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忠
摘要:培養學生聽課的習慣、培養學生做筆記的習慣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認真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新的習慣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 數學學習習慣培養 ?非智力因素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數學學習習慣是人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些數學活動的特殊傾向,一定的學習行為重復多次就會形成一定的數學學習習慣。
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智力因素是獲取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的必備能力,是學習活動的執行和操作系統,而非智力因素是學習活動的動力和維持系統。有人研究眾多諾貝爾金獎得者少年時代的智商發現,其中大多數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但這些創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創造性人格卻是十分驚人的,而專家認為培養非智力因素應主要抓住四個方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其中之一。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習慣形成的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高效學習方法的前提。況且在中學階段的孩子認知和活動范圍逐漸擴大,求知欲強烈,容易接受教育者的引導和訓練。同時,在培養過程中,習慣養成又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保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應從學生的主體需求出發,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那么,我們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把學生不自覺的行為轉化為自覺的穩固的行為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
根據現有的經驗,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最頭疼的是計算正確率不高,作業質量不高,學生上課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效率不高等情況,但據調查資料分析,這些現象都是學生一些壞習慣在從中作崇。而有的教師只是一味地責怪學生,而沒能予以重視培養,有的教師雖有點意識,但缺乏長期培養的信心與正確的指導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根據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初中學生數學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內容主要針對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培養:
1、培養學生聽課的習慣。
(1)要用“心”、用“腦”去聽課,要進入角色去聽課,這樣才不會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擾,思想才不會開小差。要聽出老師上的新知識,復習的舊知識,要注意易錯之處和老師上課的重點、難點,聽出老師的解題方法、技巧,聽老師提出的問題和同學回答的問題。
(2)邊聽邊想,想到預習時存在的問題和不懂之處,想一想老師的解題方法與自己的解題方法有什么不同。看到什么知識點就要想到有關的性質、定理、公式等,要緊跟老師的思維一起運轉。
(3)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解題方法。回答問題時,要排除心理和思想負擔,不能怕別人笑話。回答問題時要大膽地、毫無顧慮地回答自己所想的東西,回答對也不驕傲,回答錯,也不責怪自己,要有吃一塹,長一智的學習精神,敢于面對失敗,大膽發言,踴躍發言。
2、培養學生做筆記的習慣
上課做筆記并不是簡單地將教師的板書進行抄寫,而是要求學生對聽課中得到的知識進行整理,它包括教師的思維方法和學生本人思考的過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難。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做筆記的過程是語言操作過程,也是大腦積極思考的過程,能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做筆記還能使聽課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課堂學習效率更高。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認真觀察的習慣。
要教育學生養成處處思考、時時思考、尋根究底的良好習慣。觀察數學圖形要“觀思”結合,聽課要“聽思”結合。做完題后要反思,不懂的問題要長思,概念規律要深思,關鍵知識要細思。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首先,要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其次,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學生觀察做到有序性、全面性。第三,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進行各種觀察,如觀察教具演示和數學實驗,觀察數學模型、函數圖象、幾何圖形。通過以上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形成善于從細微處發現問題的敏銳的觀察力。
4、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新的習慣。
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提出富有獨創性解決問題的設想或方案,用批判性思維、懷疑的目光審視整個教學、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要允許學生提出反面意見,在問題討論中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爭辯,在作業中發現學生不“循規蹈矩”的創新解法要給以表揚。向學生介紹數學史上因“懷疑真理、異想天開”而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勵學生向前人挑戰,打破學生對科學家的迷信,使學生懂得科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
·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時刻心系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以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受益終生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而不懈努力!
[1]王元紅.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J].文理導航(中旬),2017(11):13.
·[2]徐建國.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22):48.
·[3]趙立榮.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7):135.
·[4]晏海莉. 中學生語文學習力的培養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
·[5]王艷艷.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幾點做法[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24(05):52-54.
·[6]金玲. 語文課程學習動力驅動觀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7]陳友清. 1997-2007:一國兩制法治實踐的法理學觀察[D].西南政法大學,2007.
·[8]鄭玉寶. 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