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彬
長垣市人民醫院,河南 長垣 453400
腦卒中具有較高發病率與致殘率,患者一旦患病,常表現出單側面部麻木、單側肢體無力等臨床癥狀[1-2]。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腦卒中的病死率已得到極大控制,但其致殘率仍居較高水平,多數患者在治療后常遺留一定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表現為肌張力上升、下肢伸直與上肢屈曲等,重者甚至出現畸形,增加治療難度[3]。神經電生理刺激作為物理療法,可通過刺激神經反射治療所支配的器官與部位,有利于糾正肌張力異常。相關研究表明,前列地爾可有效保護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減輕神經功能缺損引起的后遺癥[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神經電生理刺激聯合前列地爾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1 月至2020年11 月長垣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腦卒中患者,研究經長垣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48例)。其中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61.38±1.49)歲,年齡范圍46~72歲;合并癥:21例高血壓,15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觀察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61.42±1.53)歲,年齡范圍48~75 歲;合并癥:20例高血壓,17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原則要求。
納入標準:符合第三版《神經病學》[5]中腦卒中有關標準;均為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伴有短暫的肢體無力、口角歪斜、言語不清等癥狀;上下肢偏癱;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病歷資料缺失者;存有全身性感染者;依從性較差者;有腦血管或顱內外傷史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先對其施以調控血脂、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吸氧、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等對癥處理。待患者病情穩定24 h,且癥狀不再加重后對照組給予患者神經電生理刺激:對患者的偏癱患肢行酒精消毒與脫脂處理,之后選用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北京瑞眾商貿有限公司,型號KT-90B)進行治療;采用29 號0.5 寸不銹鋼毫針平行刺至帽狀腱膜下1.5 寸,各區刺入3~5 針;將其與電刺激儀相連,調節儀器參數為直流電強度1 mA,0 min/次,兩側相互交替,間隔30 min,1 次/d。觀察組加用前列地爾注射液(本溪恒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75,規格:2 mL:10 μg),將10 μg 本品與10 mL 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滴注,1 次/d。兩組連續治療30 d,于治療30 d 后即刻評估患者的各項指標。
(1)臨床療效:于治療30 d 結束后即刻評估療效,顯效:癥狀消失,可獨立生活;有效:癥狀減輕,生活基本可自理;無效:癥狀未轉變,需他人照顧。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脊髓運動神經元及周圍神經相關指標:于治療前、治療30 d 結束后即刻行肌電圖檢測,患者取仰臥位,墊高踝部,維持膝關節屈曲120°;在患者比目魚肌肌腹部放置2 個直徑為1 cm 電極圓盤,二者間隔2.5 cm;詳細記錄電位幅度,肌電型號導出時間高頻阻斷為1 kHz,濾波寬度為5 kHz;將電極的陰極放在腘窩褶線中間處,陽極放在小腿三頭肌肌腱處,以直流方波;待肌電信號導出后采用生物電放大器進行增幅,并輸入A/D轉化器行信號轉變,記錄H 波最大波幅(Hmax)、M 波最大波幅(Mmax),并計算H/Mmax 比值。(3)運動功能:以簡式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量表[6]對患者治療前、治療30 d 結束即刻的上下肢體的運動功能進行評估。量表共100 分,分數高低與運動功能呈正相關。(4)日常生活能力:于治療前、治療30 d 結束后即刻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7]評估,量表10 個條目,共計100 分,分數高,則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不良反應:記錄惡心、嘔吐等發生率。
選用SPSS 20.0 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達,χ2檢驗;計量資料表達,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治療前,兩組Hmax、Mmax、H/Mmax 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0 d 后,觀察組Hmax、Mmax、H/Mmax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脊髓運動神經元及周圍神經相關指標對比()

表2 兩組脊髓運動神經元及周圍神經相關指標對比()
注:Hmax為H波最大波幅、Mmax為M波最大波幅。
兩組治療前Fugl-Meyer、ADL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0 d 后,觀察組Fugl-Meyer、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對比(分,)

表3 兩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對比(分,)
對照組無不良反應;觀察組1例惡心,1例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7%(2/48)。兩組不良反應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11,P=0.475)。
腦卒中以起病急、進展快為主要特征,給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眾多威脅,需施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8]。王偉吏等[9]研究表明,多數腦卒中患者病后會出現關鍵肌肉運動功能的降低,若隨著病情進行性發展最終造成運動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強化肌肉訓練對于改善腦卒中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現階段,臨床主要通過神經電生理刺激行肌肉刺激治療,該措施的肌電信號經過反饋可對患者大腦皮質產生條件性的重復刺激,從而調節神經傳導通路上的多個神經元興奮度,以此實現大腦皮質功能重新整合與功能代償,最終刺激神經反射環路內各神經元新封堵,以此重建患者脊髓運動神經元功能[10-11]。神經電生理刺激還通過深感覺傳入神經通路對大腦皮質進行再刺激,促使腦血管擴張,調節腦血流量,并激活受損的神經細胞與神經纖維,使得病灶側支循環及早建立,從而改善患者運動功能。此方式雖具療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經治療后病情未得到緩解,甚至出現病情進展狀況,故臨床常輔以藥物進行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Fugl-Meyer、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Hmax、Mmax、H/Mmax 低于對照組,且無嚴重不良反應,提示神經電生理刺激聯合前列地爾在腦卒中患者治療中效果確切,能夠抑制其脊髓運動神經元興奮,從而提高肢體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前列地爾作為前列腺素E1 一種,通過增加脊髓氧供與血流,可有效抑制脊髓運動神經纖維變性,減弱其對骨骼肌興奮性,從而有效降低肌張力,改善肢體痙攣狀況,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12-13]。同時,前列地爾通過激活患者機體細胞內腺苷酸環化酶,從而有效舒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有效營養神經、肌肉,有利于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此外,前列地爾可結合脂微球載體,促使藥效直達病變部位,達到靶點治療效果,具有高效、持續、安全等特點[14-15]。前列地爾與神經電生理刺激聯用協同增效,最大程度強化神經網絡聯系相關性,促進患者恢復。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有2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但無需治療即可自行緩解,提示前列地爾用藥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神經電生理刺激聯合前列地爾在腦卒中患者治療中療效確切,可抑制脊髓運動神經元及周圍神經興奮,有利于肢體運動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