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茗芥 張旭 尹彥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102200)
如今傳統課程教學的改革已然成為當前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點,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高科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更簡單、更便捷、更短小”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青睞,學習內容和知識資源的共享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與關注。微視頻、微課程等學習模式帶來了“微”的教育信息化學習時代,利用多樣化知識結構,建構多媒體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更便捷的知識獲取通道,實現對知識碎片的整理、重構、再學習的過程鞏固。楊偉寧在微視頻在高校體操教學中的價值體現與教學實踐的研究中認為,微視頻具有著直觀化、具體化和反復觀看性等特點,其為高校體操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載體,有利于促進高校體操教學效果的提升。王雪琴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微視頻教學資源在體育教學的應用研究指出,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微視頻教學,有效實現學習移動化和碎片化,進一步增加學生學習體育的時間與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盧鵬濤在微視頻教學在高校體育實踐課中的應用探究中指出,微視頻教學特點符合現代體育教學的特點,是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一種新型、可探討的教學方法。本研究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以及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旨在解決如何將微視頻教學變的更加簡單易學,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會感到厭煩,更加有效的實現對知識技能的掌握。
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微視頻領域的相關定義及在其他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并進行整理分析,將其運用到術科教學中來,進而推動教學,為術科教學提供方法與思路。
本研究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21年春季學期的6個太極拳班級中隨機選取2個班級進行教學實驗,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兩個班,學生信息如表1所示。兩個班級均為同一位教師授課,同樣的教學內容和上課時段,相同的課時;實驗班采用微視頻輔助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設備選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手機多媒體設備進行錄制,從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方面去驗證微視頻在太極拳課程中的應用效果。

表1 參與教學實驗的班級信息表
(1)太極拳運動的學習特點分析。
太極拳屬于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群,這類項目表現為對身體姿態控制的能力強,要求運動員具有善于分析和判斷動作的能力,靈活把握動作節奏感和表演能力,動作連貫,體現各個項目的風格特點。技能共性特征體現在本體感覺的精確和對身體姿態控制的能力強;快速用力運動節奏合理;技術與藝術的美結合。
(2)體育課程的傳統教學流程及學習現狀。
太極拳以技術動作為表現形式,能夠熟練的在相對固定的環境下完成成套動作的演練,對個人的本體感覺和身體控制能力要求較高,要求學生身體協調性好,學習能力強。傳統體育課程教學針對這一類項目一般采用講解示范法和分解教學法,先講后教或者先教后講,繼而通過集體重復練習和分組練習的方法,實現對技能技術的熟練掌握。普通高校的公共體育課一般每周一節體育課,以太極拳課程為例,把24式簡化太極拳作為公體課教學內容,32學時完成教學和考核任務,從時間維度上能夠確保教學計劃的實施和完成,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學生在課上學習與練習時總是停留在動作學習的泛化階段,據調查,大部分學生會選擇在上課前一天從網上看視頻復習,但是學生反映網上視頻學習跟不上,自動放棄,因此時隔一周對動作的記憶幾乎沒有余存,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每次課上的反饋都只是停留在學習的泛化階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將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重復的教學和復習,而且僅僅集中在動作學習層面上,占用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對某一知識點拓寬延伸的教學就所剩無幾,長此以往,學生對太極拳學習的認識就停留在放慢了的“廣播體操”中了,中國的太極拳文化和技術用法教學與練習沒有時間去實現,傳統文化輸出得不到體現,太極拳課程也就成了學生心中的老年人運動項目,通常自我感覺身體柔弱、不想進行大運動量的學生會選擇太極拳課作為體育課的選項,而真正因為熱愛并對太極拳感興趣的學生也只是僅僅通過32學時的學習與練習能夠流暢的完成24式太極拳的演練。當前教學課時的不足和學習間隔太長造成了太極拳教學中文化與技法教學的缺失,是當前教師面臨比較棘手的太極拳課程教學問題。
(3)基于教學實踐的微視頻教學方法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微時代的到來,通過多媒體實現的微視頻教學在多個學科教學改革中應用,其適用性廣泛,時效性較強,在課前和課后都可運用,雖然從項目的特殊性看,由于體育課程注重肢體動作的表達,微視頻并不完全適合學生進行自主的課前學習,但是或多或少也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預習、建立初步印象的作用,而課后運用微視頻進行復習和鞏固練習則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手段,適用于每周只有一次公體課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傳統太極拳課堂上,根據正常的學習規律和學生掌握的情況看,學習的速度由慢到快,動作由簡至繁,從第一次對動作的陌生到后來學習速度的加快,符合新事物到舊事物轉變的規律,但是如果沒有課后有效的復習,學的快忘的也快,學生則通過網上搜索相關的教學視頻來進行課后復習,大多數學生反映網上進行動作學習比較困難,其要點太多,速度太快,不利于學習。另外僅僅通過一節課的時間對新知識的獲取也只是暫時的記憶行為,如果后期對暫時存儲的新知識不再進行加工,這種暫時的記憶將會很快消失。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可以通過傳媒信息平臺快速獲取學習資源,目前網絡平臺上關于自主學習的課程較為廣泛,像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形式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學生的青睞,他們通過這種簡單操作的學習手段進行學習,得到更多的便利,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擁有一部具有網絡信號的手機或電腦等移動設備,隨時隨地都能獲取學習資源,迅速完成對知識的獲得。這些僅存于對頭腦知識的獲取上,針對一般的課程具有普適性,那么在體育課程中面對復雜的肢體動作的學習,特別是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目中動作繁多,對自身身體協調性要求較高的動作標準,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是否也能有同樣的效果呢?微型學習設備的優勢在于可將學習分段化,其學習內容少而精,在較短時間內能夠掌握知識點,像針對武術套路和健美操這類運動項目的學習,微視頻作為一種輔助的學習手段,教師有針對性的制作教學微視頻,體育課程類微視頻輔助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學生自主的課外學習以及在課上未解決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對微視頻的認識也就不同。微視頻是指通過不同的錄攝終端錄制的視頻,這些視頻的時間很短,大約從30秒到20分鐘之間不等,這些短小的視頻上傳至互聯網進而被人們共享播放。微視頻之所以稱“微”,在于它的播放時間短,時效性強,觀看起來相對容易學習。短、快、精、大眾參與性、隨時隨地隨意性是微視頻的最大特點。體育課程中針對某一技術動作的學習更加細微,分解步驟更加清晰,因而使用微視頻制作的每一片段的時間可更短。 基于此,微視頻作為體育類課程的教學資源,也就定義為針對某一技術動作,制作大約30秒至3分鐘的短小技術點的視頻,適用于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時運用的教學資源。
對于任何一類學習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得以運用,并在實踐中得以修正和完善,才能使其發揮真正的價值,實現教學的延續性發展。根據不同課程教學的理念,其通過微視頻呈現出來的形式也不同,體育類運動項目教學微視頻的制作基于學生自我認知特點、言語信息存儲特征、視覺空間記憶和工作記憶特點,動作學習規律的特征對課程內容進行制作。
本研究選取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21年春季學期公共必修課(太極拳)課程,根據課程大綱要求,通過28學時(共32學時,其中2學時考試、2學時體育理論學習與考試)的學習,學生要獨立的完成24式太極拳的演練。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選擇第三式動作“摟膝拗步”動作和第七式“左攬雀尾”為視頻制作的素材,摟膝拗步動作左右協調工作共三次,對于初學者來說剛開始接觸太極拳,處于學習過程中的泛化階段,沒有掌握太極拳學習的內在規律和技術動作的運行規律,當大腦接受刺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進行加工,因此條件反射處于不穩定狀態,初學者在模仿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上下肢不協調、手腳不一等學習問題,課堂上教師不應過多強調動作的細節,但是項目的特殊性決定了對細節掌握的高要求,所以在制作微視頻時更加注意動作的細節,便于學習者更加全面的學習動作技術;而左攬雀尾動作是24式太極拳中間部分的動作,較摟膝拗步動作難度稍大些,但是隨著學習經驗和時間的積累,初學者基本能夠掌握動作的學習規律。
視頻內容體系分為基本知識和1分鐘太極拳知識課堂兩部分,基礎知識集中在動作技能上,1-3個動作為一組視頻,從正面和背面兩個方位進行示范,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用最簡練易懂的語言描述知識點,便于記憶;1分鐘太極拳知識課堂以太極拳文化為主要內容,視頻長度控制在1分鐘,以200字/分鐘的語速介紹相關理論和文化知識,拓寬學習知識面。為了便于微視頻的利用,教師將于上課前一天晚上在微信群提醒學生進行學習與復習,已達到對動作技能的熟練運用,通過課堂上集體展示和個人展示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另外以隨機抽取理論重述的方式檢查學生對課外知識的認識。
(1)學習態度分析。
學習態度作為一種復雜的認知體系,雖然不直接參與學習過程,卻可能對學習思維乃至潛能產生促進或阻礙作用,進而影響學習成績與效果。在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實地監測的同時,學習態度量表選自王宏江、羅炯的中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對其學習態度的影響研究(問卷總體信度 0.89,KMO=0.91,p<0.001)在實驗前和四周學習后進行測評,分值越高,說明學習態度越積極。共發放問卷67份,回收67份,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下:

