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圓圓,胡 浪,龍 瑤,孫 青
(吉首大學 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鄉村教育建設進程加速發展,鄉村小學建設以城市小學建設為模板,面貌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未能有效結合鄉村本土的特色和文化形成可持續的校園景觀。鄉村小學生身心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對環境的感知比較敏感,兒童與周圍環境的直接接觸方式是通過兒童的感知器官,而感官歸于周邊環境影響的反射,又直接影響著兒童的身心健康[1]。
一個好的景觀環境能使兒童五感齊發并相互溝通,不僅在知識文化教育方面能給予兒童成長,也能提升他們身心健康的質量[2]。鄉村小學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因此,可以將豐富的自然植被引入鄉村小學,營造具有鄉村特色的校園植物景觀。用植物來調動小學生的聽覺、味覺、嗅覺、觸覺、視覺五大感官,讓他們在對植物的認知探索中,獲得知識、增長才干,努力成長。選取張家界市楓香崗完小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植物景觀改造,以期為同類型的鄉村小學建設做參考。
楓香崗中心學校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楓香崗街道辦事處,是一所典型的少數民族聚集地的鄉村小學。其地勢相對平坦,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學校占地9656.7 m2,總建筑3236 m2,體育活動場地2300 m2,綠化1586 m2。校園主要分為入口區、運動區、教學區、辦公區、停車區五大分區。
入口為一條綠化道路,上層種植喬木紅色石楠和桂花樹,中層種植四季桂、女貞、紅檵木等灌木綠籬,下層主要以麥冬做地被。植物長勢良好,但景觀色調單一,沒有特色(圖1)。

圖1 入口區綠化單調
運動單杠、雙杠等器材設置區域,主要以草坪草為主要地被,上面零星種植著幾棵銀杏、桂花樹,植物長勢不佳,綠化面積不夠,景觀層次不夠豐富(圖2)。沿環形跑道周邊靠近圍墻的綠化帶中,主要是定距種植的桂花樹,冠形參差不齊,下層地被踐踏嚴重,黃土裸露。 同時運動區與教學區沒有種植隔離綠帶,教師授課和學生上課都容易受運動區噪聲干擾。

圖2 運動區綠化不足
教學區綠化僅由桂花樹和教學樓間種植的一行杜鵑和紅檵木條形綠籬組成,景觀形式呆板,同時缺乏草本花卉,空間層次和植物色彩過于單調(圖3、圖4)。沒有利用植物劃分空間,空間開敞,缺乏靜謐優美的室外學習交流的環境。

圖3 教學區綠化形式呆板

圖4 教學區綠化缺乏層次感
辦公樓前有一塊方形種植帶,主要種植紫薇、女貞、紅檵木球,沒有做好植物整形,植物生長較為粗放,景觀效果不佳,與嚴肅、靜謐的辦公區氛圍不協調(圖5)。

圖5 辦公區植物管理粗放
停車區位于入口道路一旁,主要由上層桂花樹和下層嵌草鋪磚組成,形式簡單,面積葉較小,桂花樹分支點較低,冠幅不大,不能有效遮蔭,功能性不強,造成車輛有亂停亂放現象(圖6)。

圖6 停車區綠化不當
五感,是指:形、聲、聞、味、觸,也就是人的五種感覺器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3],人類通過五感來感知外界環境,尤其是年齡偏小的鄉村小學生,五感是他們接受外界信息最直接的方式,研究表明,兒童天性喜歡親近自然環境,他們在植物、水、泥土等自然要素中學到的知識和各方面能力遠比在電子產品和娛樂器械中要多[4]。鄉村小學校園的五感植物景觀,是在植物設計中注重感官的表達,符合鄉村小學生的心理行為需求,增強對其五感的體驗,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適地適樹也就是根據場地的地形、氣候以及突然條件等特點,選擇最適宜栽植的樹種,合理搭配花期,做到季相變化,層次豐富,盡可能地不使用邊緣樹種。多采用鄉土樹種,因其除了具有觀賞價值外,也最能體現當地的植物特色,展現當地地域風貌。同時要注意小環境的影響,如根據建筑的陰陽面,配置陽性和陰性植物,達到整個植物景觀系統的穩定統一。
鄉村小學五感體驗式的植物景觀主要面向的是好奇心和探索欲強的小學生,要注重結合學生的課程學習和娛樂活動來設計,做到以人為本,必須設置植物與學生的互動,提高植物景觀和學生的參與趣味性,才能加強學生的五感體驗。
植物景觀空間設計應做到多樣統一,根據小學生的需求和尺度,劃分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密閉空間和垂直空間,并利用各色的植物種類、造型等構成層次豐富的立體景觀, 學生可以在各種類型的空間中開展和參與各種不同的活動,體驗新鮮感和刺激感。做到各植物空間功能多樣,銜接流暢,整體統一。
植物景觀材料選擇要以安全為第一要義,避免種植帶刺的植物,以防學生由于探索的好奇心受傷,同時要注意選用無毒害、無刺激性氣味和可食用的植物[5],保證校園的安全舒適,讓學生可以盡情地接觸自然、探索自然。
在遵循適地適樹、參與互動、空間多樣和安全舒適四大原則的基礎上,將鄉村小學生的五感與植物的色彩、質感、氣味等關聯分析,突出感官植物。并且注意各種植物并非單獨種植,而是合理配置,相互協調,因為人的五感是相通的,在設計中應考慮到各感官的融合,達到1+1>2的效果[6],做到整個校園植物景觀的多樣統一。
首先,吸引兒童探索的往往是色彩鮮明的物體,他們不僅用眼睛識別,同時色彩帶給他們的心理感受也會留下深刻印象,并影響兒童的審美和性格發展[7]。因此,在植被配置方面可以運用不同顏色的花或葉進行巧妙搭配,形成豐富的視覺感受,以此來激發兒童的視覺感知,同時也能觀察到植被四季的變化[8]。根據小學生的視覺感知特點,設計花卉園(圖7)、花境等區域,種植不同顏色的開花植物,注意植物在花期和空間上喬、灌、草的搭配,既可以形成層次豐富的植物觀賞空間,又可以起植物科普功能。其次,依地形設計迷宮花園(圖8)、階梯花園等區域,產生立體多變的視覺空間效果,引起學生游戲和探索的興趣,同時可以鍛煉兒童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圖7 花卉園(作者自繪)

