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鋒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市分行,廣東 茂名 525000)
我國商業銀行可在資金流動正常、安全的基礎上,實現資金運轉收益的最大化。基于此,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本質是其籌集資金、配置資金、運轉盈利的競爭。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水平及成效是商業銀行經營方式、發展方向的決定性制約因素,也是商業銀行應對市場環境變化、接受機遇挑戰的有力措施。雖然現階段的商業銀行資金管理已頗具成效,但是其在實際運轉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其資金管理中存在資金流動性緊張、資金流動性管理薄弱、清算體系垂直化、運轉成本高等問題,仍需商業銀行不斷提升其自身對宏觀金融市場形勢的識別判斷能力,持續性、先進性地完善優化其資金管理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經濟大環境。
我國商業銀行資金管理中存在資金流動性緊張的問題。現階段,隨著銀行利率市場持續性推進,各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競爭激烈,負債成本也日趨提高,但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速度卻處于逐步下降的狀態,導致商業銀行出現了資金流動性緊張問題。商業銀行需要對其資產負債配置、資金籌集來源、資金運轉業務等進行預測性、多元性的優化改進,以此緩解并改善商業銀行資金流動性緊張狀況。
我國商業銀行資金管理中存在資金流動性管理薄弱的問題。大多數商業銀行資金流動性管理都是由司庫負責。商業銀行資金營運部門依據司庫的指令進行資金籌集、資金運轉、資金缺口填平等操作。但是,信息時代大背景下的銀行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司庫對金融市場運轉狀態、波動情況的分析判斷極易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及偏差性,出現資金籌集不及時、資金籌集不到位、管理操作不統一等現象,弱化了商業銀行資金流動性的管理效用。
我國商業銀行資金管理中存在商業銀行清算體系垂直化問題。商業銀行借助計算機設備及信息技術,構建形成獨立管理、高效、方便的清算體系,以此集中性、專業性地處理銀行資金頭寸清算工作。但是,部分銀行的總行通常會占用分行頭寸,須由分行承擔墊付資金的損失,因而常導致分行賬戶透支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對銀行清算效率產生不利影響。
我國商業銀行資金管理中存在運轉成本高的現象。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部門偏多,導致銀行資金管理執行的協調流程及工作量有較大增加,甚至商業銀行部門間涉及資金管理業務存在交叉、重疊的現象,這就意味著銀行運轉協調成本較高。在信息時代銀行金融環境下,需要商業銀行資金管理進行高效率、凝聚性地運轉提升,實質有效地對其管理架構進行效率化、質量化的革新,進而得以切實為其資金管理和營運效率提供助力效能輸出。
商業銀行流動性資金過多意味著資金利用效率會降低,但是流動性資金緊張,又會限制資金營運及其管理的高效率實施,導致商業銀行業務開展時管理運轉會處于被動狀態。因此,商業銀行須根據金融市場波動及發展需要,不斷調整優化銀行資金流動性管理方式,保持流動性資金與資金效率的動態平衡關系。商業銀行核心客戶存款具有穩定性、周期性、安全性的特點,即使在經濟下行周期,其也具有較低的提前支取風險。對此,商業銀行應秉持以核心客戶存款為主渠道的資金籌集原則,確保以低成本核心負債為資金業務運轉、資金流動安全提供最有力保障,同時這也是商業銀行審慎經營的原則性體現。部分商業銀行由不同的組織部門分別執行其資金流動性管理及操作,導致其管理、運轉執行的時效性、管理效用都受到阻力。針對此問題,商業銀行可將資金流動性管理、操作都交由司庫全權負責,實現資金流動性管理的實效性調整、執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及信息時代影響下,金融市場存在發展波動性較大的現象,這就需要商業銀行注重其市場動態研究的力量,增加對金融市場運轉及發展形式的分析討論、評估預測,提升其自身對宏觀金融市場形勢的識別判斷能力,進而為銀行資金流動性管理的可靠性預測給予指導。
