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理
臨床上乳腺腫瘤大多為良性腫瘤,但乳腺癌卻是我國女性最常見的的惡性腫瘤之一,此病多發生于中年婦女,近年來逐漸呈年輕化趨勢[1,2]。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彩色多普勒超聲影像學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該檢查手段可通過對患者的病灶組織具體位置、形態、邊界、內部回聲及血流情況對其性質進行鑒別,是一種準確率較高的檢查手段[3]。但此方法仍存在一定弊端,對于部分過小的病灶組織該手段不能進行準確鑒別,對患者的早期診治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本研究主要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與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的診斷價值進行對比,為臨床尋找出更加高效、準確的乳腺腫瘤良惡性鑒別標準,具體研究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間至本院接受治療的乳腺腫瘤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所有患者的手術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其中50 例患者為良性腫瘤,30 例患者為惡性腫瘤;年齡30~55 歲,平均年齡(42.53±5.11)歲。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會批準,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腫瘤微環境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4]中所提出的乳腺腫瘤臨床診斷標準;經手術治療后其病理結果均顯示為乳腺腫瘤;均已知悉此次研究并已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自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此前已接受過其他抗炎藥物治療者;不符合穿刺活檢術指征者;依從性較差不愿配合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治療前均先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以及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診斷,觀察其影像學表現并記錄其檢查結果。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所有患者呈仰臥狀態并將雙臂上舉,先對其乳房周圍進行觸診以確定腫瘤大概位置,后將儀器探頭涂抹上耦合劑后于患者乳頭周圍呈放射狀探查,以觀察腫瘤的位置、大小、邊界狀態其腫瘤性質,同時觀察患者周邊的血流信號及血流動力學參數等指標,以Adler 分級法對其血流信號進行分級,對其腫瘤性質進行鑒別后記錄其診斷結果。此方法所采用的設備均為美國GE 公司提供的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型號為GE VOLUSON730 pro。
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診斷:同樣使用上述超聲設備進行診斷后,選用18 g 的活檢針于患者被明確出的腫瘤位置處,先對穿刺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后采用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中國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388,規格:10 ml∶0.2 g)進行局部麻醉,后將活檢針置入活檢穿刺槍后進行活檢,提取樣本后立即送檢。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記錄所有患者的手術病理結果,對比彩色多普勒超聲及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為及陰性預測值。
良惡性鑒別:①良性腫瘤:形態規則且邊界光滑,其內部回聲多較為均勻,后方回聲無明顯變化,其病灶組織少有微鈣化血流信號均較為豐富,血流分級較低;②惡性腫瘤:形態多不規則且邊界有大量毛刺,其內部回聲多不均勻后方回聲表現為衰退且病灶組織多呈微鈣化,其血流信號較弱且分級較高。
Adler 血流分級[5]:1 級:病灶內及周邊組織出現少量點狀或短線狀血流信號;2 級:病灶及周圍組織出現線狀血流信號,且血流分布走行較規則,呈樹枝狀;3 級:病灶內及周邊組織探及到豐富血流信號(≥3 條),且血管交織成網狀,走行不規則,以上分級情況均由兩位資深超聲醫師以雙盲法進行分析。
靈敏度=真陽/(真陽+假陰)×100%;特異度=真陰/(真陰+假陽)×100%;陽性預測值=真陽/(真陽+假陽)×100%;陰性預測值=真陰/(真陰+假陰)×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病理結果 手術病理結果顯示80 例患者中50 例為良性腫瘤(乳腺纖維腺瘤10 例、乳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12 例、乳膠腺纖維組織增生10 例、乳腺炎18 例),30 例為惡性腫瘤(乳腺導管內癌5 例、乳腺浸潤性小葉癌11 例、乳腺濾泡性乳頭狀癌9 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5 例)。
2.2 兩種檢查方式影像學結果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45 例良性腫瘤,其中邊界清晰29 例,病灶內部回聲均勻27 例,后方回聲增強22 例,有鈣化31 例,血流分級1 級16 例;35 例惡性腫瘤,其中邊界清晰11 例,病灶內部回聲均勻12 例,后方回聲增強6 例,有鈣化17 例,血流分級3 級26 例。
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診斷49 例良性腫瘤,其中邊界清晰40 例,病灶內部回聲均勻37 例,后方回聲增強32 例,有鈣化44 例,血流分級1 級27 例;31 例惡性腫瘤,其中邊界清晰18例,病灶內部回聲均勻17例,后方回聲增強12 例,有鈣化23 例,血流分級3 級28 例。
2.3 兩種檢查方式的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及陽性預測值比較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45 例良性腫瘤,35 例惡性腫瘤,其中真陽26 例,假陽9 例;真陰41 例,假陰4 例。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診斷49 例良性腫瘤,31 例惡性腫瘤,其中真陽30 例,假陽1 例;真陰49 例,假陰0 例。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的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及陽性預測值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的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及陽性預測值比較(%)
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基于頻譜多普勒技術及原理進行組織內血流成像,可以清晰顯示腫瘤組織內部血管,通過判斷腫瘤內部血流信號分布情況判斷良惡性質,通常惡性腫瘤在其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血供,但由于受到血管生成因子的影響,其內部存在大量新生血管,且具有分布較多、形態不規則的特征;而良性腫瘤內部新生血管相對較少,其血液供應來源于宿主,但較大體積良性結節也會表現出相對豐富的血供[6]。但僅通過單一指標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和診斷存在較多偶然性,此技術在面對微小病灶組織時也可能存在漏診、誤診情況。而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是在充分結合彩色多普勒超聲清楚顯示病灶形態及位置的優勢下,再對病灶組織進行精準穿刺后送檢,其診斷結果更具有臨床意義,通過對病灶組織樣本進行病理活檢可有效降低其臨床誤診率。
本研究通過對所有患者同時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及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檢查后結果顯示,相比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結果,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均優于彩色多普勒超聲。張岳宇等[7]曾在其相關研究中表明,與彩色多普勒超聲相比,穿刺活檢的診斷敏感度明顯高于彩色多普勒超聲,且漏診率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率較高,有利于早期診斷和治療。陳福壽等[8]通過對超聲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進行評估后結果顯示,超聲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可提高惡性腫瘤診斷準確率;鄒淑麗等[9]也同樣在其相關研究中印證了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的臨床應用價值。因此,相比常規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腫瘤采用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進行良惡鑒別其準確性更高,造成的誤診率更低。
綜上所述,與常規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比,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對乳腺腫瘤的診斷價值更高,其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其誤診率更低,可通過對病灶進行具體分析來進行良惡性鑒別,對患者后續的治療及預后都有積極作用。介入超聲經皮穿刺活檢術可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