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會 薛奧傳 冷洪帥 蒙隆敏 展江山
(1.遵義醫科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2.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遵義 563000)
體力活動不足、靜坐少動已成為影響大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死于超重和肥胖的人數大于死于體重不足的人數。肥胖的關鍵不僅在于單純的體重過重,更重要的是體內身體成分的比例失衡。身體成分是構成人體的成分,是判斷體質水平的重要因素。健康時,身體成分在體內處于相互均衡的狀態;當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就會出現肥胖、浮腫、營養失調等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最終引起慢性病的發生。因此,該文通過分析體力活動不足對大學生體成分的影響,為體力活動不足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提供理論依據。
該文選取遵義醫科大學女大學生60 人,并分成兩組,體力活動不足組(靜坐組,30人)和運動組(30人)。靜坐組條件為每周訓練次數小于1次,每次運動時間小于30min。運動組為每周參加體育運動次數大于或等于3次,每次運動時間不少于30min,每次運動強度均在中等及以上水平,運動方式沒有限制。兩組維持在兩種狀態的時間大于16 周。靜坐組平均年齡為21.67±1.44歲,平均身高為162.50±5.21cm,平均體重為53.97±10.22kg;靜坐組平均年齡為21.90±1.37歲,平均身高為159.00±7.80cm,平均體重為52.11±4.69kg。
1.2.1 測試方法
測試前,要求受試者空腹2d。使用生物電阻抗人體成分測試儀(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InBody 720,Biospace,Korea.)進行測試,先預熱5min,受試者光腳、穿較少的衣服且不能攜帶金屬物品,站立于測試臺。腳跟腳掌按照測試臺的標記站于金屬片上,身體自然站立,兩手臂離開軀干大約30°,兩手握住手柄的金屬部位。測試過程中,要求受試者身體盡量不要晃動,直到測試完成。測試完成后,獲得相關指標,包括身體形態、肌肉質量和脂肪質量。
1.2.2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26.0 統計軟件對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一項通過計算體重(kg)和身高2(m2)的比值來評價肥胖度的指標,其可粗略評價個體的肥胖程度。腰臀脂肪比可以判斷腹型肥胖,上臂周長和上臂無脂肪周長可以判斷上臂脂肪含量。如表1 所示,靜坐組大學生的BMI 指數明顯升高(P<0.05),腰臀比明顯增加(P<0.01)。

表1 大學生身體形態結果對比
如表2所示,靜坐組骨骼肌質量明顯下降,脂肪質量、內臟脂肪面積明顯增加,且運動組的內臟脂肪面積明顯小于靜坐組(P<0.05)。

表2 大學生肌肉和脂肪質量結果對比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對個體的肥胖程度的粗略指導[1]。腰臀脂肪比,女性超過0.85,男性超過0.90時,可判斷為腹部肥胖[2]。成年人腹部肥胖大多會導致內臟脂肪堆積,過多的脂肪分子增加了血濃度,繼而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肥胖相關的疾?。?]。因此,對肥胖的判斷應從多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4]。在該研究中,16 周的干預以后,女大學生BMI 指數、腰臀脂肪比明顯升高明顯增加。從結果中可以看出,長期靜坐的大學生BMI值增加,腰臀脂肪比增加。
肌肉的退行性改變,一方面由于肌纖維減少和萎縮,造成肌肉橫截面積(CSMA)減少[5];另一方面肌細胞內脂質沉積和肌細胞間脂肪細胞增生,導致脂肪、結締組織等成分的浸潤[6]。因此,肌肉定量測量是肌少癥篩查的關鍵因素,也是目前研究肌少癥的熱點之一。而在該研究中,發現長期靜坐會引起女大學生的骨骼肌質量下降。女大學生的脂肪質量明顯升高、內臟脂肪面積明顯增加,且運動組的女大學生內臟脂肪面積明顯小于體力活動靜坐組。有研究指出,內臟脂肪面積增加,可以引起成年女性維生素D不足,甚至缺乏的風險[7]。
體力活動不足會影響大學生的身體形態,如大學生BMI 值增加,腰臀脂肪比增加。體力活動不足會降低大學生骨骼肌質量,增加脂肪含量和內臟脂肪面積。運動可以避免大學生身體形態的改變,增加骨骼肌質量,防止脂肪質量和內臟脂肪面積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