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該工作意見強調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將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產業、文化融合到一起,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展開鄉村振興發展建設工作[1]。該文件的發布,引起了農文旅業界的強烈反響[2]。江蘇省作為推行農文旅融合發展比較早的省份,其發展問題及改進策略備受人們關注。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調研法、資料分析法,以文化宣傳、旅游產業發展為主,忽略了農業與這兩項指標的融合發展狀況分析,并且給出的指導性建議比較少[3-4]。本文嘗試對農業與文化宣傳、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狀況展開深入分析,提出一些較為可行的優化策略。
中國民族想要復興,必須振興鄉村。鄉村作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根基,合理開發鄉村資源,帶領鄉村居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是接下來我國一段時間重點開展的工作[5]。多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鄉村旅游項目,該項目是以資源為核心,帶動市場發展。通過創設民宿、農家樂、特色鄉村旅游等多個項目,帶動農村經濟發展[6]。農文旅一體化建設與之不同,該建設方案是將鄉村農業資源作為基礎,將文化、旅游融入其中,打造融合類型發展體系。該體系涉及的范圍更加寬廣,通過多個平臺的攜手共進,引入先進技術,快速推廣農村文化,同時豐富服務項目,以此提升鄉村生活的體驗,感受到更為濃厚的農村文化[7]。其中,經營項目主要包括文化推廣、農村集市、新農人計劃、生態食品、特色養殖、科普學習、蔬果采摘、運動基地等。這些多產業的融合,能夠更大限度地滿足游客的需求,為鄉村創造更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社會效益的發展,實現雙贏[8]。因此,鄉村振興背景下,推行農文旅融合發展具有較大的意義。
1.融合方向:江蘇為農文旅融合發展制定的方向,是以農業、文化、旅游3個方向共同發展為目標的發展方向,強調3個方面的大力推進,在產業融合做的工作比較少,彼此之間具有較為明顯的獨立特點[9]。
2.農業方向:開墾荒地,擴大農業種植面積,提高農作物產量,改良農作物品種。同時,引進現代化農作物耕種設備,實現大面積機械化種植,以此提高作業效率,減少勞動力的投入。
3.文化方向:大力宣傳江蘇省鄉村文化,借助多個信息傳播通道,將文化傳播出去,讓全國各地人民知曉江蘇省鄉村文化,對其產生喜愛之情。
4.旅游方向:借助本地區生態資源,打造旅游景點,根據游客需求,增加一些休閑娛樂設施。近年來,以增加現代化元素和城市建設元素為主,完善休閑娛樂設施,增加旅游服務項目,以此提升游客在景區的體驗感[10]。
近年來,江蘇省各個鄉村開墾了很多荒地,以大面積、機械化種植作為發展重點。根據鄉村農田資源分布狀況,規范劃分田地,使其得以整齊劃一的排列,以便機械化裝置高效作業。如圖1所示為北聯村農業生產基地。
圖1 北聯村農業生產基地
從農業機械化種植發展狀況來看,江蘇省近些年在此方面投入資源做出了很多成績,提高了農作物產量的同時,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然而該發展戰略與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關聯度較低,這與融合發展戰略目標不符。
江蘇省推行的鄉村文化發展戰略是以地方文化為主,通過修建公園,將這些文化貼在宣傳欄中,或者繪制成圖,添加宣傳語,讓更多游客了解本地區鄉村文化。另外,還引入了雕塑工藝,將鄉村的文化雕刻出來,從而更加生動地傳遞本地文化,突出本地文化特點。如圖2所示為同里國家濕地公園文化傳播拍攝圖。
圖2 同里國家濕地公園文化傳播拍攝圖
從當前的文化傳播形式來看,江蘇省在宣傳鄉村文化的同時,借助了部分旅游資源,在公園內布設了一些文化宣傳設施,從而達到宣傳鄉村文化的目的。目前,部分文化逐步向旅游景點注入。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尚未形成較為全面的文旅協同發展戰略方案。
江蘇省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速度較快,利用本地區現有的生態資源,建設了一些可供人們休憩、游玩的娛樂設施,整體景色優美,比較受游客歡迎。以同里古鎮為例,該地區作為江蘇省鄉村旅游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打造的旅游景點較多,很受游客歡迎。
從景點建設現場來看,這些景點比較注重生態環境,通過建設一些古鎮特點較為突出的建筑,以此突出景點的差異性。目前,該景點增加了很多城市建設元素,以提升游客體驗感。然而這種建設與鄉村旅游景點特色建設理念不符,未能滿足游客的需求。另外,單獨從旅游產業發展角度來看,古鎮旅游景點建設狀況較好,但是從農文旅融合發展角度來看,當前旅游發展忽略了融合理念,方向把控存在較大問題,未能有效落實鄉村振興建設。
繼續采用這種單獨發展方法,鄉村旅游業發展可能走向不歸之路,未來發展渺茫。如表1所示為同里古鎮經濟效益狀況統計結果。
表1 同里古鎮經濟效益狀況