商業銀行須持續性調整優化其非信貸資產結構,以此應對金融市場架構調整及金融經濟波動的沖擊。商業銀行須從負債構成、負債來源、負債成本等方面入手調控,明確銀行金融債務、同行存單等主動負債情況。商業銀行應正視并充分利用金融債券期限長的金融特點,對商業銀行運轉發展資金進行補充,緩解其負債未定性、長期性不足的現狀。同時,商業銀行也應積極拓展清算、托管等同業資金業務,以此考慮借力其金融穩定性好、金融成本低等特性,拓展低成本負債來源占比。而商業銀行大額、同業存單業務具有金額較大、金融期限穩定等特性,應根據金融行業發展趨勢及相關政策調整,靈活快速地對大額、同業存單業務進行彈性管理。商業銀行可通過同業拆借業務對其資產結構進行調整,但在進行長期性資產結構調整時,須注意避免借助短期同業拆借業務進行長期限資產配置。商業銀行貸款是商業銀行高風險資產,也是商業銀行重要資產,其高風險性主要表現在資金成本高、流動性差、資金收益率低等方面。而非信貸資產則具有資金流動性強、資本消耗低等金融特點,可有效緩解銀行存貸比壓力,利于實現商業銀行核心客戶關系維護、非利息收入提升等方面的理想化運轉發展。基于此,商業銀行可整合相關政策、銀行運作實況、金融動態趨勢等,有的放矢地調控非信貸資產的業務量、調整優化非信貸資產的組成結構,進而顯著降低商業銀行資金流動性管理成本、提升其運營效率及收益。
商業銀行可借助債券投資的合理規劃,為銀行資金流動性提供適度管理及運轉緩沖。在商業銀行經營運轉收益增速放緩的金融市場大背景下,諸多商業銀行選擇減持政府債券的方式,將更多的銀行資金投入到更具收益率的風險資產項目。但是,政府債券是唯一在商業銀行陷入資金危機時可流動的資產。基于此,商業銀行須確保其資產結構中無風險債券的既定占比,以此保障其可切實發揮流動性緩沖的重要作用。商業銀行可通過調整股本、債券發行、同行負債等資產結構,保持非信貸業務資金的來源充足,以此為商業銀行非信貸資產規模的計劃性、理想性增長提供支持。商業銀行也可科學合理地縮小對債券投資的規模,靈活有效地實施資產負債錯配期限調控策略,給予商業銀行資金流動性緊張以緩解空間。
交易型商業銀行是指商業銀行可在債務資本、場外資產、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市場中發揮中介作用的金融運轉管理方式。在金融市場全球化聯動效應下,金融市場交易類業務得到諸多銀行機構的青睞,尤其是在金融經濟“一帶一路”發展思維引導下,為商業銀行打造交易型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機。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交易型建設已投入運轉實施階段,但是其交易收入、業務結構等都較為薄弱,主動性投資債券及交易性債券的占比較小,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業務也存在局限性,而到期賬戶投資占比較大,這就意味著現階段的商業銀行交易是以穩定收益、投資安全為主要運轉策略,同樣也是被動型交易管理方式。因此,商業銀行須進一步了解交易型銀行的運轉發展方式及理念,汲取更多、更先進的交易型銀行建設知識,進而穩步有序、科學有效地建設銀行交易型運轉系統。在該基礎上,還應注重對金融交易市場運轉發展進行動態分析,對業務客戶進行交易心理及交易引導的研究,以此實現商業銀行交易目標、市場人群的科學精準定位。同時,要不斷提升銀行交易業務、交易產品的創新管理水平,給予核心客戶更多的選擇及新引力,并要注重低資本消耗產品的研發及發行,以此拓寬商業銀行的業務流量,提升商業銀行的交易盈利。此外,銀行還要注重對銀行交易風險管控能力的持續性提升,借此最大限度地規避跨境、跨業和跨市場的銀行交易風險,切實為商業銀行資金管理水平及效率提供助力和條件。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水平及成效是商業銀行經營方式、發展方向的決定性制約因素,也是商業銀行應對市場環境變化、接受機遇挑戰的有力措施。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資金管理存在資金流動性緊張、資金流動性管理薄弱、清算體系垂直化、銀行運轉成本高等問題,不利于實現銀行整體利益最大化。因此,商業銀行須對其資金管理進行高效率、凝聚性的運轉提升,根據金融市場波動及發展需要,不斷調整優化銀行資金流動性管理方式,提升其自身對宏觀金融市場形勢的識別判斷能力,保持流動性資金與資金效率的動態平衡關系,實現商業銀行核心客戶關系維護、非利息收入提升等方面的理想化運轉發展。同時,商業銀行還須確保其資產結構中無風險債券的既定占比,以此保障其可切實發揮流動性緩沖的重要作用。此外,商業銀行應把握金融市場發展機遇,接受交易型銀行的運轉發展方式及理念,穩步有序、科學有效地完善銀行交易型運轉系統和管理制度,降低商業銀行資金流動性管理成本、提升其運營效率及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