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慧
摘要:教師在展開幼兒區域活動的時候要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合理地投放并利用低結構材料,促使幼兒提升綜合素養。教師要由簡至繁、由多至少地漸進投放,讓幼兒逐步提升想象和創新能力,還要結合問題刪除材料,回收并重新利用材料,把握好動態調整材料的各個機會,這些方法都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展開,有助于幼兒更好地利用低結構材料展開區域活動。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低結構材料;幼兒區域活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區域活動指的是根據幼兒發展需要和主題教育的目標設立立體化的育人環節,充分利用各種材料,并組織幼兒參加到集體、分組、個別相互結合的活動中,促使幼兒自主發現、合作交往、積極探索,進而提升綜合素養。教師要讓幼兒更充分地利用低結構材料展開區域活動,就要基于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認識到教授、學習、實踐三者密切相關,要在基于生活實踐的基礎上組織幼兒展開活動,促使其積極動手,這樣的教學才更為有效。
一、梯級而上,凸顯漸進過程
(一)種類由簡至繁,激活情節想象
陶行知認為,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習者。其實在幼兒教學中也是如此,由于幼兒的能力和基礎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師要避免直接灌輸相關知識,而要結合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逐步提升難度,在區域活動中投放低結構材料的時候也是如此,要根據難易程度由簡至繁逐漸提高,這樣幼兒就能根據實際情節展開想象,更好地展開活動。
在引導幼兒參加“我的廚房”主題活動的時候,教師按照難度逐步提供簡單到復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展開想象,自主融入生活中的情節,展開創造。首先給幼兒提供簡單的橡皮泥等材料,引導幼兒將它們捏成不同的形狀,然后當成菜品陳列在小盤子里,用來招待客人。此后再引導幼兒思考:“大家覺得還有哪些物品也能當成食材使用呢?”教師結合幼兒的想象給其提供了各種繁復的低結構材料,并引導將自己的想象融入實踐操作。
按照種類由簡至繁地階梯式投放低結構材料有助于在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刺激其主動思考,這樣就體現出了“在做上教,在做上學”的特點。
(二)數量由多至少,激活創新意識
要體現出“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教師還要由多至少地提供低結構材料,這樣幼兒就能有更多思考,探究如何能用其他材料代替缺失的那部分材料,這樣幼兒的創新意識就會逐步得到提升。
在組織幼兒參加“我的小院子”主題活動時,教師首先給幼兒提供了大量材料,包括各種積木和大量低結構材料。但是教師發現不少幼兒都喜歡直接使用積木,很少使用其他材料。于是教師就指導幼兒將注意力放到更多低結構材料上。
二、動態調整,捕捉生成契機
(一)增刪材料,出現問題情境
學者陶行知認為要解放幼兒的雙手,讓他們有動手機會,還要解放其雙眼、嘴巴、解放其時空,這種教學思想意味著教師要給幼兒更大的自由,讓他們充分展開自主活動。在組織幼兒參加美術類區域活動的時候,教師一開始先給幼兒提供普通的顏料、畫筆等材料,然后隨著幼兒的活動不斷深入,增加其他的材料,并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其思考。幼兒結合其他低結構材料進行思考,認為可以將紅色的紙片剪成相應的大小,粘貼在上面。這樣教師便結合實際情況創設生成契機,促使幼兒結合各種實際問題思考了解決方案。
(二)材料回歸,衍生新的價值
由于幼兒的知識經驗會隨著實踐活動和生活而變化,所以在一段時間后,他們會發現某些低結構材料有別的用途。在組織幼兒參加自主建構類的區域活動時,有幼兒發現可以用紙盒子代替長方形的積木,用來搭建房子。在一段時間后,教師組織幼兒參加“交通規則知多少”區域活動,展示了一些玩具汽車,并給幼兒介紹了各種交通規則,此時教師話鋒一轉,將紙盒子再次引入到活動中。幼兒選擇長條形的紙盒子,并在下面添加紙輪子,制作成了公交車。在這個基礎上再次展開“交通規則知多少”活動,幼兒的參與興趣就變得更加濃厚。
教師要組織幼兒展開互動討論,說說自己以前如何使用材料,現在又有了哪些不同的想法。在和同伴進行互動交流后,幼兒會得到啟迪,他們能更好地發現各種材料隱含的新價值。
三、深度觀察,優化支持行為
(一)隱性介紹,避免思維定勢
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認為要在“勞力上勞心”,教師要在組織幼兒參加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其展開思考,讓他們在動手的同時也提升思維能力。由于幼兒的思維能力不強,所以教師要在組織其參加區域活動的時候觀察其行為,并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指導。當幼兒不了解某些材料的用途或思維陷入僵局時,教師就可以采用互動交流等方法進行隱性指導,避免其思想入思維定勢。
教師組織幼兒利用各種低結構材料制作“漂亮的小娃娃”,并展開交流討論。在活動中,教師發現不少幼兒的思維陷入了僵局,他們認為娃娃的腦袋一定要用圓球來制作,于是大家一起爭搶圓球。教師利用這個契機對其進行隱性介紹:“用其他的材料,是否也能制作出娃娃的腦袋呢?有些材料的形狀能發生改變,你能將它們找出來嗎?”教師沒有明確指出用什么材料進行替代,但是卻給了幼兒一定的啟迪。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觀察材料、角色扮演等方式關注各種材料,并思考如何能靈活運用。這樣就能他們的思維更具有創造性,避免陷入思維定勢。
(二)主題交流,拓展思維空間
教師在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后,還可以根據他們的思維狀況組織其參加主題交流的互動。這樣幼兒能圍繞某些主題思考選擇何種活動材料,如何展現出創意。
由于不少低結構材料實際上都是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所以教師組織幼兒結合“環保”這個主題展開交流活動。因為有了各種生活廢舊物品的加入,所以能讓“環保”這樣的主題也變得貼近幼兒的生活,促使他們拓展思維空間。
在幼兒教學中教師要基于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區域活動中合理引入各種低結構材料。這樣能促使幼兒關注生活,結合生活主題展開各種動手活動,在合作分享的過程中展開社會性互動,并提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申艷紅 王卉.活動區低結構材料投放促進幼兒創新能力發展的研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0(5):45-47.
[2]張莎莎.用低結構材料提高幼兒“以物代物”的能力[J].兒童與健康,2020(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