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晴
摘要: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接受經典文化熏陶最為重要的方式是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著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融入到文言文的世界當中,深層次的體會其中所包含的內涵,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先分析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開展的必要性,接著提出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策略,以此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文言文;必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言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和重要的載體,通過文言文知識的學習,有助于讓學生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刻的了解、吸取民族智慧,同時,對其發揚和繼承。不僅如此,文言文也是與古人進行對話的一種橋梁,為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發揮文言文教學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一、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開展的必要性
(一)奠定扎實基礎
文言文是小學語文學習當中的重要內容,到了初中和高中還會接觸文言文知識的學習,之后的文言文學習內容晦澀難懂,而且包含很多復雜的字詞和句型。為此,要能夠認識到在小學高年級融入文言文的教學對于學生發展的意義,能夠為學生后續學習積累相關的經驗,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和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二)傳承優秀文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很多優秀的文化大多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錄下來。為此,通過文言文知識的學習,有助于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學習和繼承,進而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進行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層次的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底蘊,進而優化教育教學效果。
二、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策略
(一)設置有效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在進行文言文知識的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文言文知識本身相對比較復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會存在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導致學生對語文言文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體會到文言文的樂趣,讓學生明白文言文學習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以此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不再抵觸文言文知識的學習,為學生設置相關的情景,強化學生的求知欲望。為此,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設置有效的導入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知識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文言文《學弈》相關知識內容時,在教育教學中,可以根據文言文的內容為學生設置有效的導入。這篇文章體現的道理是:在做一件事情時,要做到專心致志。為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這一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之前,可以先設置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同學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什么愛好呢?有誰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么你有沒有專心致志的去做一件事情呢?通過這種問題的設置,能夠為學生創設民主、適宜的學習氛圍,進而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接著引導學生:在孟子的文章當中,主人公是怎樣的一位學生?會教給我們怎樣的道理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吧,在這樣的課堂導入下,學生能夠對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能夠基于主題進行文言文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為此,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著重設置有趣的導入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進而引導學生探索文言文,以此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誦讀文章,加深理解
小學高年級語文文言文教學中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其基礎和保障,學生只有認真的閱讀文言文知識內容,才能夠深層次的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內涵,體會其中表達的主題。為此,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其中的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就要通讀文言文的知識內容,并對文章進行翻譯,形成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為此,在文言文教育教學中,先讓學生自主的閱讀,對于不認識的生字和詞,借助一定的工具進行查閱。通過讓學生自主閱讀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大體的認識。之后的學習時間,主要是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學習文言文《兩小兒辯日》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先讓學生自主的閱讀并查閱其中的生字詞,隨后,讓學生進行誦讀,糾正學生在閱讀當中的發音,并解釋其含義,幫助學生深層次的認知所學習的知識內容。當學生閱讀之后,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這種形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融入到知識的學習當中,并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深化對知識的認知,提升文言文的學習效果。
(三)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文學素養
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提出,在當前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育教學中,也要呈現出多樣化的教育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方式方法。教師要能夠基于學生的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創新教學方式,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此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文言文學習所具有的樂趣。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如果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當中,依然是采用單調的方式,不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為此,在文言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學習《浣溪沙》的相關知識時,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景物的描寫來闡述人生的道理,為了更好的優化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播放有關浣溪沙的背景和簡介。通過感知直觀的景物,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知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以此讓學生塑造樂觀、奮勇直前的品格,從而達到文言文學習的目的。
結語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要能夠認識到文言文教學所具有的必要性,通過文言文教學深化學生的認知,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更好的感知文言文知識學生所具有的魅力。為此,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要能夠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好的優化文言文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還要不斷地探索相關的對策,以此更好的發揮文言文知識學習的優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韓吉旺.關注課后練習,為文言文教學把脈定向[J].語文建設,2020(22):33-36.
[2]陳步華.小學文言文教學的定位與策略[J].語文建設,2019(24):8-12.
[3]談永康.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小學文言文教學內容指要[J].語文建設,2019(02):44-47.
[4]阮瓊.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0):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