,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學理念。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缺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的能力。部分學生更是認為在思想政治課堂中,沒有難點,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拿高分,不用深入學習,所以在課上注意力不集中。但是長此以往下去,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一味地進行填鴨式的灌輸理論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結合實際案例,讓學生深入了解道德與法治的內涵,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對多種案例題型的了解,不斷地積累經驗,鍛煉其案例分析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在對實際案例分析的同時,老師要時刻提醒學生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并謹記“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案例分析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方法,它的出現,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果與質量,還能不斷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講到《法律在我們身邊》時間,老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問學生一個小問題,“哪位同學知道我國的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通過一個小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踴躍發言。然后教師再講一講法律的特征,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什么是“法”。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研究,圖片中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再思考自己有沒有不良行為。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愛玩、活潑好動以及好奇心重是他們的突出特點。老師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更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展開實踐活動,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其學習的熱情。在不斷的學習中,加深對道德品質意識的灌輸,讓學生養成孝順父母、關愛他人、熱愛祖國的良好品質[2]。將實踐活動滲透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指引學生將書本理論知識落實到“行”上,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家國情懷的意義與價值,還可以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和良好的道德行為,從而構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講到《親情之愛》時,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他們在家庭生活中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及尊重,且家庭責任意識比較淡薄。為此,學??梢远ㄆ谡归_“感恩父母”系列的主題實踐活動,首先需要每一位同學填寫一份《家庭調查表》,其中包括與家人的交流方式、家庭結構、家庭氛圍等。然后讓學生回家后給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腳,用手機拍照記錄下來,體會父母的辛苦以及工作的不易,并寫一寫自己的感想。在班級中設立展示墻,張貼每一位同學與父母溝通時的照片,時刻宣傳讓家更美好的教育理念。實踐活動是需要持久性的,在實踐中教學,可以讓學生心中有愛,從而建設幸福的家庭。
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常常是父母、老師如何做,學生照做。在長期的影響下,會讓學生想成相應的性格特點[3]。學生每天除了在家就是在學校,因此,老師要從自身做起,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養,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品行修養,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為社會、為祖國貢獻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學生對老師都有一種敬畏之心,老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向學生傳達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不斷的學習中,通過有效的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感悟到這種精神的偉大,則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中的挫折。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講到《師長情誼》時,老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觀看最美教師的事跡、師生交往的圖片及故事,并制作成課件,引發學生思考。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老師要學生深刻明白為什么要求這樣做、禁止那樣做,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的善惡觀、是非觀以及榮辱觀,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積極進取、規范自身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修養,并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精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不僅可以快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還可以讓師生近距離地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4]。將情景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緒與情感,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從而促進其有效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在教學中對學生家國情懷意識的培養,可以讓學生產生對國家高度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挖掘其大腦潛能,喚醒學生的民族意識,通過所聞所見,實現情感升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講到《少年有夢》時,在這個章節中講到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坝袎艟陀邢M笔沁@堂課學習的核心內容,老師可以讓學生先講一講自己的夢想是怎樣的。然后利用多媒體方式,讓學生觀看《我為少男少女們歌曲》,引發學生們深入思考,有了夢想,才能不斷激發生命的熱情與勇氣,讓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精彩。通過播放著名人士關于對夢想的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只要有夢想并付諸行動,就是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我們的美好家園需要共同的建設,現在點點滴滴的付出都包含了對祖國無限的熱愛。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學生的學習壓力大、作業繁多,在以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部分老師只是挑揀重點、難點內容進行講解,為了應付考試,卻忽略了對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完善,老師可以聯系生活,以此為出發點,對學生展開家國情懷意識的教育滲透。創新教學模式,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深刻地意識到“家”與“國”的重要性,并不斷進行自我認識改進,樹立正確的家國意識觀念,促進其健全人格的全面發展。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促進“教”與“學”的進步。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講到《做更好的自己》時,老師要圍繞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堅定的意志展開教學,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道德品質。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說一說在生活中自己有哪些優點以及缺點,如何在今后的學習中加以改正??梢酝ㄟ^拓展訓練,趣味教學,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增強班級凝聚力,并時刻保持一顆愛國之心、感恩之心,學會尊重他人,敬畏自然。在明確家國情懷教學目標的同時,讓學生身體力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社區等家國情懷事務。在提升自身核心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家國情懷的行動能力。
豐富家國情懷教育內容的前提是加大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家國情懷教育素材的挖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更要加強對教材中家國情懷教育素材的深入挖掘和剖析,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完善教學內容體系。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缺一不可的,老師要利用鄉土資源,讓學生從愛國之心、家鄉之思、人文之情,促進對家國情懷的學習。因此,加強政治學習,豐富教育內容,也是初中政治教學中家國情懷滲透的有效策略之一。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講到《在集體中成長》時,老師可以將當地的著名景觀、事跡等,通過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也可以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文化,進一步培養其鄉土觀念意識,使其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在學校這個大集體中,學生之間相互學習進步,有利于優秀文化的傳播。
以上情況,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的重要性。老師應秉承著以德育人的優秀教學理念,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進步,更能提升政治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