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婭茹 羅海嵐
摘要:國之大計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參與,提高國民素質是大勢所趨,更強調要以教育為本,而教師是教育界的基層建設者,在推進中國夢目標實現的過程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在教師行業中,中學思政課教師是一類載著“立德樹人”重要任務且進行政治觀點輸出的群體,思想政治課教師該尋求什么樣的自我發展之路以及如何才能實現自我發展,走在實現人生價值的路上,從而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師這一職業存在的價值,是值得討論的話題。
關鍵詞:教師發展;思想政治課教師;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教師這一職業,肩負著國家重托,承載著國家對下一代建設者的厚望,為了響應國家對師德師風培育的號召,對優秀教育工作者責任感與擔當精神的號召,也為了中國夢的實現,教師的發展應當被重視,從影響教師發展的原因切入,才能提出有效促進教師發展的建議。
一、影響中學思政課教師發展的原因
1.內部因素
認知決定行為,教師的教學認知決定其教學行為,發展認知決定其發展行為,發展意識明確的教師會更加有方向有意識地尋求發展,增強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內驅力。對自我的認知,對職業發展前景的了解,對職業的認同感等認知影響著教師的抉擇,繼而影響教師的發展。教師的能力也影響著教師的發展,比如閱讀能力、歸納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等,能力的獲得有助于教師的進一步發展,反之,能力不足則會限制教師發展。除此之外,教師的思維習慣也是教師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響教師遇到阻礙或順利進行時的選擇,發展是否順利,不順利時會有什么樣的思維習慣,能否指引教師越過挫折繼續前行都需要卓越的思維習慣。再者,身體機能是教師進行教學最為基礎的物質保障,不少教師常患有肩頸炎、慢性咽炎等疾病,繼而阻礙自身職業發展,教師發展的基礎和源頭是健康的身體。
2.外部因素
教師的工作場所是學校,一天內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所以學校對教師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學校的影響因素一般可分為硬性和軟性條件,諸如圖書館、科研器材、數據資料庫等硬件條件為教師發展提供有利條件,諸如學習氛圍、科研氛圍、教師待遇、教師間與師生間關系等軟性條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師發展的思維,教師的發展狀態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學校考核管理的影響,學校優秀管理文化的塑造是保障教師專業發展的營養土壤,良好的學習和教學環境也有利于教師找尋自身發展之路,在教師進行內在探索和外在探尋的過程中,為教師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引。
二、中學思政課教師發展的路徑探索
(一)教師內外兼修
1、內在挖掘
第一,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一名合格的專業課老師尤其要注重專業內容的獲取及鞏固扎實,吃透初高中政治課本內容,厘清知識點間的聯系,俗話說“地基不牢,地動山搖”,打好地基,才能在穩固的基礎之上起高樓。對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相關領域以及各科知識的涉獵,不僅有助于開拓教師的視野,加深對自身對世界的認知,更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學生注意、營造課堂氛圍的作用。除此外,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比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所需要的能力:分析學生學習需要和學習內容的能力,設計教學策略的能力,教學設計完成后的評價能力等,這些能力需要教師內化于心、習慣使用,并漸漸融入個人的知識體系,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的使用。最后,進行師德理念的內化,先立德才能樹人,謹記職業道德要求,教師還需關注職業發展問題,將終身學習的觀念貫穿自己的教師生涯,把握與學生、與同事、與學生家長相處的分寸,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有知識的四有好教師。
2、外在拓展
第一,重視自身表達能力的提升,準確把握每課每框的重難點,設計教學活動使其兼顧趣味性與科學性,開發已有素材等。第二,注重自身儀態,衣著等外在形象的展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的不只是知識,更是蘊藏的一種精神狀態,當教師踏進教室的那一刻,他們的影響力已經開始了無聲的滲透,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外在表達,重視并恰當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第三,注重身體的保健。教師行業雖說是腦力勞動居多,但對體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思政課教師的課程的安排較多,這就要求教師擁有優秀的身體素質,同時它也是進行知識獲取和傳授的有力支撐,除此外,與學生溝通也需要耗費巨大的心神和體力,尤其是思政課教師,與學生進行思想的交流,心神損耗可見一般,教師日常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鍛煉身體,提高抗寒能力、免疫能力等。
(二)學校提供助力
學校為教師發展提供便利條件。首先,幫助教師樹立發展思維,學校可以通過開辦講座的方式引導教師樹立發展思維,請優秀教師在講座中分享心得體悟,或者請專業人員進行培訓,與聽講座的教師展開互動,進行意識層面的深入交流,提升教師對樹立發展思維的重視程度。其次,開展交流活動,學校可以組織創建教師交流團體,將本校所有教師囊括其中,在定期開展分享交流會中請各位教師分享自己的見聞,展開討論,還可以進行校與校之間的聯動,積極鼓勵思政課教師交流培訓,組織思政課教師互相學習,分享經驗心得,并與各種培訓研修活動相配合,還需考慮到思政課教師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盡可能選擇恰當的培訓內容。除以上外,制定相關考核制度,以一定的量化表考核教師發展狀況,包括教師獲獎情況、參與校內科研活動的情況、所帶班級的水平等內容,定期公示成績,營造良性競爭氛圍,通過競爭來激發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熱情,但切忌走向極端從而與設置競爭機制的目的背道而馳。最后,學校可以適當給予經濟方面的獎勵,適當激勵教師發展意愿,或者給予非經濟方面的諸如減少相應工作量、給予教師一定時間的休假等鼓勵性支持,學校支持需參考當地具體情況而定。
不論是教師主動發展還是學校提供幫助,落腳點都是教師自身,自身的發展意愿、發展能力、發展水平等,所以需得思政課教師自身意識到發展的重要性并向目標努力,才有可能實現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彤彤,王西閣.“人的本質”理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基于對《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理解[J].學理論,2021(04):88-90.
[2]符雄輝.馬克思“個性”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3]宋丹.課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師的角色定位與職能優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24):48-51.
作者簡介:孫婭茹(1998-),女,漢族,山西省呂梁市,在讀碩士,太原師范學院,研究方向:中小學思政課程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