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彥
(貴州財經大學,貴陽 550025)
企業構建內控體系可以進行更為高效的管理,內部控制是企業合理地使用資源以及提高效率,在內部進行的一些制約和管理的行為。許多有關股權結構的分析研究得出,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在集中度較高的形式下,經常存在大股東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公司利益的現象,再加上目前對經濟市場的監管還有不足,與之有關的法律法規也存在一些欠缺,從而造成企業內控機制失去應有的作用。
在這種背景下,“股權制衡” 理論被相關各界競相提出,即改變股權結構,并適當地調低股權的集中程度,讓公司出現能夠對控股的大股東產生監督和約束作用的制衡股東。本文對股權制衡與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問題展開研究,通過針對不同股權制衡關系的公司,分析其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差異,尋求合適的股權制衡模式,有助于提升我國內部控制建設的水平,同時也有助于豐富我國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相關理論研究。
股權制衡的程度與企業的股權結構之間有著很大的關聯,不一樣的股權結構有不一樣的制衡效果。房莉(2013)認為股權結構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來說十分重要,其股權性質和股權集中度對財務決策、代理成本、公司治理效率等方面有影響,從而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上市公司經營業績。還有研究者認為:股權制衡對公司治理和公司績效都具有正面效應。趙國宇、禹薇(2017)認為股權制衡能夠使企業的投資效率更好,有助于改善企業的經營業績,能夠有效降低由于投資的無效率和大股東對企業的掏空行為所帶來的負面作用。涂國前、劉峰(2010)研究得出,制衡股東性質不同對公司產生的制衡效果有差別,股東制衡為國有性質有較大的概率被控股股東侵占權益。
從現有研究中可以看出:因為我國的國情較為特殊,大部分的上市企業股權集中程度都很高,企業經常有“一股獨大”的情況,會出現由于股權過于集中,導致企業法人治理機構失效,對大股東缺乏有效制約的現象。加上我國目前的市場監管機制存在缺陷,在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內部控制失靈,使其失去應有的效果。因此,為了防止控股股東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需要制定有效的約束機制來進行規范,適當的股權制衡機制可以讓股東彼此之間進行有效的制約和監督,從而以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的績效。因此,有效的股權制衡能夠給內部控制的實行提供良好的內部治理環境,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又能更好地保障股東權益的實現。
筆者通過分析比較后,選擇了三家股權結構和制衡股東性質都有差別的酒釀類上市公司來進行討論。選取的三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和洋河股份,因為這三家上市企業在行業地位、經營業務上較為類似,且有著不同的股權結構,在股權集中度上和制衡股東性質上都存在差異,為這次對股權制衡與內部控制有效性關系的相關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差異化模式,以這三家上市企業為案例的研究對象具有可比性。
從表1 中可以看出這三家上市公司股權制衡關系各有不同,山西汾酒股權高度集中,三年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都沒有變化;瀘州老窖股權較為分散,前兩大股東所持股份的比值較為相近;洋河股份的股權分布較為居中,在2017 年持股比例為第二和第三的公司發生合并,對控股股東有著較大的制衡效果。山西汾酒的H 數值超出并且遠高于25%,這說明前三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有很大的差距,股權分布非常不均,Z 值比瀘州老窖和洋河股份都要高很多,說明山西汾酒的第一大股東擁有極高的控制權,各股東之間的力量差距懸殊。
根據以上分析,這三家企業都是由當地的國資委控制,山西汾酒為國有性質控股下股權集中度很高的股權結構,不存在制衡股東,這也是我國大多數酒釀類上市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瀘州老窖控股股東性質也是國有,但它的股權結構相對分散,制衡股東同樣也為國有性質;洋河股份在成立時表現為非國有股東制衡下股權結構相對居中的國有控股模式。

通過對三家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如表2 所示)以及所產生的結果看,從2015 年到2017 年,三家企業每年都有公開的內控自我評價報告,還有內控審計報告。其中瀘州老窖雖然2015 年至2017 年都存在訴訟事項,但從2014 年和2015 年披露后就處于中止訴訟階段,對案例研究期間的影響不大,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在三年中存在著多項重大關聯交易事項,洋河股份研究期間內沒有發生重大關聯交易和訴訟違規的事項。
由此可見,洋河股份在經營效率及效果、遵守法律法規等方面相對于山西汾酒和瀘州老窖來說,表現較好。結合三家企業的股權結構和股東性質來分析,筆者認為在股權制衡對企業內控有效性的影響方面,企業使用一定的股權制衡要比股權集中模式好,從制衡股東性質來看,非國有性質的制衡效果也要優于國有性質的。

通過對這三家酒釀類上市公司的分析可以看出:對企業來說,適當的股權制衡能有效增強內控有效性,從而對企業各個方面起到正面的影響。
一方面,在如今國內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運用股權制衡模式,合理的股權制衡能夠有效改善企業績效,更有助于內部控制制度的施行。對于我國的國有上市企業,可以適當引進不是國有性質的制衡股東,對于大股東有更好的制衡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企業股東大會決策的效率和科學性,發揮好股東大會對管理層的監管效果,實現有效的內部控制。
另一方面,在內部控制評價方面,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評價標準,通過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程度來判斷內控水平,出具一套完善并且有具體標準的內控評價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外部監管部門也應該對上市企業內控運行狀況及時有效地進行反饋,盡量健全和完善內控相關法律法規,適當提高企業違規成本。
本文通過對三家企業的相關分析得出了一些結論,但本次研究依舊有些許的不足之處:首先股權制衡只是影響內控有效性的其中一個因素,企業內部控制可能還會有其他方面的影響;其次目前對內控有效性的評價沒有一個可靠的量化指標,所以研究得出的結論并不是很全面。本文只選取了三家上市公司的案例進行研究,樣本容量較小,收集來的一些案例數據有可能做不到非常全面和詳盡,只能研究得到一些參考性的建議,未來仍需通過大樣本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