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潛潛 李浩磊 鄭 敏 鞠 易
(洛陽師范學院 河南 洛陽 471934)
根據國家及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要求和文件精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周期、全過程,高校應積極推進專業課程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快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應用復合型人才。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創業就業絕對不是脫離專業的實踐活動,而是應該結合專業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因此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專業課程教學深入融合,同時結合專業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結合專業知識和背景,了解學科新形勢、把握產業新趨勢,從而實現創造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模式[1]。
《精細化工產品合成及應用》是洛陽師范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創新創業課程平臺的專業選修課程。精細化工合成產品早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實際中,如化妝品、染料、農藥、橡膠、陶瓷,瀝青、飼料、水泥、耐火材料、粘合劑、復合肥等各種領域。本門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精細化工產品合成的基本理論、應用原理和典型工藝,了解精細化工產品和人們日常生活以及工農業生產的緊密關系,進而能夠具備將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有效應用于生產實踐的能力。同時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轉化知識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新創業意識和科學研究能力,為以后從事精細化工產品生產控制、技術研發打下牢固基礎。
高校學生學習課程存在種類多、門數多、學分要求多等情況,單純的以知識點為框架的課程內容設計對于學生來說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被動進行知識學習的學生比例居高不下,多數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傳統的《精細化工產品合成及應用》授課方式是教師主導,且課程教學內容較為單一,這種以知識傳授為課堂教學過程中心的教學模式缺少了課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性塑造,不利于學生開展自主主動學習,更不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專業課程教育所應該呈現出的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育人成效不能有效凸顯[2]。
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如何有機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以及融入廣度和深度等方面的問題,在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實施路徑和方法方面同樣存在著認識不清晰、不透徹、不全面的一系列問題。具體體現為專創融合教學大多停留在表面,而現實中二者融合度遠遠不夠,這種教學改革往往會造成重口號、輕落實等問題。如果僅僅是在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增加了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相關知識,而并沒有針對專業課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定制,是根本不可能達到專創融合教學的預期效果[3]。《精細化工產品合成及應用》是偏向應用型的工科課程,不僅要求學生要學以致用,更要有創新的精神和能力。該課程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內容及精細化工相關合成產品,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實際中都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需要通過科學實驗等實踐方式,同時,融入專創實踐訓練相關內容,從而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目前的課程教學中很少將創新元素和化工原理相結合,只是在教學內容中單純的加入一些創新創業相關知識,沒有將思維方式、知識技能、實踐操作等創新創業教育中重要的元素融入專業課程內容中,設置到課堂教學中去,從而導致學生對生硬附加的創新創業內容缺乏興趣,同時,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在培養和鍛煉方面也存在明顯不足,這是非常不利于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相對不足和薄弱也是面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師資力量存在不足和薄弱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師的創新創業教學意識淡薄。任課教師首先要自己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才能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和能力鍛煉,但現實中,大部分高校缺乏專門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專創融合的教學工作主要由專業課程教師來承擔,而絕大部分專業課程教師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課程教育的聯系認識不太了解,缺乏專創融合教學的意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專業課教師覺得創新創業教育是多余的,沒有必要的,只要把專業課程教育做好就可以了。在這種慣性思維引導下,專業課教師是不可能較好地將專業課程教育和雙創教育進行融合[4]。
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尤其是專創融合教育的開展需要具有一定雙創素質和能力的師資隊伍,任課教師不單單需要充分掌握創新創業方面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在專業領域方面具備一定或者較為突出的創新創業經驗。然而在實際中,很多教師僅局限從事于高校教學、科研等相對單一或獨立的工作,自身在社會經驗、職業經歷、專業實踐等方面經歷不足,更是缺乏系統性的培訓,自身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就比較薄弱或存在不足,以至于不具備給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開展更好的教育和引導的客觀條件[5]。因此,做好開展專創融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就要考慮吸納和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實踐經驗和社會經驗的雙師型教師。
針對目前課程專創融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專創融合教學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努力將專業課程教學的顯性作用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隱形作用二者有機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可以達到以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在專業課程課堂教學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很多專業課程方面的任課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課程教育的關系認識還不足,存在較為嚴重的片面性,大多數教師存在這樣一種觀念:認為專業課程教學的目的只是讓學生掌握理論課程知識,和創新創業沒有關系,學生也不會從事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故沒有必要開展專創融合教學,從而導致缺乏進行專創融合課堂教學探索和實施的驅動力。作為一名專業課程任課教師,應該更多的站在全面深入育人的角度,清楚地認識到專業課程教學并不僅僅是簡單地讓學生掌握專業課程理論知識,更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運用掌握的知識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從而讓學生具備知識層面和實踐層面的潛在創新創業能力,進而實現通過專創融合課程教學達到全面深入育人的目的。
基于課程目標服務畢業生能力達成的總體要求,以成果導向設計并優化教學內容,對課程目標進行再細化,完善課程目標服務學習產出的內在聯系。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的專業培養目標、畢業達成度要求和課程知識特點,圍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因素確定專業課程教學所要達成的知識、能力及育人目標。
緊緊圍繞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課程教學內容優化,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精細化工合成產品的基本理論、合成原理、主要精細化工合成產品的合成方法,了解常見精細化工合成產品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農業實際生產中的作用,具備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環節的能力;掌握精細化工產品合成與反應操作技術以及技能應用能力。引導和鍛煉學生參與設計和開發新產品,在教學中注重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并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的思維方法,為創新型社會發展需求輸送應用型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礎。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將“專創融合”案例有機地融入進課程教學中去。比如,精細化工合成產品應用為例,講述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國家級、省級大創項目,如綠色環保農藥制備等項目,通過將項目賽事特別是學生參與的真實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更應有效地利用各類項目賽事、創新實踐平臺等校內雙創資源積極開展個人創新創業能力的鍛煉,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創新性研究,充分發揮和調動當代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通過持續性實施上述方法和措施,可以讓學生對于課程的專業知識認識得到進一步加深,從而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進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通過豐富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來強化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
為了提高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本門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更多的采用智慧教學工具,如采用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在課堂教學中以多樣化的信息傳送方式分享課程教學內容,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積極建立以過程跟蹤、過程考核以及過程評價方法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效果綜合考評體系,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內容知識點,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設計考核內容,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作為主要考察內容。學習態度主要包含課堂出勤情況、作業和任務上交情況、網絡教學環節自主學習情況以及其他教學活動參與情況等;學校效果包括課中測試、談論、項目任務完成情況、雨課堂平臺測試等。過程性考核側重學生能力提升和創新意識的評價,通過采用有效的考核體系加強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綜合運用,從而幫助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在具備客觀條件時,課程理論教學要和實踐教學相結合,要通過實踐教學去檢驗理論教學的成效,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操作能力。比如將研究成果或者課題中與課程知識的結合點以參與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創新訓練計劃等項目賽事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外實踐,通過引導學生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感受知識創新的樂趣和成果,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煉,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課程育人成效得到進一步深化。
通過對《精細化工產品合成及應用》專創融合的教學實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也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成效。通過實施專創融合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學生參加了大學生課外學科作品競賽等各類項目賽事,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強。同時,本門課程還作為專創融合課程入選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
在今后的課程教學中,會一直進行專創融合課程教學探索和創新,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學生理論學習和創新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不斷強化專創融合課程教學的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