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靖宇
直播行業起源于2005年,爆發于2016年,而今進入“全民直播”時代。在這個過程中,直播端由PC端轉向移動端,直播手段從有線發展向無線,直播內容由單一的秀場向電商、體育、教育、社交等多領域滲透,網絡直播內容也從PGC為主逐漸轉向以UGC為主。網絡直播按類型分有泛娛樂類、游戲類和垂直類三種。在各類網絡直播中,“連麥”作為一種主播與主播、主播與用戶之間互動的方式,具有增加粉絲黏性、實現直播間盈利的重要功能。
2021年5月22日,網絡連麥欄目IP《今夜連連看》正式開創,五名博主“五哥、花總、葉三、牛叔、二總”在深夜與素人嘉賓連麥,傾聽連麥者問題,以自身豐富閱歷和經驗為其解答困惑、給予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觀眾與連麥者一起投入學習、釋放情感。連麥直播間主打“連麥”與傳統網絡直播的互動模式不同,其內容輸出不依賴主播個人,直播間議程隨著連麥者的表達和主播的反饋隨時發生變化;與傳統秀場直播的盈利方式亦不相同,它建立在情感能量而非利益鏈條基礎上,直播內容關注普通用戶的心理訴求,通過加強互動以增強粉絲黏性,打造個人品牌繼而以“帶貨”等方式實現盈利。
以連麥“對話”為主的內容直播有別于以主播單人輸出為主的直播,是在各直播平臺上線“連麥”功能后興起的一種直播方式,它將直播帶來的“面對面感知的豐富性”進一步加深。隨著《今夜連連看》節目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它或將成為一種全新的直播潮流。
在注意力稀缺時代,視頻體裁迎合受眾的生活方式,這是網絡直播行業飛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智能媒介的幫助下,搜尋信息變成了一件非常輕易的事情,甚至很多時候,不是人們尋找信息,而是信息“主動地”選擇人們。現代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其視覺、聽覺無時無刻不在遭受著信息轟炸,過量的信息成為人們生活的背景,也“馴化”著人們的思維習慣。人們沉淪于高頻次的感官刺激中,逐漸無法忍受去深入閱讀一篇哲思長文、看完一部記錄電影。在這種情況下,視頻體裁成為最受歡迎、最容易推廣的媒介類型。其中,視頻直播為主播和用戶搭建一個共時的虛擬空間,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利用實時互動營造一種陪伴感,具有其他媒介無法比擬的優勢。
視頻直播的低門檻性,是用戶及主播群體擴增的直接原因。首先,媒介作為一種提供信息的渠道,在被人們使用的同時也在篩選用戶,比如不會文字的兒童、視力下降的老人無法閱讀以文字為主的推文。與其他媒介形式相比,視頻顯得更為“親民”和“全民”,它是麥克盧漢意義上的無需很多注意力投入的“冷媒介”,操作的低門檻性也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在老年群體中走紅的主要原因。其次,各直播平臺主播入駐門檻基本為零,操作界面簡單易懂,下載注冊后就可自助開啟自己的直播間,偏遠地區農村利用直播帶貨,待業在家的下崗職工、寶媽通過直播獲得收入,都市快節奏生活讓直播成為一種獲取陪伴的方式,如直播寫作業、直播查分、吃播等。而對于專業內容創作者來說,直播將以視頻方式呈現內容的門檻降到最低,創作者無需考慮腳本、拍攝角度、分鏡,只需一臺可以聯網的手機和較為安靜的環境便可以實現。
對互動形式的創新是網絡直播發展的重要環節,這是因為用戶對直播間的選擇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任意性。網絡是一個“弱連接”的世界,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于1974年提出“弱連接”(weak tie)理論,指的是相較于家人好友之間穩定而緊密的關系,存在著一種松散卻廣泛的關系連接,如收音機里聽到的人名、餐廳拼桌的路人等。網絡直播平臺提供了一個流量大而連接弱的世界,因此主播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便成為直播間運轉的關鍵一環,它關系到直播氛圍的營造、用戶的觀看體驗、直播間黏性的提升和能否將短期用戶轉化為長期用戶等,與主播和平臺的收益直接掛鉤。傳統秀場直播的互動方式是送禮物,作為直播互動的經典模式至今仍然存在于各大直播平臺中。平臺設計一些帶有自身特色的虛擬禮物,如斗魚直播的“魚丸”“魚翅”、花椒直播的“花盒”“愛神藍色妖姬”等,這些虛擬禮物需要用戶付費購買,不同的禮物在屏幕中停留時間和特效呈現也不同,是用戶對主播情感表達的“符號化”呈現和掌握直播間“話語權”的重要方式。直播間會根據用戶送禮物的頻率和價格對用戶進行分層,以加深用戶對身份的認同,形成與主播互動的良性循環。
