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盡意 邢苗
血液系統疾病是血液和造血組織及器官發生病變而產生的疾病,臨床上常見的血液系統疾病主要是包含了貧血、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數值異常以及各種良性與惡性的白細胞疾病及各種類型的出血、凝血性疾病[1]。同時還包括了患者血漿中各組分異常所產生的各種疾病,其中還包括了血液系統腫瘤這種疾病。血液系統腫瘤是一種良性腫瘤,是心腦血管疾病,是因為這和患者血液系統腫瘤包含的變種太多有關[2]。常見的血液腫瘤主要包括各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以及惡性淋巴瘤,發病率逐年升高,而其中多發性骨髓瘤的整個發病率在血液惡性腫瘤里面占10%[3]。在目前的臨床研究中,學者們認為引發患者出現血液系統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化學、物理、生物以及家族遺傳等[4]。血細胞分離術的原理是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將患者血液中出現的異常成分或者對患者具有危害性的成分進行分離從而對其進行刪除的一種高科技治療方式,已經廣泛應用于目前的臨床治療中[5]。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對血液系統腫瘤患者進行血細胞分離術的治療,從而探討其作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2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血液系統腫瘤疾病患者50 例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15~69 歲,平均年齡(41.42±9.21)歲;12 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5 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6 例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12 例真性紅細胞增多癥,5 例多發性骨髓瘤,10 例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納入標準:①患者經臨床診斷確診為血液系統腫瘤;②患者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并自愿簽署相關協議。排除標準:①患者不能進行正常溝通交流;②患者有精神病史;③患者合并患有嚴重的惡性腫瘤疾病;④患者心、腦、肝等器官有著器質性病變;⑤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礙。
1.2 方法 50 例患者均通過血細胞分離術進行治療,在進行正式的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并將患者的身體體征數據進行嚴格記錄,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治療。抽取通過事前檢查并符合條件的患者肘正中靜脈或股靜脈血液,并在入針處放置專用的一次性全封閉管道,并且通過雙針連續循環法進行此操作。同時對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血細胞分離法進行相應的治療:對發生骨髓瘤的患者通過血漿置換的方法進行相應的治療,其主要的方式是控制患者體內全血的流速,速度控制在20~40 ml/min,同時利用新鮮冷凍的血漿及生理鹽水共同配制而成的置換液對患者的血漿進行分離置換;對患有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患者通過治療性白細胞單采術進行相應的治療,將患者的全血的流速控制在40~60 ml/min 的速度進行相應的分離治療;對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患者通過治療性紅細胞單采去除術進行相應的治療,在血細胞分離機的作用下,對患者進行紅細胞單采術,這種方法需要結合患者實際的身高、體重等具體數值進行對血液循環量的設置,進行單采的患者的血液循環量控制在2000 ml左右,并且進行采集的時間控制在30 min,采集的最終量為1000 ml 左右,同時進行單采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補充等量的膠體以及晶體液,避免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并且在進行采血、回輸的過程中對患者注射一定的生理鹽水,保證患者的經脈通暢和穩定性,同時要求患者口服10~20 ml 的葡萄糖酸鈣溶液,確保患者有充足的體力;在對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的患者進行治療時,選擇血小板單采術進行相應的治療,治療時將患者全血的速度控制在40~60 ml/min 進行相應的治療。在對患者的血液進行分離的過程中,要仔細觀察患者的具體情況,查看患者身體能夠接受的最大血液流速,并按照實際的情況對流速進行相應的調整,并在分離操作結束后對患者的各項血液指標進行檢查并記錄。在對患者進行血細胞分離術進行對應的治療時,醫護人員需要配備一定的抗凝劑對患者進行抗凝血處理,一般進行配備的抗凝劑的配置方法為:在每1000 毫升的配置液中含有20 g 的枸櫞酸鈉,8 g 的枸櫞酸以及25 g 的葡萄糖,同時對該凝血劑進行配置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1.3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血細胞各項指標水平,包括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的、紅細胞計數以及血小板計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患者的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以及血小板計數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50 例患者治療前后血細胞各項指標水平比較()

表1 50 例患者治療前后血細胞各項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患者被抽取出來的全血在離心機中進行血液離心,而血液中不同成分的密度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分離機通過這個差異以及進行梯度離心的原理對患者的血液進行分離,分理出不同成分的層面,并且在完成分離操作后通過界面探測器對不同成分的血細胞進行辨別,在對需要測定的成分進行提取,在此操作完成后,將剩余的血液輸還給患者[6-10]。這種操作的過程是在封閉的管路中進行的,并且次管路所用到的管道設備是一次性使用的,并且在對患者的血細胞進行提取時的數量進行了嚴格的控制,這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并且在對患者進行該項治療時,能夠加快患者的血液流速,加快患者的新陳代謝,同時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速度,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療效果[11]。在對患者進行血液置換時,能將患者體內的有毒物質以及病理性物質有效減少,對于因為致病因子或毒素物質數量過多而產生的疾病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紅細胞去除術的治療主要應用在原發性或者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的患者;白細胞去除術在臨床的應用中廣泛使用在搶救高白細胞白血病中,能將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減少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治療性血小板單采術能夠將患者體內增多的血小板進行分離和去除,并且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降低患者的血液粘滯度,避免患者出現血栓[12]。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進行血細胞分離術進行相應的治療,能夠將患者的各項血液指標進行改善,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對血液系統中的腫瘤疾病患者通過血細胞分離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變患者的血液指標值,提高臨床治療療效,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應該得到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