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余欣,王積成,徐煒嫵,徐裕華,葉陽鋒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領域的醫療設備、器械也正處于不斷地改革與創新當中。在醫學診療過程中,“早期發現,及時防治”的理念對諸多患者而言,都是治療疾病的“良方”。PET技術是全球最高端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在《江西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的指導下,堅持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為根本,保障公眾健康安全、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原則,新建醫學影像PET樓,添補江西省早期診療醫療技術水平,完善腫瘤和心血管、神經系統等患者的診療需求,提高江西省醫療檢查和學科建設水平。X線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PET/CT,含PET)至2020年底,全國規劃配置710臺以內,其中新增377臺,見圖1所示。

圖1 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數量分布表
某醫院PET樓建成后將配置一臺PET-CT、一臺回旋加速器及一臺PETMRI,PET、CT/PET、MRI二者的結合、回旋加速器的使用,使得一次檢查可同時得到病變的解剖(位置、形態、大小、組織密度等)和功能性(血流、代謝、受體分子變化等)變化影像。有效在臨床應用于腫瘤、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指導治療計劃的確定、治療措施的選擇與治療效果的監測和預后評估等。
某醫院PET樓選址單獨設置在院區內的西側端,遠離食堂、住院部等建筑,其建筑之間均以過道和綠化帶相隔。項目場址能夠避開人員稠密區,人員活動相對較少。
建設規模:其中地上2層,地下1層,總建筑面積約 3223m,地上面積約2167m,地下面積約 1056m,回旋加速器擬置于負1層,PET-CT置于地上1層,醫生集體閱片區和辦公區設置在地上2層。
選址嚴格滿足以下條件:
①最大限度地將放射源集中在較小的范圍內,便于對放射性藥物、注射放射性藥物的患者及放射性廢物的管理;
②回旋加速器在PET—CT及PET—MRI下方,便于放射性藥物的傳輸;
③PET樓遠離門急診、住院部,單獨成棟,便于輻射防護;
④現有建筑面積遠遠高于我國現行的“綜合醫院建設標準”相關規定;
⑤操作放射性藥物的房間、帶放射性藥物患者候診室及PET/CT掃描室,均進行左、右、前、后、上、下6面防護;
⑥單獨設計患者出口,使其直接出入建筑物并遠離建筑物公共出入口,以減少對他人的輻射;
⑦PET-CT、PET-MRI及回旋加速器設置均保持一定距離,防止設備受磁場影響,致使圖像質量下降、設備損壞;
⑧嚴格考慮樓板重量負荷及用電負荷;
⑨環境輻射水平:根據現場檢測建設單位建設區域的天然輻射水平,本底值在 0.14μSv/h~0.18μSv/h 范圍內,屬江西省室外環境天然本底輻射水平。
PET樓結合PET—CT、回旋加速器、PET—MRI的工作機理,同時滿足以下條件進行合理布局:
①整體工藝布局、流程需滿足環保、衛生、藥監、公安消防、住建等監管部門的要求;
②放射性藥品生產區的分區合理,人員、物料流線清晰合理;
③診斷區域分區合理,醫護人員、患者通道流線合格、合法;
④區域防護滿足環評、預評及控評的要求,廢水、廢氣的處理合規合法。
本項目設計PET-CT機房擬置于PET樓地上1層,回旋加速器機房擬設置于負1層,負1層下方為巖土層,地上2層為醫生集中閱片區和辦公室等場所。
本項目PET樓工作場所平面布局示意圖,詳見圖2、圖3、圖4所示。

圖2 PET樓負一層平面布局圖

圖3 PET樓一層平面布局圖

圖4 PET樓二層平面布局圖
按照《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要求,將工作場所分為控制區、監督區,以便于輻射防護管理和職業照射控制。在控制區出入口應設置工作狀態指示燈,在控制區出入口及其他適當位置處應設立符合《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附錄F規定的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對監督區不采取專門的防護手段安全措施,但應定期檢測其輻射劑量水平。

圖5 回旋加速器工作場所分區示意圖
控制區:回旋加速器機房、熱室、外包間、放化實驗室、科研區、藥物質檢運輸走廊等區域。
監督區:回旋加速器控制室、洗衣房、整衣房、緩沖區、陽性對照室、配電房、凈化走廊等與控制區直接相鄰區域。

圖6 PET-CT工作場所分區示意圖
控制區:留觀室、注射后等候室(包括注射后等候室、VIP等候室和配套專用衛生間)、搶救室、分裝準備間、注射區、廢藥間、清潔間、核藥通道、患者通道、PET-CT機房等區域。
監督區:PET-CT操作間、醫護人員衛生間、注射前候診區、緩沖區等與控制區直接相鄰區域。
將放射工作場所劃分為控制區和監督區,管理上按區管理,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人員誤闖或誤照,便于輻射管理和職業照射控制,分區布局合理。
目前某醫院PET樓項目已完成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預評價,目前已完成主體施工、進入內部裝修階段。PET樓作為一個開放的放射性場所,場地選址與布局規劃設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重中之重必須圍繞放射性藥物的生產、分裝、運輸、儲存、注射、使用、排放、收集等環節,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做好放射源的管理。同時根據房屋使用功能,做好房屋的輻射防護。同時根據人流、物流、污物流,設計好人員、物資流線,充分保護醫護及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