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物探方法在鋁土礦找礦工作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全面分析,對工作過程中鋁土礦區域成礦的地質條件和資源分布特征進行了論述,針對物探方法在鋁土礦轉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和控制內容進行了闡述,為全面提高鋁土礦地質調查工作的整體效果和水平,提高鋁土礦地質勘查工作的整體效率和安全性,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建設的和諧發展,貢獻一點力量。
關鍵詞:物探方法;鋁土礦;找礦
在鋁土礦找礦工作過程中,通過物探方法來完成1∶50000舊城幅礦產地質調查,對鋁土礦地質構造條件以及鋁土礦的空間分布關系進行深度探索,有效評價物探異常狀況,同時研究勘測區域范圍內鋁土礦的成礦地質條件,有效總結該地區成礦規律,從中找到鋁土礦分布規律,為后續的鋁土礦開采工作提供必要的建議。在鋁土礦找礦工作當中,通過物探法的有效應用,對鋁土礦的含礦巖系沉積建造控礦因素、古氣候條件、古地理位置以及成礦作用等多方面問題進行探索,針對鋁土礦資源開發和前景進行展望,以此來實現社會經濟效益與生態建設的和諧發展。
1.鋁土礦探測區域環境狀況
本次鋁土礦探測區位于貴州省北部地區,地理坐標東經107°30′~107°45′、北緯28°40′~28°50′,面積約453km2。1∶20萬南川幅(H-48-30),1∶50000舊城幅編號為H48E020023。區內以遵義—正安—道真—南川的黔渝公路為交通干線,遵義、南川、武隆通鐵路,道真到甕安的高速公路從工作區西邊通過,縣、鎮、鄉村之間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較方便[1]。
2.鋁土礦找礦工作情況
項目完成1∶50000舊城幅遙感地質勘查工作,1∶50000舊城幅礦產地質填圖,勘查路線長度為734km,收集樣品 308件,地質剖面59.63km,1∶100精細剖面測量1.01km共97條。工作中查明礦體資源的整體分布特征,對該區域的鋁土礦資源的發展潛力進行了進一步評價[2]。
3.物探工作分析
物探工作過程中選擇高密度地區,對浣溪向斜段鋁土礦整裝勘查區域進行了鉆孔勘測,同時通過高密度物探測量,共設置190個物探測量點,得到的參數數據可以和可控源聲頻大地電磁法參數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通過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進行物探測量,同時對浣溪向斜南段整裝勘查空白區進行鉆孔勘查,有效使用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來進行物探測量實驗。在具體的勘查工作過程中剖面總長度為8.12km,勘測點位共設置240個,點距40m。大致了解二疊系大竹園組與二疊系棲霞組接觸界面的起伏及埋深;但由于P1d鋁土質黏土巖物性參數(348.56Ω·m)與下伏地層S1h頁巖物性參數(256.20Ω·m)差異過小,且P1d地層厚度太薄,未能對P1d含鋁巖系準確測厚,物探測量效果不夠理想[3]。
3.1探測區域的物理特征
勘測區域范圍內和鋁土礦成礦關系密切的巖石組合,主要包含了灰巖頁巖、黏土巖、硫鐵礦等具體特征,如表1所示。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勘測區域范圍內的礦石的電阻率,依照灰巖、鋁土礦、頁巖富土硫鐵礦的順序排列依次降低。其中灰巖的電阻率相對較高,達到3376.8Ω·m,硫鐵礦電阻率相對較低,為83.07Ω·m。在本次物探工作過程中,出現了物探異常情況,在浣溪向斜南段鋁土礦和整裝勘查空白區域進行鉆孔勘查分析,同時有效結合可控音頻大地電磁法,展開了一系列物探測量分析工作,通過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物探工作方法,設置出了三條剖面線路,線路總長度為8.12km,勘測區域物理點位共240個,點距為40m。本次工作大致了解二疊系大竹園組與二疊系棲霞組接觸界面的起伏及埋深;但由于P1d鋁土質黏土巖物性參數(348.56Ω·m)與下伏地層S1h頁巖物性參數(256.20Ω·m)差異過小,且P1d地層厚度太薄,未能對P1d含鋁巖系準確測厚。