圖8 迷宮花園(作者自繪)
植物景觀整體式偏靜態的,結合水景,種植小動物愿意駐足停留的植物,如楓楊、榆樹、柳樹、馬尾松等引鳥植物,使整個景觀動靜結合,自然生動。水流的聲音和人踩在特殊材質上發出的聲響帶給人聽覺上的刺激,樹葉被風吹動、被水拍打的聲音也讓人的神經放松[9]。還可以種植竹園等打造休息、冥想場所,蟲鳴鳥叫聲加上風吹竹葉聲能夠帶來不同的聽覺體驗(圖9、圖10)。其次,注意在教學樓和運動場之間設置一條分隔綠帶,阻擋一部分運動場的噪音,保證學生學習不受干擾。舒適悅耳的聲景觀環境,能夠緩解小學生躁動不安的情緒,在自然之中啟迪心智。

圖9 冥想花園(作者自繪)

圖10 歡樂水池(作者自繪)
據研究顯示,氣味常常更能引起人的情感回憶,良好的嗅覺環境能夠使人身心愉快,在晴朗的早晨清新空氣總能讓人覺得神清氣爽[10]。嗅覺植物景觀材料主要以芳香植物為主,對于芳香植物的選取主要運用其花香、葉香以及果香來營造嗅覺景觀,同時在選取植物時選取在不同季節散發氣味的植物,以使場所內四季有香[11]。同時注重植物氣味的生態和療養效益,選用如樟科、松科、蕓香科、木蘭科、姜科等會發出芳香烴等物質,和可以殺菌抑塵、吸收有毒氣體、安神、調節心腦血管的植物[12]。利用植物的芳香營造出令小學生身心舒緩、心情愉悅的空間,對學生身體有一定益處。
觸覺體驗景觀中的不同材質具有不同的肌理和質感以及溫度,能夠給人帶來最直接的空間感受[13]。可以通過在校園各處花壇、花境、林下等種植棉毛水蘇、銀葉菊、觀賞草等不同觸感的植物,給兒童不同的觸覺體驗。同時在植物旁可以掛上銘牌,學生在體驗的時候還可以汲取到知識。其次,建造蔬菜種植田,水果采摘園等勞動參與性景觀,讓學生通過種植、采摘蔬果,親身參與、體驗植物種植的樂趣。還可以讓學生認領、照顧植物,培養熱愛自然、熱愛勞動的品質。
味覺景觀設計不僅是人體生理上的反應,更是人們心理上的感知,通過人們在環境中體驗與飲食的進行來引發人們的心理感受[14]。因此,味覺植物景觀打造,可以結合蔬菜種植田(圖11),水果采摘園(圖12)種植蔬菜、瓜果等可食植物。果實成熟時讓學生親自采摘,食堂進行食物制作,讓學生品嘗自己親自種植和采摘的食物,留下深刻的體驗樂趣。用餐的同時教導學生珍惜糧食、勤奮刻苦,進行體驗式教學,學生在深刻的味覺感知下,記憶會更加深刻,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圖11 蔬菜種植田(作者自繪)

圖12 水果采摘園(作者自繪)
通過分析鄉村小學校園環境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影響,得到在鄉村校園植物景觀設計時應注重兒童在五感上的體驗,以此提出基于五感體驗式的鄉村小學植物景觀營造策略。以張家界市楓香崗完小為例,在適地適樹、參與互動、空間多樣、安全舒適的四大原則上,利用各種植物要素,體現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植物景觀,營造形式多樣、安全舒適的鄉村小學五感體驗式植物景觀,以期鄉村小學生獲得良好的感官體驗,滿足戶外學習、游戲、交往的需求,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