連麥功能上線后成為“送禮物”之外直播間互動的新形式,以“連麥”為基礎誕生了許多互動小游戲,如YY直播的“禁忌你我他”、線上狼人殺和連麥PK等。連麥即以語音互動為主的直播方式,上麥者并不局限于專業主播,普通用戶也可“申請上麥”,通過“申請”后便可在直播間與其他上麥者展開對話。連麥直播不僅考驗主播的內容輸出能力,也考驗主播的控場能力,因為上麥用戶的素質良莠不齊,主播需要時刻保持一個清醒的思路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上麥者思路混亂、語言表達模糊的情況下總結其觀點,引導話題方向。好的連麥互動可以讓直播間人氣上升,增加粉絲關注度,反之則有可能面臨現有粉絲離開、直播間被關閉的風險。
YY直播、映客直播是國內較早上線連麥功能的直播平臺,在此之后,連麥互動在直播間逐漸普遍。2021年2月初,美國音頻社交軟件ClubHouse席卷全球,讓語音連麥重回大眾視野。2021春節前,微博升級連麥產品,一名博主最多可連麥四人,為《今夜連連看》這類多人連麥直播節目提供了平臺支持?!斑B麥”隨著直播行業的成熟,逐漸從直播間一種互動方式擴展為一種直播類型——“連麥直播”。
連麥直播憑借“連麥”這一功能,強化了直播間的“社交屬性”,將原本模糊的、整體的粉絲群體具象化與個人化,多元的表達、形象的身體、即時的多方互動,構成了一個獨特的虛擬空間。以《今夜連連看》節目為例,連麥直播模式的運營生態具有以下特點:
一、“連麥”具有高互動性和情境性。它被廣泛應用在直播互動設計中,目前實現直播連麥功能的主要平臺有微博、小紅書、淘寶等。在2020年4月6日,央視新聞和淘寶發起一場連麥直播,為武漢帶貨。央視主播朱廣權和淘寶主播李佳琦的“小朱配琦”組合成為時下最熱CP,在凸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態勢的同時,將“連麥”功能的優勢盡顯。與傳統直播間只有一個主播不同,連麥直播的主播通常在兩人及以上,直播間的內容輸出以對話互動為主,即使事先安排好議題,也因即時反饋的任意性而使直播內容存在不確定性。“隨機性”是連麥直播的“賣點”,也是對主播知識儲存量、反應能力的考驗。好的連麥主播長于溝通對話,善于傾聽總結,兩兩配合便可在“云”上搭建一個充滿和諧氛圍,讓觀眾充分投入的直播間,以此實現主播和觀眾之間的互利共贏。
二、“固定嘉賓+飛行嘉賓”。這種模式組合讓連麥節目始終保持新鮮感、層次感和互動性,對粉絲黏性的提升作用顯著。多人連麥直播節目《今夜連連看》在2021年5月上線后,每晚都會有固定的連麥嘉賓以及根據當晚話題邀請不同的飛行嘉賓。其中,固定連麥嘉賓是節目粉絲聚集的基礎,如“花總”“五哥”等五位主播,但長期相同的嘉賓陣容極易造成觀眾觀感疲勞和節目內容輸出單一,根據不同話題受邀出現的飛行嘉賓則較好地彌補了這一缺陷,這也是當前綜藝節目慣用的“固定嘉賓+飛行嘉賓“組合模式。
三、“強互動”展現主播個性,創造獨特角色。不同于傳統直播節目將觀眾視作“上帝”,在連麥中始終保持著對上麥者的禮貌態度,《今夜連連看》通過選擇時下熱門的社會話題并進行深入探討,為主播提供了展示自身特質和優勢的機會。特納的“角色構造”概念認為“行動者是在社會互動過程中,根據他人的行為、他人對處于某個社會地位的人所抱的期待,做出推斷并相應行動,即時創造出角色”,他強調了互動對“角色構造”的重要性?!哆B連看》節目中五名主播通過“連麥對話”展現了自身鮮明的個性:他們言辭犀利,沒有精致的妝發,也不刻意營直播間背景,對于觀眾也不會禮貌討好,會共情、會生氣,一言一行皆出于當下的真實反應,如同屏幕前的觀眾,因此極易引起共鳴?!斑B麥”讓主播角色的塑造變得容易,并通過多種角色風格的碰撞交融,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觀眾會對不同主播的回應產生預測和期待,在同質化的直播類型中實現差異化競爭。
四、播后總結,延長“互動”余波,打造節目特色。在連麥直播中,主播憑借專業知識和豐富的閱歷可以快速且全面地洞察上麥用戶的心理活動,為用戶所面臨的困境提供建議滿足其情感需求,這是碎片化時代難得的傾聽與思考。每期直播結束后,主播“五哥”會寫關于直播內容的感悟,也有粉絲自發寫“小作文”總結直播內容融入自身經歷抒發感想。主播會選擇質量較好的粉絲“小作文”進行轉發,肯定粉絲行為,形成激勵機制?!斑B麥直播+播后總結”這一套組合拳,將直播中的“強互動”能量延伸至下播后,強化了粉絲與主播的黏性。數據顯示,在連麥直播后,主播的互動量、鐵粉量均會有較大提升。《今夜連連看》主播之一花總,其微博互動在直播當天達到近期峰值,評論數基本在兩千以上,5月18日的連麥直播的微博,評論量達5366條,為5月之最。并且在直播結束后的幾天里,粉絲互動量都有明顯提升,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在下次直播開啟時再次攀至頂峰。這證明連麥直播對提升粉絲互動、提高粉絲黏性作用顯著。

