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嘉蓉,董翠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 333403)
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的文化世界里,任何的文化都是有意義的,其需要借助各種符號向外傳達。符號是人類交流和傳播信息的媒介,是人們解析社會文化內涵的重要工具。符號學是研究有關符號性質和規律的學科,是探討人類社會意義的重要理論基石。中國歷史村落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可以將其作為一個符號系統進行解析。將符號學理論運用到歷史村落景觀的研究中,可以幫助人們系統性地了解歷史村落景觀的形態結構、文化內涵及審美特征,促進歷史村落文化價值的研究,通過對歷史符號的重構,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實現歷史村落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歷史村落景觀符號系統是隨著時間的遷移,在外部環境和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下,不斷演變形成的。是一個特定的語言環境(地區),一個特定的文化集團(人類群體)之間使用的特殊的語言符號,總結其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歷史村落景觀符號在演變發展的過程中,總是盡量保持其自身根本性的特征不發生改變,但在某些特殊因子的誘導和刺激下一些局部的字符會發生一定的更新。換言之歷史村落景觀符號會隨著文化生態環境的變化時時進化,但無論怎么變化,都是基于原始的符號系統之上,核心的精神文化符號一直能夠保留。在曉起村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建筑符號的形式結構一直在發生變化,但建筑符號中傳遞的血緣觀念、自然觀念等精神文化內涵卻一直保留著,能夠為人感知。
由一個文化集團演化出的村落景觀符號是為這個文化集團所特有的,具有強烈的可識別特征。婺源縣分布著很多的歷史村落,受徽州文化的影響,呈現出極具徽派特色的建筑風格、風俗習慣、文化制度等。從村落景觀符號的結構上看,這些村落的空間布局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有著顯而易見的區別。從村落景觀符號的意象來看,受宗族文化的影響,不同的村落在精神信仰上有著一些差別。曉起村的牌坊是江西第一大牌坊,精致的雕刻,高大宏偉的立面展現了當時宗族的強大實力。村內小溪內有顆形似官印的“印石”,村人便砌了石臺,意味擺放官印的“印臺”,顯示了曉起村人對于中舉入仕的執著和向往。
歷史村落景觀符號具有整體性,體現自然景觀符號與人文景觀符號的和諧融合。曉起村落粉墻黛瓦的建筑,與周圍的自然景觀、氣候變化相和諧統一。石墨、九轉連磨水力捻茶機等的傳統生產工具的存在,從材質和形態上都與周圍環境完美融合,不光從符號的結構上具有整體性,從符號的意義上,各符號之間也是通過有機地組合,共同傳達出曉起村人的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精神信仰。
歷史村落景觀是具象化存在的客觀存在與抽象化存在的意義符號的結合體,其文化內涵需要借助物質載體才能得到表征,也就是說歷史村落景觀符號實質上也是具有“形”和“義”的符號。如曉起人的禮制文化信息可以通過宗祠的建筑、裝飾、族規、禮制活動等來傳達,曉起人的日常生產活動信息可以通過農作物、生產工具等得以體現。
曉起古村位于婺源縣城東北45km的段莘水和曉起水的交匯處,分為上、下曉起兩個村落。下曉起建于唐朝末期,據《婺源縣地名志》記載,“唐乾符年間,歙縣篁墩汪萬武始居,因逃亂至此,天剛破曉,而稱曉起。”之后洪姓人家在河流上游建村,為了將兩個部分區分開,所以將上游洪姓和江姓的村落稱為“上曉起”,將汪姓所在村落稱為“下曉起”。上、下曉起由一條古驛道連接。曉起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國家級生態示范村”的美譽,擁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
歷史村落景觀符號是一個復雜的意義集合,對其分類解讀有助于系統性地了解歷史村落景觀符號傳遞的文化意義。從符號能指和所指的角度,對自然景觀符號、生產性景觀符號、建筑景觀符號進行分類解析,我們可以提煉出曉起村豐富的景觀符號,見下表所示。

