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 劉麗 范鐵
臨床口腔科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良性腮腺上皮腫瘤就是PAPG,目前臨床中治療PAPG 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外科手術來切除病灶[1]。本次研究選取本院在2019 年6 月~2020 年1 月確診并治療的172 例PAPG患者,回顧性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7 年6 月~2020 年1 月確診并治療的172 例PAPG 患者,其中男94 例,女78 例。所有患者全部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所有PAPG 患者的臨床診療資料,如性別(男/女)、姓名、就診情況、輔助檢查情況、手術治療方式、術后并發癥及復發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PAPG 患者的總體發病情況。②觀察在原發性腮腺腫瘤中PAPG 的占比情況。③比較PAPG 患者經兩種不同面神經解剖方式后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兩組全部都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且成功隨訪。其中,有156 例病變位置在淺葉,有16 例病變累及或位置在深葉。將腮腺的前緣到后緣水平線進行均分,再通過均分點行一垂直線,將腮腺分為前區、后區。依據患者的影像學輔助檢查及手術情況記錄,將腮腺腫瘤劃分為前區、后區。觀察經順行主干解剖法及逆行分支解剖法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④比較不同手術方式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2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PAPG 患者的總體發病情況 172 例PAPG 患者中,男94 例,女78 例,男女比例為1.2∶1,發病年齡:10~95 歲,平均發病年齡(49.2±15.3)歲,好發年齡段為40~50 歲。見表1。

表1 172 例PAPG 患者的總體發病情況(n)
2.2 原發性腮腺腫瘤中PAPG 的占比情況 本院在2017 年6 月~2020 年1 月共收治452 例原發性腮腺腫瘤患者,其中,PAPG 患者172 例,占比38.1%。
2.3 PAPG 患者經兩種不同面神經解剖方式后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兩種不同面神經解剖方式后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PAPG 患者經兩種不同面神經解剖方式后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4 不同手術方式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復發情況對比 腫瘤直徑≤3 cm 的PAPG 患者經PSP 術治療后的暫時性面癱及耳垂麻木發生率低于SP 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腫瘤直徑>3 cm 的PAPG患者經SP 術治療的術后復發率顯著低于PSP 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腫瘤直徑≤3 cm 的PAPG 患者經不同手術方式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復發情況對比(n)

表4 腫瘤直徑>3 cm 的PAPG 患者經不同手術方式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復發情況對比(n)
PAPG 可在任何年齡段當中發生,主要常見于30~50 歲這一年齡段當中,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2]。本次研究結果提示,平均發病年齡為(49.2±15.3)歲,好發年齡段為40~50 歲。腫瘤的生長速度較慢,且病程時間比較長,通常不會表現出痛性腫塊,常見為分葉狀或結節狀,質地通常較硬,跟周圍組織之間沒有粘連[3]。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本院在2017 年6 月~2020 年1 月共收治了452 例原發性腮腺腫瘤患者,其中,PAPG患者172 例,占比38.1%。結果提示,臨床中的腮腺腫瘤主要為良性腫瘤。
雖然PAPG 屬于一種良性腫瘤,但是其在臨床當中的相關生物學特性則主要表現為膨脹性生長、可惡變、易復發,無法通過單純性的包膜外剝離將腫瘤病灶剜除[4]。同時,因為面神經跟腮腺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可能有部分PAPG 患者在術后出現永久性或者暫時性的面神經受損[5]。所以,一定要依據不同PAPG 患者的瘤體生長位置及大小來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6]。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兩種不同面神經解剖方式后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腮腺切除術的重點步驟就是對面神經進行分離解剖,盡可能的維持分支及主干的完整性[7]。順行法解剖在臨床中的應用較為廣泛,面神經的主干位置恒定且較粗,十分容易暴露;但逆行法通常會選擇下頜緣支或頰支,更易發現腫瘤及面神經分支[8]。當腫瘤的位置在后區時,或者接受PSP 術,通過逆行解剖法能夠降低暴露面神經主干的幾率,同時還能夠依據腫瘤大小及位置來對面神經分支進行選擇性的解剖,從而降低對正常腮腺組織的切除[9,10]。腫瘤在前區,或者行SP 術使用順行法,或腫瘤在淺葉后區下方行PSP術時使用逆行法,可無需對所有的面神經交通支及分支進行解剖[11,12]。
綜上所述,良性腮腺腫瘤當中最常見的一種病理類型就是PAPG,40~50 歲為其好發年齡段,多見男性患者。不同的面神經解剖方法(順行及逆行解剖),術后并發癥無顯著差異。當PAPG 病灶直徑≤3 cm 時,經PSP 術治療,可降低術后并發癥;假如未對手術安全切緣進行確定時,PAPG 病灶直徑>3 cm 時,經SP術治療,可降低術后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