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語文課程標準建議一一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這些要求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實則困難。關鍵要看教師在教學中落的是不是實?學生是不是愛?
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愛上習作呢?下面,我將我教學工作中的點滴經驗與大家分享:
一、以興趣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被譽為科學巨人的牛頓在蘋果樹下看書時,從一個蘋果成熟落下來而引發了聯想。試想一下,蘋果掉下來是一件怪事嗎?不,它很常見,誰也沒有注意到它。因為我們覺得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它不掉下來,難道飛上天不成?正是牛頓對這個我們不在意的問題,有了濃厚的興趣,既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同樣從事研究的兩個人,一個是我希望能學,另一個是希望我能學,主動與被動間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據心理學家驗證,人若擁有良好的心態與強烈的求知熱情,他的靈感便會一觸即發,如泉眼般源源不斷,那么結果也會事半功倍。反之,對于沒有興趣的事情,就會愁眉苦臉,甚至將事情弄巧成拙。
工作中,我以興趣來培養興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因此,班上的孩子往往會一驚一乍一一一次課間操后,一個男孩急沖沖地跑進教室,邊跑邊喊:“老師,快快快,快去看天上的云會走路,還會變。”我急忙起身,隨他們去觀察,順勢引導說話。還有一個清晨,我和孩子們在打掃環境區衛生,突然一個孩子停下掃把,一邊認真傾聽,一邊喊:“老師,快聽,這是什么聲音?”在場的孩子們都安靜了下來,一邊聽一邊尋找“篤篤篤”聲的來源。哦,原來是一只啄木鳥,在給老樹治病呢。我又順勢引導:什么時間?同學們在干什么?忽然聽到了什么?啄木鳥是怎樣給老樹治病的?孩子們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就完成一篇寫話練習,似乎也不見有愁眉不展的,有難以動筆的。類似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只要是孩子們有興趣的,無論什么情況,無論什么時間,我都會停下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用興趣來培養興趣,促使他們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讓孩子們終身受益。有時候,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太隨心所欲?可多年的教學結果告訴了我答案:“不是”。反而起到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效果。
二,注重積累與分享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習作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語言又是完成表達和交流的手段,如果一個孩子胸無點墨,頭腦一片空白,你又將如何讓他去完成習作呢?因此,從孩子剛入學起,我就將注重積累與分享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積累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剛開始只積累好詞,慢慢地隨著學生能力的發展,再積累分享好句,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論語,也可以是道德經;可以是古詩詞,也可以是名言警句。只要是學生有興趣的,都可以積累分享。此外,我用激勵的辦法促使學生的積累逐漸發酵。孩子們的大腦就如智慧的銀行,誰儲存的知識多,誰得到的獎勵幣就多。久而久之,孩子們自然讓積累成為了一種習慣。積累好詞佳句多了,難道你還擔心他們不會習作嗎?語言的來源無非兩種情況:一種是積累;一種是創造。基于小學生年齡小的特點,創造語言可能性很小,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積累,將他人的語言積累轉化為自己的去應用,去表達。積累,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還要落實到筆下。從二年級起,我就將積累成為常態化作業,每天學完課文,孩子們總會將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在積累本上,且能夠為我所用。
素材來源于生活,而課標建議寫作教學也應貼近學生實際。因此,教學中我善于發現并抓住契機,引導學生習作,比如,孩子跟我談到他做了什么夢,我就順勢引導他們寫寫“我的夢”,可以寫夢到的真實內容,還可以寫想象中的夢境,只要動筆練就行;再比如:一次語文課上,我正在輔導學生完成短文練習,只見一個男孩低著頭,手還時不時伸到桌洞摸一摸,顯然他不在聽課狀態。我便向它走去,原來,他的桌洞里藏了兩顆栗子,我對其進行教育,順便引導孩子們習作。很快,一篇“愛吃栗子的杜同學”的寫話練習就完成了,且生動具體。有的孩子寫到:“他生怕栗子長了翅膀飛走,所以時不時摸一摸。”;有的孩子寫到:“老師教育他,他不住地點頭,像小雞吃米似的。”對于二年級的孩子,能有如此表達,我很欣慰,也不知是我目標過低。像這樣的引導還有很多,如“有我在”是一篇習作,“由衷的感慨”是一篇習作,蹲在地板上的一次象棋比賽是一次習作,同學之間發生的矛盾是一次習作,“生日宴”是一次習作,“霸氣的妹妹”也是一篇習作,有時一個“樂”一個“忍”都會是一次習作。總之,習作的話題像天上的繁星數也數不清。可見,孩子們的生活是多么的豐富多彩,而習作的素材像泉水一樣從生活的泉眼汩汩而來。只看我們教師是否發現,是否將指導落到實處。
四、和學生建立和諧的情感磁場
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片區三科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中,陜師大楊凌實驗中學的杜麗梅專家的《作文教學設計》對我觸動很深,她說:“立足統編教材,落實有效備課,語文課師生之間要建立情感磁場,語文教學要在詩意與趣味中建立起來。”我的理解是讓語文的趣味來激發學生愛上語文的興趣。毋庸置疑,這是在要求教師在備課上下功夫,在工作之余多讀書。只有這樣,才可以把語文課上的有詩意,只有這樣,看到夕陽落幕才會發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好美呀”的聲音。此外,課堂中要讓學生有情感體驗活動,要和學生建立一種和諧的情感磁場,且要把情感磁場延伸到課堂外去。“情感磁場”多么美好,可如何才能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情感磁場呢?這無疑又是要求教師要吃透文本,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要多讀多寫。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正如專家所說,語文教師不一定學富五車,但一定要多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起點低不可怕,不專業不可怕,不鉆研才可怕。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敢于嘗試,不斷的沉淀自己,積累經驗,厚積薄發,努力讓我的作文教學課堂成為花海,讓作文教學花香四溢,讓孩子們蜂擁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