曉起村景觀符號分析表
曉起村擁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符號,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是山、水、樹。山、水和曉起村落之間的聯系體現中國風水文化。古樟樹則像是曉起村的“守護神”,呈現歷史的滄桑和村民敬畏自然之心。下曉起所在位置三面環水,一面背山,日照充足,冬暖夏涼。上曉起水口遵循“獅象把門”之說,也就是處在“象鼻山”和“水口獅”的兩山夾峙處。曉起村的山水符號傳遞了儒家“天人合一”和道家“物我為一”的思想,更展現“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詩畫般的生態居住空間。古樟樹是婺源縣的名樹,備受村民敬愛,尤其是一棵擁有1500年樹齡的香樟樹,村民們稱之為“曉起神樟”。由于樟樹生命周期長、生命力強、四季常青,象征著村莊的興旺,同時也展現了村民們對自然的敬畏。
由于曉起村地形、氣候條件的優勢,其擁有著豐富的農業資源,素有“中國茶文化第一村”“國家級生態示范村”的美譽,所以生產性景觀符號也是曉起村景觀符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中較有代表性的符號為茶和皇菊。
“曉起皇菊”既意味著優良的品質,展現曉起村的悠久歷史,也蘊含著當地村民辛勤的生產勞作活動。“皇菊”名稱的由來極具歷史文化內涵,光緒帝見曉起的黃菊花品質甚好認為這是國家瑞兆,并賜名為“皇菊”。現在,曉起皇菊仍采用傳統的種植、管理和加工方式,其種植基地、加工場所和村民們的種植管理活動這些基本的詞組,共同匯成了當地獨特的動態性的生產景觀。
曉起擁有著一套成熟的茶文化符號系統,水力制茶作坊、高山茶園、科普畫廊、茶畫展館等都是茶文化符號的重要載體,通過文字記載、圖片展示、采茶體驗、制茶工藝展示等方式向人們多方面展示曉起村的制茶文化。其中曉起村水力制茶作坊是中國傳統制茶工藝符號的代表,是中國古人智慧的體現。運茶古道上的溝槽,敘述著古人運茶的場景。茶自身也蘊含著“一道、二悟、三友、四氣、五性、六味、七情、八難、九香、十德”的人生寓意。
曉起村的建筑符號由“粉瓦黛墻”的色彩、“穿斗式”和“斗梁式”的結構、馬頭墻、“三雕”裝飾等組成,帶有徽派建筑的明顯符號特征,展現了明清民間高超的建筑水平和極高的審美意趣,同時蘊含著這個地區的儒教文化觀念和理學思想。
4.3.1 民居建筑符號
民居建筑符號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馬頭墻”“四水歸堂”式的院落天井以及三雕藝術。馬頭墻的設計錯落有致,在視覺上產生一種“萬馬奔騰”的感覺,隱喻著整個宗族的生機與興旺,“五岳朝天”的馬頭墻階數也是財力雄厚、富貴的象征。“四水歸堂”式的建筑空間,在下雨時,財氣通過天井匯聚到自己家中,蘊含著徽商們對聚財斂財的重視。“三雕”是一種圖像符號,通過雕刻精美的圖案,展現宅內主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觀念,如禮耕堂門罩上刻有“郭子儀享壽”的典故,寓意著“福壽雙全”,麒麟和三只羊寓意著“富貴”和“三陽開泰”。
4.3.2 祠堂符號
祠堂是曉起村重要的建筑符號,既是宗族實力的象征,也是曉起村禮制文化的象征,代表著曉起人尊敬祖宗、崇尚孝道的理念。宗祠的外形、空間布局、裝飾等無不顯示出一種神圣和莊嚴。曉起村江氏宗祠為兩進三開式,在空間上呈現一種向心的形式,體現了宗族凝聚性和向心性的內涵。柱子上的楹聯和正中匾額展現了江家做人和治家的基本準則。
4.3.3 牌坊符號
牌坊是整個曉起村最莊嚴肅穆的建筑景觀符號,是一種標示性符號,與曉起村落有著最直接的聯系。牌坊也是徽商實力和精神文化的象征,在牌坊的結構形式、雕刻藝術中,我們可以看見明清時期工匠技藝的高湛以及曉起徽商的榮耀。
歷史村落鄉土景觀符號是按照一定的橫縱規律有機地形成一個整體,在對其分析時,要將整體和細節的分析相結合,了解其構成的規律和蘊含的語義。從整體解析中,可看到歷史景觀符號具有傳承性、更新性、可識別性、整體性和物質性。對其自然景觀符號、生產性景觀符號、建筑景觀符號的能指、所指進行詳細解讀,理解歷史村落景觀符號是通過隱喻的方式傳達意義。用符號學對歷史村落這一復雜的文化體系進行研究,通過對這些符號的提煉與重構,有助于促進中國歷史村落的文化傳承與活化,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