連麥直播作為一種全新的內容輸出模式,以“對話”為支撐,建構起主播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新的聯系。
“強互動”打造多方共贏局面。直播連麥讓兩個及以上的圖像或聲音加入,提升了直播間的視覺、聽覺豐富程度。身體是直播中情感和信息的載體,主播身體的反應形成了對觀眾感官的刺激,是吸引觀眾持續觀看的重要原因。連麥直播讓多名主播的身體形象出現在同一平面,加強了對觀眾感官的刺激,也加深了直播間的現場感。主播如同朋友在你旁邊圍坐,親切可感,充滿生活化的氣息極易讓粉絲打消陌生感和距離感?!督褚惯B連看》節目對話題的選擇貼近生活,職業選擇、婚戀抉擇的迷茫與困境,來自家庭、職場的壓力與心酸,這些發問與思考存在每個人生活中?!督褚惯B連看》主播在互動中情感表達共時喜怒形于色,營造了一個內容多元、情感真摯、溫暖解壓的虛擬空間,滿足了現代都市社會人對陪伴感、窺探欲的需求。
連麥直播本質上是主播與連麥者的實時多向互動,所有上麥者的粉絲都會通過網絡直播平臺被導入直播間,因此一場連麥直播帶來的粉絲流量遠比單人直播要多。在整個直播過程中,粉絲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擇任意主播進行關注,在粉絲量虹吸效應的作用下連麥主播的漲粉速率快速提升,在打造內容直播新形態的同時實現了粉絲導流變現的共贏。
“連麥”實現直播間交流的深入,實現差異化競爭?!斑B麥”將直播的互動社交性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弱連接”的網絡世界實現了深入交流,在媒介內容高度同質化的當下形成了差異化競爭。一般網絡直播中普通觀眾與主播互動的渠道有限,如果直播間人數較多,個人互動請求極易被淹沒。這種情況下直播間的互動具有任意性、不連貫性、“重復性”和“碎片化”等局限,難以對同一話題進行深入互動交流?!斑B麥”功能的出現,為主播與上麥用戶在交流溝通上開辟出一塊獨立空間,為二者建立了一段短暫且私密的關系,讓話題的交流的長度和深度有了實現的可能?!督褚惯B連看》多名主播圍繞一名上麥用戶,對其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交流,扭轉了傳統直播間的互動劣勢,將“多方”互動壓縮為“單一”互動,將“碎片化”主題延展為具有“連貫性”與“深入性”討論,實現差異化競爭。
“連麥”是對視覺欲望與情感欲望的雙重滿足。情感能量的交換是網絡直播壯大的重要原因,連麥作為一種溝通互動的渠道讓這種交換更加直接和直觀,是對觀眾視覺欲望和情感欲望的雙重滿足。在《今夜連連看》中,觀眾可以上麥,就自己所擔憂的問題或遭遇的困境進行表述,“為滿足粉絲的狂歡體驗,主播以身體的虛擬在場開展一種情感勞動”,多名主播利用自己豐富的閱歷、專業的知識、敏銳的邏輯和順暢簡練的表達能力,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在這個過程中,提問者獲得的不僅是針對自身問題的多種建議,更在主播善意的傾聽和理解中獲得一種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持。
在“共時”連麥對話過程中,非上麥者也通過連麥者之間的溝通發表著自己的觀點看法,積極參與互動情景。這是因為,連麥直播間所溝通討論的問題在充滿特殊性的同時具有普遍性,如擇業、戀愛、學業等,觀眾在傾聽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經歷和經驗,釋放自己的情感。可以看出,連麥不僅是一種主播與主播、主播與觀眾、觀眾與觀眾之間互動溝通的新模式,它在情感能量交換、情感釋放方面更具有一般網絡直播無法比擬的優勢。充滿陪伴感的連麥直播極易讓粉絲對直播產生依賴,在《連連看》主播的微博下,經??吹椒劢z對連麥話題的討論和停播之后的催播。
時至今日,直播業各種資源、流量開始向頭部主播靠攏,行業結構逐漸成型?!渡钜惯B連看》這樣連麥節目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它利用“連麥”,在“弱連接”的網絡世界打造了主播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強互動”,這種直播模式的創新對粉絲黏性提升作用顯著,不僅成為主播吸粉變現、行業導流盈利的絕佳范例,更因“深入互動”成為“社會減壓閥”的存在?!斑B麥”變革人與技術的關系,重塑了人對技術的使用方式和情感體驗,身體借由技術再次成為情感表達與信息傳播的載體,在“單子化”“符號化”的世界人的主體性再次得到彰顯。