3.2物探異常評價
通過使用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工作,在整個勘測區域范圍內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工作成果,有效了解了二疊系大竹園組和二疊系棲霞組區域地埋深情況以及地勢條件起伏狀況,同時和鋁土礦成礦區域的探測線,剖面含礦巖系鋁土礦埋深情況基本吻合。前部區域二疊系高阻碳酸鹽巖地質條件和下方的地層之間存在一定的電性特征,存在非常明顯的過渡梯級條帶。該地勢條件起伏狀況,有效反映出了浣溪向斜含礦巖系的地質條件的整體空間分布情況,有利于鋁土礦成礦和找礦工作的開展[4]。
上述分析看出通過有效使用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物探法,鋁土礦層和上下沿層土之間存在的電阻率以及極化差異性等特征對比分析,依照物性參數測量結果,有效結合該地區范圍內的地層條件特點,可有效建立地質條件地球物理模型。通過劃分中高低電阻率延伸段和中低電阻率連線段的不整合界限埋深,確定鋁土礦分布的整體空間形態,同時在坡面上重點關注曲線下凹的實際變化狀況,觀察其中是否存在向斜形態分布特征,可以有效確定出鋁土礦的空間分布位置,為整個鋁土礦的成礦條件判斷,以及鋁土礦的后續開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3找礦工作方法對比
鋁土礦找礦工作過程中,通過對高密度電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進行對比試驗和分析,從中選擇出勘測精度以及勘探深度更高的鋁土礦勘探方法。通過實驗對比結果分析,高密度電法在勘測深度200m范圍之內,對地層內部的地質條件構成情況反應程度更高。通過不同地層條件的電阻率變化情況,來有效判斷其中鋁土礦的分布狀況,整體的勘測精度較高,但是在整個探測深度上有所不足,最高的探測深度只能達到260m[5]。通過可控源音頻分析,大地電磁探測法在前部區域的勘測分辨率相對較低,但是整體的勘測深度通常情況下可以達到2km,因此可以有效反映出260m~2000m深度范圍內的鋁土礦分布情況。具體的物探工作量如表2所示:

針對勘測區完成240個勘測點,從中選擇出干擾程度相對較低的勘測線路和勘測點位,檢查點位總數量為9個,檢查率達到了3.75%,去掉少量突變點位數據,總均方相對誤差量達到了4.39%,整體的物探工作質量滿足鋁土礦的找礦工作要求和標準。
4.結語
在礦產綜合勘查工作過程中,有效確定找礦工作前景,有效完成了三清廟鋁土礦、龍興鋁土礦以及鐵廠坪鋁土礦三個重點區域的勘查工作。在重點檢查和選用了相關數據后,通過實地勘測的方法來開展物探工作,確定勘測區范圍內的鋁土礦成礦背景的控制因素,以及對土礦的成礦條件等進行全面分析,整個勘查工作在質量方面,滿足礦產檢查工作要求和標準。
參考文獻:
[1]李星,牛杰,高明山,等. AMT在文山某沉積型鋁土礦勘查中地質地球物理模型建立與探討[J].礦產與地質, 2020, 34(1): 120-127.
[2]楊瑞西,許國麗,楚盧凱,等.河南郁山—禮莊寨地區鋁土礦重力-CSAMT綜合成礦預測[J].金屬礦山, 2019(9): 113-122.
[3]張文旭.山西鋁土礦含礦巖系勘查研究進展及存在問題[J].地質調查與研究, 2019, 42(1): 30-36+44.
[4]金中國,鄒林,張力,等.貴州務—正—道地區鋁土礦成礦模式與找礦模型[J].沉積學報, 2018, 36(5): 914-926.
[5]牛杰,馮毅,潘小松,等.文山某礦區綜合物探方法尋找沉積型鋁土礦的應用與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 39: 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