觀察表1中統計結果,2016年至2021年,江蘇省同里古鎮旅游產業經濟出現了下滑變化趨勢,自2018年以來,收益增長為負,較前幾年經濟效益明顯下降。雖然每年通過旅游產業可以為古鎮帶來一定經濟效益,但是該發展趨勢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從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至2021年游客出現了負增長,且2020年和2021年收益負增長問題最為顯著,需要及時挖掘問題,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從江蘇省當前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方向的確立情況來看,未能充分貫徹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戰略方針,對融合發展的認知不到位,在定位農文旅融合發展方向上,思想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導致方向定位不準確,不利于后續農文旅融合發展工作的開展。目前,結合農業、文化、旅游共同發展定位,各方面在加快前進步伐時,需要增強“融合”理念。
當前農業產業發展,以提高農作物產量、種植效益為目的,忽略了該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農文旅一體化建設中,農業資源作為發展基礎,可以將農業產業作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支撐。所以,需要將農業產業發展落實到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中,不再停留在大面積種植,否則只能依靠農作物本地和對外銷售作為收入來源,很難改善鄉村收入水平。
江蘇省在推進鄉村地域文化時,采用的宣傳模式單一,僅僅憑借公園宣傳欄、公園景觀宣傳,只能讓來到此公園的公民知曉。另外,鄉村文化的宣傳,只是體現鄉村歷史文化,未將其與旅游及農業產業融合到一起,在推進過程中顯得獨立化。
當前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更多是以現代化和城市元素的添加為主。然而這種發展模式,與旅客對產業發展的需求不符,過多現代化和城市元素的融入,只會讓鄉村旅游產業失去獨有的旅游產業生態化優勢。游客更希望可以來此地旅游,感受到鄉村大自然,加深對農業產業及文化的理解。
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建議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根據農業、文化、旅游特點及發展要素,分析彼此之間的關聯關系,打造一套彼此相互促進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體系,從而明確融合發展方向。該方向立足于生態基底,以鄉村作為載體,協同發展農文旅。其中,文化作為協同發展體系的內涵,建議在農業產業、旅游產業中體現,使文化元素作為建設工具之一。農業產業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石,建議借助農業產業建設基地,為旅游采摘、種植體驗等項目的設立創造地域條件。旅游產業作為鄉村農業產業發展和文化宣傳的媒介,通過發展此項產業,讓更多人了解農村文化,參與到農業產業建設和經濟建設中來。
第一,農產品的外包裝設計,可以選取鄉村文化作為主要題材,從而將鄉村農業產業與文化傳播融合到一起。通過銷售鄉村農產品,讓更多的人群了解此部分鄉村文化。如果想進一步促進文化傳播,建議在產品外包裝袋上印刷二維碼,采取轉發有獎活動模式,加快農產品及文化的傳播。第二,單一的鄉村旅游景點觀光很難激發游客再次來到本地區旅游的熱情,所以需要豐富旅游服務項目。建議借助農業產業資源,設計農產品采摘、農業生態園親子活動、農業種植體驗等活動,作為旅游新服務項目。
將本地特色文化作為鄉村農業產業及旅游產業發展的內涵,使得本地區的農業產業及旅游產業與其他地區有所不同。第一,農業產業發展新策略是將鄉村文化植入農產品外包裝中,并申請產品品牌。例如,將鄉村特有的雜技文化作為某農產品外包裝圖文,這種包裝設計方案較為獨特,比較容易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第二,旅游產業發展新策略是以文化作為旅游活動設置的基礎,充分利用文化內涵,打造特色的旅游活動,以此吸引游客到此地游玩。例如,在整個旅游線路中設置多個旅游活動區域,供游客自行選擇。其中,活動項目包括雜技表演、戲劇表演等。
民宿作為鄉村旅游項目之一,備受旅游喜愛。建議將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發展主要路徑,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民宿旅游項目中,使得本地民宿變得更具特色。例如,舞蹈、雜技、戲劇、禮儀、節慶活動、書法等。民宿房間的布設中,除了保留原有的房屋結構以外,可以添加一些古人書法作品,作為裝飾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傳遞鄉村文化。另外,為游客安排本地區的節慶活動、戲劇表演、雜技表演。其中,部分表演活動,與本地區農產品的推廣密切相關,將產品植入表演當中,以此加深農產品在游客心中的印象。
本文以江蘇省為例,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文旅融合發展問題及策略展開研究。通過收集相關資料,結合本地考察獲取的信息,對江蘇農文旅融合發展現狀展開分析,從中挖掘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經過一番整理,發現江蘇省鄉村振興建設中,未能真正落實農文旅融合,建議準確定位農文旅融合方向,將農業產業、文化、旅游各自融入到其他兩項產業發展中,創新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