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艷艷
1.證券公司營業部對金融營銷人員的迫切需求。目前湖南省證券公司營業部共有65家,其中長沙市有37家,每個營業部都存在擴大商業網點,推銷各自金融產品的需要,而且大多數營業部80%~90%的就業崗位定位為金融營銷,僅10%~20%左右定位于證券公司的內部管理人員。高素質的金融營銷人員成為各證券公司營業部的稀缺資源,目前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據調查研究,目前假設證券公司在長沙共有5個營銷網點,按照其發展規模共需要證券經紀人近100人,但目前只有40人左右從事該行業,尚存在60人的缺口;同時,在這40人當中,非證券投資專業的人士占大多數,因此,符合專業崗位要求的證券經紀人只有20~30人左右。一方面證券公司求賢若渴,另一方面畢業生就業無門。因此,完全可以通過對在校學生的經紀業務能力的培訓,搭建金融管理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平臺。
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比較優勢。本專業根據證券公司的人才訂單要求,借助學院的教學網絡、教學場地、師資力量,為證券公司制定完備的金融營銷人才培訓計劃,而證券公司為本專業提供實習實訓場地。同時借助證券公司在全國證券行業的輻射力度,讓學生以長沙證券公司為窗口,將就業范圍擴大至全國各證券公司營業部的商業網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經歷培訓→上崗→再培訓→再上崗的幾個反復培養過程,從而使本專業能根據證券公司的崗位技能需求,不斷調整培訓思路,真正做到量體裁衣,從而構建學生就業與證券公司選拔優秀金融營銷人才的雙贏局面。
1.金融機構對金融服務與管理人才層次的定位。目前全國許多本科類的高院校也開設了金融管理、金融學等相關專業,但金融機構反映大多數本科生就業時選擇較高層次的金融崗位,眼高手低,即使暫時從事金融服務行業,也難在這個崗位上持續發展。本專業目前定位于培養??茖哟蔚慕鹑诜张c管理人才,符合證券公司對人才層次的定位需求。本專業的學生往往在工作崗位中表現出的良好的工作熱情和敬業精神,獲得了金融機構的一致好評。
2.供需雙方降低人才培養成本的需要。從需求方即證券公司的角度來看,用人方一般都希望以最低的培訓成本獲取最大的效用。若在大學三年級開設金融營銷經紀培訓項目,到學生畢業就業時,已進行了近1年的培訓,學生已成為較成熟的專業人才,這就降低了證券公司的用人成本,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
從供給方即學生的角度來看,在校期間能夠成功地完成從學生到專業人員的角色轉換,也降低了學生的擇業成本。從而構建了人力資源供需雙方的雙贏局面。
為了了解證券公司人才的供需狀況,本文特選取了長沙市區10家中小型證券公司基層營業部進行調研。本次調研主要采取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兩種形式,其中問卷調查4家,現場調研6家;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人員數量及學歷構成、業務崗位及任職要求、現有主要業務崗位人員學歷構成等方面。
根據湖南省證券業協會《湖南省證券經營機構2020年經營情況綜述》,截至2020年12月,全省共有證券營業部380家(其中已開業374家,本地券商在湘營業部141家,異地券商在湘營業部239家,其中長沙市125家,其他市州255家),同比增長8.88%;全省客戶累計賬戶數904萬戶(其中機構客戶9.46萬戶),總資產7642.53億元,戶均資產8.45萬元。每個營業部都存在擴大商業網點,推銷各自金融產品的需要,而且大多數營業部80%~90%的就業崗位定位為金融營銷,僅10%~20%左右定位于證券公司的內部管理人員。高素質的金融營銷人員成為各證券公司營業部的稀缺資源,目前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

目前,我國基層營業部投資顧問需求測算有兩個標準,一是按客戶包,一個客戶包配置一個投資顧問或理財經理,每個客戶包(這里的客戶是除大小非客戶、機構客戶和特大市值客戶以外的各類客戶)總資產大約1.2億元,如一個營業部總資產是20億元,大約需要16個投資顧問;第二個標準是按有效客戶數量,基本標準是1200個客戶,如果按照人均10萬總資產計算,實際上相當于一個客戶包的資產總值。
如果按照客戶包(1.2億元)和客戶數量包(1200人)計算,分別為6368人和7533人,扣除機構客戶后按總資產計算仍需至少4000人以上。根據我們調研情況看,一個25人的中型營業部,配置的投資顧問或理財經理只有6人,全省380家營業部不足1500位投資顧問/理財經理,缺口達1500人。如果按照湖南省2018年前3季度可支配收入增長率9.2%估算總資產增速,金融營銷和咨詢人員未來缺口將更大。
1.基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與金融機構合作開發金融管理崗位實踐技能。通過對證券投資行業的崗位設置調研分析,探索基于職業崗位需求的實踐技能的內在規律,根據主要的證券投資的職業崗位特點,針對未來職業崗位對學生職業勝任能力的需求,選擇相關的課程教學項目與金證咨詢公司合作進行實踐技能開發,以達到職業崗位能力勝任。
2.基于現代學徒制度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采用校內和校外實踐基地相結合的模式。以就業為導向,依據投資經理、交易員、風控員等主要的證券投資職業崗位要求的不同,模擬金融機構的崗位角色,具體采取“校內、校外兩個基地相結合”的做法。在合作單位建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同時建立校內教學實踐基地。學生集中在校內教學實踐基地進行包括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和投資咨詢等崗位技能訓練,待考取相關金融資格證書之后再安排到合作單位頂崗實踐。為了與公司的工作崗位相銜接,在校內實踐基地設立了真實場景的金融機構,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職務和具體分工,每個崗位都有金融機構對應的指導教師現場指導,學生隨時可以向企業指導老師請教,通過這種現代學徒制度的推廣,使校內和校外兩個基地的教學與訓練互相協調,使學生在工學結合中更好地提升能力和積累經驗。
3.在現代學徒制度下,加快學生從“學生角色”向“員工角色”的轉變。在理論課堂是學生,在公司和實訓基地就是員工。學生在校外基地工作時,合作單位會發給相應報酬,合作單位觀察和記錄學生的實際表現,作為學生畢業時擇優聘用的依據。同時在校內金融模擬機構,學生從事真實的金融服務,面對真實的客戶,為客戶提供資產保值增值服務,在真實的角色中掌握金融機構崗位所需技能。
4.以項目教學為手段,實施現代學徒制度的實踐技能創新。由于證券投資分析需要豐富的投資經驗和敏銳的數據分析能力,我們與金融機構合作開發符合崗位技能需求的10大技能,包括:運用上市公司高送轉信息篩選強勢個股、運用最牛散戶信息跟蹤強勢個股、利用市凈率指標篩選強勢個股、股指期貨與大盤聯動關系分析等10大典型技能項目,通過實施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仿真競賽法等主要手段,通過建立仿真投資實踐平臺,以一個學期的學生自主投資操作,分層進行投資實踐,驗證投資理論與技能水平,通過一個學期的團隊投資操作,競爭與合作,崗位輪動,實現學生整體技能水平的提升。
本專業通過與金融機構建立訂單式的金融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金融崗位技能要求的金融服務人才,拓展學生的就業渠道,將專業建設與學生就業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