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青
摘要:隨著教育的進步,國家開始逐漸重視對學生們的素質教育,各個學校和教師都開始推行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里的一個重要的內容。調查發現很多農村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非常的不好,他們很多都是獨自留守在農村里,缺乏家長的關心和管制,出現了叛逆、自卑、缺乏自信、孤僻、社交困難等不正常的心理狀況,還有的學生甚至出現了抽煙、逃課等不正確的行為。因此,為這些學生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關鍵詞:家庭文化;高中生;心理健康;影響;留守兒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家庭的教育的方法、家庭的環境以及家長的知識水平等方面都對農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孩子總是在家庭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
一、家庭文化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的因素
通過研究分析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家庭的整體氛圍,以及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家庭中父母之間的關系,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等,這些因素都會間接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而這些因素也都是家庭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都會在高中生生長階段帶來消極影響。高中階段的學生非常敏感,對于家庭文化感知非常敏銳,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如果一個家庭中家庭文化比較差,而且整體氛圍也不太和諧,那在這種家庭中學生非常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且伴隨著心理問題學生也會出現很多消極情緒,其中包括焦慮和抑郁,以及表現出一定的強迫癥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正常的生活。
二、加強家校交流溝通,讓學生形成健康心理
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環節中,父母的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雖然教師可以借助自身的言行舉止引導學生,但是父母的關愛才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有些父母可能礙于現實原因,可能無法長期與孩子共同生活,這自然不利于這些孩子形成正確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并且指導他們“如何關愛孩子、教育孩子”,從而推動家庭教育順利落實。總而言之,教師要注重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最終令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對于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學生,教師要加大家訪力度,以此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狀況。比如,教師可以在每星期的空余時間,前往2~3位留守學生的家中進行家訪,與他們的監護人進行交流溝通;教師還要通過短信或者電話的方式,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溝通,以此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學習情況;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時候,要讓他們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向這些家長傳授正確的教育方法、觀念。教師需要讓家長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能夠進一步轉變自己的觀念,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增加對孩子的了解。只有家長和教師的關系更加密切,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相比于學校,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能夠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更容易發現孩子的不同。家長在發現問題后也可以及時和學校聯系,家校齊心協力,共同想辦法幫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觀和人生觀。
二、關注親子互動重要性,陪伴學生健康成長
青少年時期是學生步向成熟的必經之路,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不但要面臨高中生必學的文化課程,更需要不斷磨練為人處事的方式,尤其是到了高中階段,學生面臨大量的作業,但是這些作業對于一般家長來說,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在理科方面,像高中的物理,數學。除了專業領域或者是高學歷的家長之外,基本普通的家長都無法在學習上給到學生幫助,所以精神上的陪伴就成了重點。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針對學生學習方面的輔助資料隨處可見,像互聯網上的課程協助,甚至學習機,都能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也能減輕家長的輔導難度。家長就可以利用這些輔助材料來幫助學生學習,在學生學習的時候,做到適當陪伴。在周末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外出走走,一起放松一下,因為高中階段孩子的學習壓力會非常大,所以利用周末時間可以幫助孩子宣泄一下情緒,平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運動,或者是參加一些學校舉辦的活動,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放松一下緊繃的精神,這樣孩子能夠更好的投入到新課程中。孩子在完成作業時,家長可以多一些陪伴,雖然家長并不能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有了家長的陪伴,孩子的積極性也會更高,這樣也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能夠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
三、改善家庭文化環境,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文化對孩子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環境對于他們的生活占有著主導地位。因此,對于孩子的成長,家庭環境氛圍必須要做好。而要做好它,家長就要充當好自己的角色。反觀當下,許多孩子因為家庭環境的缺失,慢慢的摧殘了孩子們的心靈。比如在當代社會,出現了許多的離異家庭,學生從小處在單親家庭的環境下,他們的心靈和正常的家庭的孩子相比,由很大的不同,心靈受到了很大的挫傷。所以在家庭中家長和學生要經常進行溝通,尤其是在高中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個性特征,而且對于很多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而且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家長的一些行為也會進行評估,而不是一味的進行模仿,對于家長的一些做法學生也會進行評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給孩子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給孩子起到一個好的榜樣作用。家長不要勉強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選擇,尊重孩子的想法。就算父母之間關系不和,但是也不要因為父母之間的關系影響了孩子,不要將自己對另一半的業務員實現到孩子身上,不要將夫妻之間的事情由孩子來判斷對錯。
總之,學生作為正在發展中的人,其行為的養成離不開教師和家長的合力教學,家長作為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要發揮家庭文化的積極影響,提升家庭教育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姜蓉.如何有效地進行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指導[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31):221-222.
[2]姚昌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化路徑探析[J].教育界,2020(1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