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體文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體系的不斷建設和發展,當前學校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在如何創新教學模式、如何調整教學機制、如何改變教學路徑的過程中,教師針對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課堂開展的模式做出了深入的探索與思考,制定了合理的方法與措施。
關鍵詞:教育改革;電化教育;智能教育;師生共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目前教師在開展電化教育的過程中,存在有教學步驟繁瑣、教學模式單一以及教學活動匱乏等現象,這是導致學生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無法得到高效發展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需要教師重點思考和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對此,研究將從我國教育技術改革的大背景出發,探討如何基于現有的電化教育對學校課堂進行再次改革和創新,實現對智能教育環境的有效創設。
一、基于智能化教學簡化教學步驟
教師在基于電化教育設計智能化教學模式的時候,需要結合學校課堂教學內容調整教學的方法與策略。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傳統的電化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環境的創新。在此,教師需要結合校園網提供的課堂教學應用平臺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培養與引導,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教學應用平臺中了解到課堂教學內容的相關概念。然后,教師便可以將學生帶回到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分析與解讀。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等方法的應用,為學生的課堂教學內容提供輔助和引導。這樣,學生能夠在教學應用平臺中直觀的、快速的了解到課堂教學內容的概念。基于此,教師再開展后續關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課堂教學就會容易很多,而且對于課堂教學應用平臺這一智能化應用系統的使用效率也會得到相應提升。
二、利用智能化教學拓展教學活動
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教師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在基于智能化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培養與引導的過程中,需要設計相應的課堂教學情境,開發相應的課堂教學活動。如,教師在應用智能化教學模式開發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結合家校聯動的智能化教學機制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學習空間。在此,教師可以結合各類軟件的應用構建與家長的溝通渠道,然后將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家長進行及時的反饋。這樣,家長能夠在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全面的了解到子女的學習情況。另外,當學生居家學習的時候,或者是在節假日的時候,家長同樣可以利用這一教學機智與教師建立有效的溝通。這樣,學生將會處于一個全天候的、無死角的教學氛圍中。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家長不得給學生施加過多的壓力,而是要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環境、校園學習平臺等對個人的學習問題進行及時的提問。在此學生可以結合校園課堂學習問題問答系統提出個人的學習問題,然后從中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同時學生還可以在提問的過程中回答他人的問題,以此來建立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和互相鼓勵的良好互動空間。
三、借助智能化教學創新教學模式
在智能化教學模式中,有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應用機制,就是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對學生學習狀況的量化管理,同時應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評價和干預。這一方法的應用是當前課堂智能化發展背景下的一個重要應用環節,同時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個有效“合作伙伴”。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大數據量化管理技術的應用,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狀況、問題回答狀況、問題提出狀況以及作業完成狀況等進行綜合性的評判。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設計專項化與定制化的教學方法。這樣,每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調整自己的學習模式,且可以結合個人的學習問題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基于此,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評價,融合大數據顯示的信息內容,以及學生對個人學習問題的糾正和補充狀況,實現對學生的有效鼓勵與引導,以及對學生學習問題的進一步處理和解決。如,部分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存在有一定的問題,那么教師就可以針對此類學生設計專門化的計算題目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亦或者,部分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認識存在誤差,教師也可以通過定制化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分析與解讀的教學與引導。
綜上所述,在電化教育到智能教育的轉變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課堂教學的素材、角色以及內容做有效分析,通過探索電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智能教育的優勢,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利用取長補短的方法實現對課堂教學環境的有效創設和深度改革。特別是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電化教育方法的應用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素養,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了解到如何正確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
參考文獻
[1].《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總目錄(總第17期—第40期)[J].安徽教育科研,2019(24):105-126.
[2]潘彥彥.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學校智慧課堂構建探析[J].讀寫算,2019(36):14.
[3]曾艷萍. 淺談學校智慧課堂教學模式[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2019:82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