表2 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學習態度測評
由上表可見,經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測前學習態度分差異不顯著,P值為0.094,大于0.05,無統計學意義,數據具有可比性。

表3 實驗班采用微視頻學習四周前后學習態度測評比較
由上表可見,經配對樣本T檢驗,實驗班測前學習態度得分和測后學習態度差異顯著,測后平均分優于測前平均分,P值為0.000,小于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4 對照班未采用微視頻四周前后學習態度測評比較
由上表可見,經配對樣本T檢驗,對照班測前學習態度得分和測后學習態度得分差異并不顯著,P值為0.379,大于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通過傳統教學方式的學習,你教我學,把學習集中在技能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每節課后教師囑咐學生課下學習的方式教學,并未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
(2)學習效率監測和學習成績分析。
學期末通過技能考評的方式對2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分值為50分,從演練水平和動作質量兩個方面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如表6所示。能夠熟練的完成套路的展示,突出太極拳運動特點,掌握太極拳運動規律,得分在45-50分;基本能夠完成套路展示,遵循太極拳運動規律,得分在40-44分;依次向下類推。技能考評時,由3位教齡在5年以上的太極拳課程教師同時進行評分,取平均值作為每位學生的最終學習成績。通過28學時的學習與練習,最終考核結果分析如下:

表5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習成績對比
由上表可見,經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班的期末考試成績得分優于對照班的學習成績得分,P值為0.001,小于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通過微視頻輔助教學的實驗,學生學習成績較傳統教學方法得到顯著提高。
(1)本研究將微視頻輔助學習方法引入到太極拳課堂中來,通過四周的學習,實驗班學生對太極拳學習的興趣得到提高并逐漸增強;
(2)通過24學時的技術學習和課后微視頻輔助學習,實驗班學生對技術的掌握更加牢固,對太極拳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系統,使其學習效率得到逐步提高,學習成績得到顯著提高;
(3)互聯網時代微視頻教學資源的共享,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個體知識的構建與探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